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陆上丝路的通道与封闭

唐代陆上丝路的通道与封闭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丝绸之路”交通的战略门户,取高昌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中安)。唐朝前期“陆上丝路”的通与塞,从安西都护府属下“安西四镇”的置废可窥其概略——初置时为龟兹、焉耆、疏勒、于阗;后以碎叶代焉耆。此四镇为唐朝控制西域广大地区的重要机构,也是保护“丝绸之路”交通的军事重镇。从唐代宗到唐朝灭亡的百余年间,“河陇丝路”处于瘫痪状态。图3古代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示意图

唐代陆上丝路的通道与封闭

唐朝经营西域,始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出兵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丝绸之路交通的战略门户,取高昌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中安)。唐朝控制河西走廊和西域,就能隔断吐蕃西突厥的南北政治地缘联系,确保边疆安全和“丝绸之路”畅通[28]

唐朝前期“陆上丝路”的通与塞,从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属下“安西四镇”的置废可窥其概略——初置时为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县)、疏勒(今新疆喀什市)、于阗(今新疆和田县);后以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托克马克西南阿克·贝希姆废墟)代焉耆。此四镇为唐朝控制西域(天山南北、葱岭东西)广大地区的重要机构,也是保护“丝绸之路”交通的军事重镇。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到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的一个半世纪里,唐朝、西突厥、吐蕃以及大食四大政治势力在西域地区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先后经历了五次置废[29]。由此可见,其控制权具有政治、军事(国防)、经济(如控制贸易、征收商税等)和文化交流等多重性质意义。

唐代宗到唐朝灭亡的百余年间,“河陇丝路”处于瘫痪状态。自“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西部的镇防(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节度使)军队陆续东调平叛,边防力量薄弱,陇右道遭受吐蕃不断蚕食以致被侵占大部[30],东西往来的使者、商旅多取北方“沙漠丝路”(回鹘道)。直至唐宣宗时,吐蕃因内乱而势力大为削弱,唐朝才逐渐收复河陇失地[31]。(www.xing528.com)

图3 古代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