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者的影响力:探寻学术乐趣,传递精神动力

师者的影响力:探寻学术乐趣,传递精神动力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由衷地感激吴老师让我尝到了做学术的乐趣,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以吴老师为模板,我依稀得到了一个答案:师者首先是追求真理的斗士。师者应是能够给予后学者精神力量的使者。老师给我们传递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他的学识和他为学为人的品格、气质,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师者的影响力:探寻学术乐趣,传递精神动力

陈 浩

(云南大学2003级城市规划专业学士)

我是云南大学2003级城市规划专业的幸运儿,在大三中期就进入恩师吴启焰教授的科研团队,并在恩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第一个科研项目——“云南省城市经济区划分与空间演化研究”。这段宝贵的科研经历让我体会到,城市规划除了“图上画画”,还可以做更多的以理性分析为基础的研究工作。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这个项目顺利通过学校的验收。随后的数月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在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思考,着手撰写第一篇学术论文。这段时间里,老师手把手教我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做严谨的论证,如何锤炼学术语言。每次收到老师的回复,我的文稿已是满篇通红,并布满了批注。老师改文章不拘小节,更多的是从思想上启发,因此对我而言,批注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我会在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一一回复。通过数月的磨炼,这篇文章基本达到了发表的要求,最终也幸运地被某期刊接受。回过头来看,在这段时间里,我找到了学习的目标,找到了奋斗努力的方向,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而不是继续终日在宿舍打游戏。我找到了一个友爱的团队,在师兄师姐的照顾下,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时光。

吴老师学术生涯起步的地方是南京大学。受吴老师的影响,我将南京大学作为我考研的第一志愿。通过努力,我顺利考入了南京大学。我由衷地感激吴老师让我尝到了做学术的乐趣,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每当我遭遇挫折,他总是那个给予我最多鼓励的人。吴老师那时总说,他带出来的学生无疑是全国最优秀的本科生。成熟后的我知道那只是老师对我的安慰和鼓励。但正是老师这善意的谎言给了当时的我挑战困难的勇气。可以说,没有吴老师的引导,我也许就在云南某个单位谋个职业安定下来了,不会踏上今天这条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教书育人之路。

及至2011年,得知恩师要从云南大学调入南京师范大学,我喜出望外。当我第一次在南师大校宾馆见到来南京谈工作的老师时,感觉非常的亲切。老师一如既往地畅谈他近期的学术研究,也关心我的科研情况及未来的工作打算。正式调到南京后,老师就在南大边的汉口路住下。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常去找老师探讨学术问题,每次去都能听到老师详细耐心地分析他近期的所思所想。他总是冲在城市研究的第一线,对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议题如数家珍。每次酣畅淋漓的谈话结束,我都收获满满,仿佛打开了世界的又一扇窗户,同时也感觉压力不小,作为年轻人,不论是在学术视野的开阔度还是在思维的活跃度上,我明显不及老师,更别提思想的深度了。

大概是在2013年时(或更早),老师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转型,开始由中文写作转向英文写作,而我也在稍晚一点的时候开始接触英文写作。老师边领悟边教授我他所理解的写作之道。他的教导,加深了我对于运用英文写作的紧迫性的认识。一个功成名就的师辈学者尚且敢于走出舒适地区,挑战自己薄弱环节,作为未来一定要有国际化视野的青年学者,我能有什么理由逃避呢?只不过相比于老师的迅速转身,我只能用“蜗牛般的速度”形容自己所取得的进展。迄今,老师教授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已深深地镌刻于我的脑海中,我已经逐渐地将其内化为自己不自觉的写作习惯,甚至改变了原来的中文写作习惯。这或许就是师者的力量!虽然老师永远地离开了,但他对学生的影响永远不会停止。老师对我写作习惯与风格的影响只是一个很小的片段,我想我今天所拥有的思维水平,乃至对于学术的态度和立身处世的价值观,无不受到老师的深刻影响。(www.xing528.com)

回忆与老师相交相处的点滴,我会试着去想,师者应是一种怎样的角色。以吴老师为模板,我依稀得到了一个答案:师者首先是追求真理的斗士。老师说,学术之路是孤独的,他甚至曾采用“独行者”作为网名以明自己学术求索路上的孤独。他是一位纯粹的学者,他过去有许多高升的机会,云南省第一位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的履历足以让他有机会成为地方政坛一颗耀眼的明星,但老师最后选择了学术苦旅,因为他对学术爱得深,因为只有在学术的世界,他才能自由地放飞他的思想。师者应是能够给予后学者精神力量的使者。老师给我们传递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他的学识和他为学为人的品格、气质,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对于我这样长期受老师恩惠的人,还有那些未曾踏入过师门但受老师精神鼓舞的年轻人,老师都不是一个可以被轻易忘却的人,他将在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记忆中永存。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要学会坚强,要继承老师的遗志,要更加勇敢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术研究;要以老师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涵养,学会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学生,让自己成长为具有精神力量的师者。

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宁愿相信另一个世界也需要学术探索,也会有无数期待启蒙的学生。愿他在彼岸的世界继续从事钟爱的教育事业,同样收获一树又一树的芬芳桃李

与吴老师(右)合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