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治并行,构建优质法治生态

五治并行,构建优质法治生态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应,推动党组织法治建设融入国家法治全过程。二是“法治”固本,增强制度保障力。“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只有坚持道德对党内法治生态的感召、重视道德对党内法治精神的滋养、强化道德对党内法治文化的支撑,才能有效提增道德教化在党组织法治化中的内生动力。同时,推进党、政府、社会、家庭等立体法治生态建设,努力形成环环相扣、紧密协同、相互促进的法治生态联动效应。

五治并行,构建优质法治生态

一是“政治”引领,增强党的领导力。“党”与“法”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关系的集中呈现,政治与法治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政治之中有法治,法治之中有政治,没有离开法治的政治,也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增强和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和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实践和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增强党对法治中国的领导,就必须戴紧政治思想的“金箍”,搞清楚“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甚至比腐败对党的危害更大更深更重”的道理,决不允许在政治上犯糊涂。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应,推动党组织法治建设融入国家法治全过程。

二是“法治”固本,增强制度保障力。“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是党内法治的关键。如果在党内法治上喊口号、练虚功、摆花架,致使党章党规党纪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橡皮泥,极易造成“破窗效应”,短时期往往发现不了大损害,长时期往往形成积重难返的灾难性后果。调研发现,“软执行”和“弱落实”是损害党内法治生态的大敌,必须将建设“纠治、禁止、防控”等解构类党内法规与建设“激励、引导、倡扬”等建构类党内法规融合起来,将及时跟踪法规评估与动态检测法规执行对接起来,并配行权责清单制度与违规问责制度,根治权力恶意规避法治的积弊,推动党内法治始终运维在健康有序的位阶之上。

三是“德治”教化,增强教育感召力。“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只有坚持道德对党内法治生态的感召、重视道德对党内法治精神的滋养、强化道德对党内法治文化的支撑,才能有效提增道德教化在党组织法治化中的内生动力。因此,要通过挖掘本土本地本系统法治道德的时代价值,寻找德治根脉,厚植德治土壤,为优化党内法治生态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感悟与体验的立体道德教化,培育党员的守纪意识、规矩意识、法治意识,营造形成尊崇规矩、遵守规矩、捍卫规矩的良好环境,实现“从严治党”“制度治党”“思想建党”的同向发力和协同发展。

四是“自治”强基,增强组织战斗力。要建起党组织良好的上下协同机制、有效的党内法治评估机制、长效的党员干部法治绩效考核机制,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素养”列为考核重要指标,建起可执行、可检视、可问责的法治绩效评价体系,激发组织活力,聚集法治合力,推动党组织有效履行法治主体责任,自觉“按党内法规办,按好干部标准办,按党的纪律办”,自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建设法治型党组织。

五是“智治”驱动,增强智慧支撑力。当前,人人均有摄像机,个个皆是麦克风,处处都可发消息,在技术“智治”上,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新党组织运维机制,再造党组织智能法治流程,为党组织法治化注入新活力。在管理“智治”上,要始终坚持人民满意标准,构建听证评议会、专家论证会、主体协调会等党组织法治决策机制,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跟踪评估并及时化解风险,杜绝权力设租寻租和破损现象的发生,确保党组织在法治中行致远。同时,推进党、政府、社会、家庭等立体法治生态建设,努力形成环环相扣、紧密协同、相互促进的法治生态联动效应。(www.xing528.com)

[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80页。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95页。

[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

[4]陈金波:《必要性·必然性·必定性:把握优化党内法治生态的三个向度》,《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