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日战争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抗日战争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七事变”之前,日军已经形成了一种全面吞并华北的战略态势。要用战略的思维看待抗日战争,必须对当时中日的国力、兵力进行比较。只有比较了,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战术对抗日军。与此同时,中日战场上的装备也是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在中国军队的生命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中国军人完全是靠一种坚强的意志与日军作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界人士面对日本野蛮的侵略愤怒了。

抗日战争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之前后日军的战略态势。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战略野心为:第一步攻占台湾,第二步吞并朝鲜,第三步进军满蒙,第四步灭亡中国,第五步征服亚洲,称霸世界。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了中国的属国——琉球国,改设为日本的冲绳县。同时,日本还入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利用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进一步扩大在朝鲜的势力,排挤朝鲜的原宗主国——中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占领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后,日军作为八国联军之一,派兵进驻华北的北平、天津廊坊、唐山、秦皇岛、山海关等地。1904年,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签订了《朴次茅斯条约》,将俄国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以及其他各项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1905年末,日本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获得长春以南全部权利,包括驻兵护路权,在营口、安东、奉天等地划定为日本租界。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日本又在武汉等地区驻兵。总之,1931年局部抗战之前,日本已经全面地展开了对外的军事布局,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及其中国本土,形成吞并中国之侵略态势。

1936年前后,日本通过扩张,先后驻军通县,然后是丰台,北平基本上处于日军包围圈之内。当时,北平唯一一条生命线就是平汉铁路,而且平汉线上的卢沟桥非常重要。假如卢沟桥被日军控制,则平汉铁路被日本人控制,千年古都北平就完完全全处在日军的控制之下。“七七事变”之前,日军已经形成了一种全面吞并华北的战略态势。

(二)七七事变前后,中日国力、兵力及其比较。要用战略的思维看待抗日战争,必须对当时中日的国力、兵力进行比较。只有比较了,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战术对抗日军。七七事变前,中国的工业总产值13.6亿美元,日本60亿美元,是中国的4.4倍;中国(含东北)生铁95.9万吨,日本239.7万吨,是中国的2.5倍;中国(含东北)的钢55.6万吨,日本95.9万吨,是中国的1.72倍;中国的陆军202.9万人,预备役50万人;日本17师团40万人,补充兵248万人;中国人口5亿,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1亿人口,可动员的兵力中国是600万,日本是700多万。此外,日本海军舰5.9万吨,共77.1万吨;日本陆海共有空军91个中队,飞机2625架,其中作战飞机600余架。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中日两国的无论是国力,还是兵力,都是敌强我弱,敌大我小。(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中日战场上的装备也是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冬天作战,日军穿的大衣,脚上穿皮靴。中国军人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脚上穿着草鞋。在中国军队的生命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中国军人完全是靠一种坚强的意志与日军作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界人士面对日本野蛮的侵略愤怒了。著名画家张善孖曾画了一幅《怒吼吧,中国》,画的右下角写上了“威撼河山,势吞小丑”8个大字,表达了中国人一定要消灭小日本的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