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优化方案

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五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五年。(五)努力建设“五个示范县”。

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优化方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五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五年。按照县委第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县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坚定不移贯彻“三个着力”,实施三大战略,守好三条生命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旅游兴县、文化润县、依法治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协同推动八大片区联动发展,努力建设“五个示范县”,切实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做出泾源贡献。

主要预期发展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把准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忠诚干事的政治本领,强化敢于斗争的政治能力,扛起安全和发展的政治责任,紧密结合泾源实际,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把握发展定位,谋划发展目标,明确发展任务,抢抓发展机遇,解决发展难题,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开拓泾源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坚定不移地建设好法治泾源和平安泾源。

(二)强化战略统领。坚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承担起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扛起建设先行区的时代使命,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自觉服务自治区发展大局,突出抓好六盘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建设泾河水源系统保护工程,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旅游兴县、文化润县、依法治县的路子,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示范基地

(三)全力实施两大行动。一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坚决落实好“四个不摘”,扎实做好“四个衔接”,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着力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补齐乡村基础短板,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提质、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突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和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科学规划城镇,精细治理城镇,突出产城融合、人城和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美化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集聚发展要素,打造融合一二三产、汇集人财物的区域发展新高地,增强县城活力,发挥以城带镇、以城带乡作用。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品质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功能设施,抓好功能配套,不断提高城镇的宜居性、舒适性、便捷性。着力提升城镇环境品质,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景美城,把好山好水好风景融入城镇,以城镇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着力提升城镇文化品质,打造绿色生态、全域旅游、红色文化特色,让城镇更具文化底蕴。着力提升城镇服务品质,增强街道社区服务功能,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真正使城镇成为创业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

(四)着力推进四个提升。一是推进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效益提升。坚持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重点在品种提优、规模提升、龙头提强、加工提精、品牌提响上做深文章、下足功夫,科学扩大产业规模,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加销体系,进一步增强全县特色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切实夯实财政增收、群众致富的产业基础。二是推进城乡居民和县级财政收入提升。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着力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千方百计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着力促进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加;千方百计提升政策精准度、扩大政策覆盖面,着力促进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优化集体收入,着力促进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加。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确保移民群众持续稳定致富。大力引进企业、培育产业,扩税基、增税源,坚定不移抓开源、坚强有力抓增收、坚韧不拔抓争取、坚持不懈抓节流、坚决果敢抓改革,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持续增长。三是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本领。四是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强化医疗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救治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www.xing528.com)

(五)努力建设“五个示范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泾源县生态资源禀赋,切实在服务国家战略、担当宁夏责任上做出泾源贡献,努力建设全区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防治、全域旅游、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五个示范县”。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县。全力以赴育林草、修生态、筑屏障,以“一山一河”为生态坐标,以重大工程为有力支撑,坚持植绿增绿并举、山上山下并进、治山理水并重,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四个一”生态经济林工程建设,突出抓好移民迁出区、裸露矿山、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开展造林育林护林行动,全方位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生物多样性,筑牢六盘山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全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示范样板。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以上。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努力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示范县。坚持治山与治水双管齐下、防污染与护水源齐头并进,保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着力抓好“四尘”治理,突出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实行上下游共治、左右岸联治、点源面源共治、干支流协同治理和科学监测、适时预警,统筹抓好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养殖、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治理,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化肥农药减量、农用残膜回收,在全区率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泾河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在Ⅱ类优水质、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三是坚持质量效益,努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突出抓好旅游宣传、品牌打造、软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改善四个关键,着力构建“两带四区”全域旅游格局。大力实施“旅游+”战略,重点建设泾河生态观光、兴盛冰雪小镇、乡村田园综合服务体,不断丰富生态休闲、红色文化、乡村体验、康养度假、冰雪运动旅游业态,全面提升智慧导游、旅游接待、消费体验标准化服务水平,全力以赴树品牌、提品质、扩影响、增效益,切实让旅游带动全县人流、物流和其他产业活起来,不断擦亮“山水泾源、避暑胜地、康养福地”的金字招牌。到2025年,全县旅游人数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亿元。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建设特色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紧紧围绕特色种养、纺织服装、生态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定位,全力以赴调结构、拓领域、育企业、壮产业,切实做活做优县城轻工业园区和全县扶贫车间。要以“四个一”林草示范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示范推广黑果花楸、道地药材、蜜源花卉等优质高效品种,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加销特色产业发展。要以调整用地结构为抓手,通过荒山造林用一批、补植补造用一批、退化林分改造用一批、城乡绿化用一批、开拓市场用一批等有效手段,继续加快“三棵松”去库存步伐,力争每年腾退苗木1万亩,切实为现代农业发展留出用地空间。要以推动“泾源黄牛肉”育养加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核心,积极培育并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推进肉牛产业向绿色优质、高端高效方向发展。要以推动中蜂产业联盟体系建设为纽带,引进一批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打造龙头企业,培育龙头品牌,形成拳头产品,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加销链融通的现代中蜂产业体系。要把纺织和服装加工等无污染产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培育,依托现有扶贫车间和轻工产业园,切实用好闽宁对口帮扶桥梁,有序承接福建等东部沿海省区箱包、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泾源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五是坚持统筹协调,努力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塑形”“铸魂”两项工程,完成新一轮美丽乡镇、美丽村庄建设,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处理、环境综合整治,健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成设施配套、产业支撑、规模适度、生态优美的美丽乡村,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美和百姓生产生活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