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采:描写情感与语言结构成的文章

情采:描写情感与语言结构成的文章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家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描写器物的形象,雕琢文辞,写成文章,其所以辉煌灿烂,就是因为有繁茂的文采。所谓“情采”,就是指情感和语言结构成的文章。《孝经》垂示后人,哀悼父母说的话,不用文采。玩味《孝经》《老子》的文章,就知道文章的形式与内容依附于作者的性情;细看《庄子》《韩非子》两卷书,就明白作品如果过分讲究语言华美,就会过于淫侈。《周易·贲卦》讲文饰,最终是白色。

情采:描写情感与语言结构成的文章

事物的质体和文采,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什么是这样呢? 水的性质虚柔,所以沦漪成形;木的质体坚实,所以花萼开放。这是文采依附于质体。虎豹的毛色如果没有花纹,那么,它的皮就同犬羊的皮一样;犀牛的皮涂上丹漆,才能美观。这说明,质体也依赖文采。同样,在文学领域,古代圣贤书写的文辞,统称为文章。“文章”二字,不是文采又是什么呢? 作家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描写器物的形象,雕琢文辞,写成文章,其所以辉煌灿烂,就是因为有繁茂的文采。这里,刘勰把“文采”同“文章”混用,用的是“文章”的本义。古人绘画、刺绣,错综不同的颜色,就是文章。《周礼·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色的纹路叫做章。柳宗元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黑的底色,白的纹路,是指银环蛇。“文”同“纹”,“章”,是采饰,“采”同“彩”。“文章”也如同“文采”。由不同的文辞有机组合,也类似不同色彩的配合。所以,文辞,也称“文章”。所谓“情采”,就是指情感语言结构成的文章。文章之所以辉煌灿烂,是因为它有繁茂的文采。

艺术创作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创作,内容都离不开同它相适应的元素。表形创作,依靠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配合而成图画;表声创作,依靠宫、商、角、徵、羽五音组合而成的乐曲;表情创作,依靠喜、怒、欲、哀、惧五种性情的表达而成的文章。颜色的错杂,成了艳丽的花纹;声音的协调,成了像《韶》《夏》一类的乐曲;性情的表达,创作出表现情感的文章。

文采的运用,又必须适度。《孝经》垂示后人,哀悼父母说的话,不用文采。人们平时说话,不是不要文采的。老子嫉恶虚伪,所以他说:“说得漂亮的话,往往不实在。”而他的《道德经》五千言,不排斥美丽的言辞。庄周说过,要用巧妙的言辞来描述万物。这也讲的是要用辞采来修饰语言。韩非子说:用华美的辞句辩理叙事,藻饰就多了。文采太多的议论,修饰巧妙的描写,文辞的变化就到极点了。玩味《孝经》《老子》的文章,就知道文章的形式与内容依附于作者的性情;细看《庄子》《韩非子》两卷书,就明白作品如果过分讲究语言华美,就会过于淫侈。如果能从泾清渭浊中辨别源流,那就会从邪路和正路中选择勒马的方向,就可以从文学创作中驾驭文采了。

文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想内容。红粉和青黛,只能装饰人的外容,美目和笑貌却依靠美丽的姿容来表现。文采只能修饰语句。文章的巧妙却要以思想内容为基础。所以,思想内容犹如文章的经线,言辞犹如事理的纬线;经线确定了,才能用纬线去编织;思想内容确定了,才能用辞汇去表达。这就是文学创作的原理。

刘勰的这篇文章,提倡写文章要学习先秦诗歌,要表达真实感情。批评魏晋以来,文学脱离实际,缺乏内容,过于追求形式的弊病。他说,从前《诗经》作者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写作的,后代的辞赋家是为写作而捏造感情的。怎么知道是这样呢? 《国风》和《小雅》中的诗篇,是作者因兴而发,表达思想上蕴含的愤懣,吟咏性情,讽刺统治者。这就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创作文章。后来的辞赋家心里没有什么郁结,勉强地运用夸饰,沽名钓誉,为了作赋而捏造感情。所以,抒写情志的作品日益稀少,追求文采的作品越来越多。还有些人,心是口非,违背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去写文章。他们羡慕高官厚禄,却歌颂山林隐逸生活渴望从政,却假意抒写退居世外的感情。真情没有了,文章就走向反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果实存在;男子种兰花,没有香气,那是因为男子没有爱花的感情。树木和花草,还要依赖果实和感情;人们写作文章,更要以叙述情志为根本。如果作家所写的与自己的情感不一致,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www.xing528.com)

刘勰还进一步从写作目的和内容决定形式方面,指出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性。他说:写文章,用辞藻,目的是讲明事理。如果文采浮华而怪异,思想内容就会模糊不清。好比钓鱼的人,用翡翠的羽毛编成钓线,用肉桂做成钓饵,反而钓不到鱼。庄子在《齐物论》中说:“言辞的涵义被繁缛的文采掩盖了”,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卫风·硕人》说:“穿了锦绣的衣服,外面加上罩衫”,就是打扮太华丽了。《周易·贲卦》讲文饰,最终是白色。可见,采饰还是以本色为贵。创作活动应该设立规范,来安排作品的主旨;拟定体例,来处置作品的内容。思想内容确定了,再组织语言声律;事理审定了,才缀以辞藻;使文不掩质,辞不害意。使正色朱、青放光,杂色红、紫拚弃。这样做,可以说是从事精细创作,把思想内容与形式合理结合的作家了。

这篇文章最后总结全文:语言凭借文采而流传久远。运用文思的方法明确,文采就能显现。但是吴地的锦绣美观而容易变色,木槿艳丽而不能持久。如果写文章像这样,文采繁缛而缺少思想感情,品味它,必然令人生厌。

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刘勰能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说得这么完善透彻,真是难能可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