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传统纺织工艺与锦绣之美

广西传统纺织工艺与锦绣之美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的纺织业历史悠久。瑶族妇女至今仍然娴熟地掌握这门工艺。苗族普遍织染苗布。苗族妇女编织的苗锦,色调以黑色为主,辅以深红色、紫色、蓝色和白色等,锦面图案与色彩协调,朴实大方。侗族妇女勤于纺织,从十四五岁的姑娘至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均能纺织。由于壮锦做工精巧,色彩鲜艳,古时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壮锦多用作被面、背带和襁褓。

广西传统纺织工艺与锦绣之美

广西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古代,广西各民族的先民习用多种纤维纺纱织布,他们纺制的土贡布、桂布、柳布、象布等曾遐迩闻名。

瑶族妇女在织布之前,一般先用稀薄的米粥将纱线浆过,以使其易于着色和漂白。如果织有色布,得先染色。瑶族衣料尚青、蓝、黑等色,也有红、绿、白等色。瑶族染布技术相当高超,有的衣服即便穿烂了,颜色仍然不褪。瑶族染布方法有靛染和蜡染两种。早在宋代,瑶族的蜡染工艺就十分著名。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记载:“瑶人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熔蜡灌于镂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受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故夫染斑之法,莫瑶人若也。”瑶族妇女至今仍然娴熟地掌握这门工艺。用小竹签蘸蜡汁,不须勾仿草样,就能直接在细白布上绘鸡、鹅、腾龙、花瓣、排牙之类的图案,接着用针线按图案勾勒,然后将布拿去浸染。染好后,拆去线,以清水煮沸脱蜡,布上即出现白蓝相间的花纹。

瑶锦以各种花带为主。花带有两种:一种用黑白两色丝绒织成,图案鲜明美观,一般宽3厘米、长约1米,盘于头帕外作为装饰。另一种以红色丝绒为主,配以黄、橙等各色丝绒织成,宽六七厘米,长约数米,两端留有丝穗,花纹清晰、端庄、艳丽,一般用于捆扎在腹部的小围裙外。

苗族普遍织染苗布。布匹织好后,先放在平滑的石板上捶平,上浆晒干,再放入蓝靛缸中浸染,再取出晒干,再浸染,反复几次,最后放入薯莨汁(或牛血)中浸染,布就变成紫红色。染好后把布晒干,再放在石板上捶击,捶到布发亮为止。

苗族妇女编织的苗锦,色调以黑色为主,辅以深红色、紫色、蓝色和白色等,锦面图案与色彩协调,朴实大方。苗族常用它来做被面和背带。

侗族妇女勤于纺织,从十四五岁的姑娘至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均能纺织。民国《三江县志》记载:侗族妇女“人能植棉纺织、缝纫,一家服用,足以自给,不须购买,更不用舶来布匹。男女勤劳,为县城各地冠”。侗族妇女自织自染的土布,结实耐用,色泽鲜艳,布纹细密,有平纹布、斜纹布等,颜色有白、青、浅蓝、靛等多种。有的还在染色之后,再反复多次涂上蛋白,使布颜色透亮,耐磨耐用,不易褪色。(www.xing528.com)

侗锦以三江、龙胜等地所产较为驰名,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铜钩、木棱等织锦工具。编织的方法多按经纬穿针引线。侗锦有红、绿、黄、紫、青、蓝等多种颜色,五彩缤纷,图案大都取材于侗乡常见的事物,如动物植物、器皿等。大幅侗锦,还有以古代神话故事、山水画等为题材的。现侗锦产品已由一般的花边、洗脸巾、被面、腰带、头帕发展到茶几垫、台布、挎包和戏服等。

●制作蜡染

壮族编织的壮锦(亦称“土锦”)以图案别致、色泽艳丽、牢固耐用而闻名于世。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记载,广西左、右江州峒出产的一种布,“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此即壮锦的前身。由于壮锦做工精巧,色彩鲜艳,古时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东兰、凤山、德保、忻城、靖西、环江、宾阳等许多地方出产的壮锦都颇著名,其中又以忻城产量最多、品质最佳。壮锦以细棉纱为经线、彩色丝绒为纬线编织而成。壮锦的传统图案有各类花、鸟、鱼、虫和吉祥纹样,而凤凰图案最为普遍,故有“十件壮锦九件凤”之说。壮锦多用作被面、背带和襁褓。

●壮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