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展示方法:信息流与结构化介绍

信息展示方法:信息流与结构化介绍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总结的一种对信息的分类方式——“信息流”和“结构化”。我们看的电视新闻,就是一种“信息流”产品。所以,把信息“结构化”的“意识”和“能力”,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最后的“教授给别人”,其实就是把信息“结构化”的过程。

信息展示方法:信息流与结构化介绍

距离上次封杀,已经过去5个月。在这5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上线了不少新的项目,将围绕公司战略继续拓展。

虽然我的压力很大,但依旧保持学习、探索、总结、反思。

各位轻课同事:

今天跟大家分享最近我对“信息流”和“结构化”的一些心得思考,希望对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

我们每天所接触的很多信息,有些会让我们“觉得爽”,譬如有趣的短视频;有些会让我们“很痛苦”,譬如我们买到晦涩的书;有些会让我们“想一直刷”,譬如我们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有些则会让我们“有成就感”,譬如整理好自己的工作文档。

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重度用户,我每天都接触和经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作为一名教育行业从业者,每天也在帮用户设计产品、制作课程,以及管理团队。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总结的一种对信息的分类方式——“信息流”和“结构化”。

“信息流”这个关键词,想必每个互联网从业者都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每天的微信,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流”,根据时间倒序排列,群聊可以不断往上刷,朋友圈打开可以一直往下刷。目前如日中天的抖音,以及字节跳动的另外一款产品今日头条,都是信息流产品。

在没有移动互联网之前,有没有“信息流”产品呢?

有!我们看的电视新闻,就是一种“信息流”产品。从小我就经常看新闻,并且特别爱看。看这种东西有一种很重要的感觉,就是大脑不需要怎么转,只需要听声音、看画面就可以了,一直处于“信息的输入”状态。

“信息流”占我们每天的信息比例是很高的,而且“信息流”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散”,其次是“新”。这种信息要不就是跟我们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比如,朋友发生的新鲜事、跟别人的沟通等;要不就是跟我们本身无关,但或“有趣”如抖音短视频,或“重要”如新闻。但“信息流”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组织”,变成“结构化”的信息,不能分清楚优先级、分类排序、舍弃或记录,那么所有的信息都会如其名,通通“流失”,无法沉淀。

有一句非常扎心的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说的就是这个。

如果没有对信息的结构化,听再多的道理,都只是当下觉得很有道理,但过了一阵子就忘记。所以,把信息“结构化”的“意识”和“能力”,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自己经常参与到一些课程的制作中。对课程而言,课程大纲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档,而制定课程大纲的过程,就是在制作“结构化”信息的过程。而我们从小到大接触最典型的一类“结构化”信息,就是我们在上学时的“教材”。

“结构化”的信息是相对枯燥的,但是学习“结构化”的信息,特别是站在“作者”模式把信息“结构化”,这两个过程对人的提升非常非常大。

这是网上流传非常广的一个概念,关于“学习金字塔”,具体如下。(www.xing528.com)

最后的“教授给别人”,其实就是把信息“结构化”的过程。我自己有个很深刻的感触,当我在一个领域有相关想法的时候,最好的总结方式就是把这些想法整理成一门课程,然后教授给别人。

在星辰研究院里,我做了三门必修课,把自己对商业的理解做成了三节非常概要的课程。制作这些课程的过程是痛苦的,每门课都要花三到五小时来厘清思路,列出要点,配上案例。但是当我完成这个步骤,把日常散乱的“信息流”,变成“结构化”的信息,我自己感觉对这一块的掌握有非常大的飞跃,在自己独立对项目或产品做判断,或者跟别人聊天做商业分析时,也能形成非常“结构化”的思考,不再“想一出是一出”。

我认为在工作职场中,“结构化”的意识非常重要。有一个词叫“方法论”,询问一个人怎么做一件事情,问别人的“方法论”,其实就是在问,你对做这件事情有什么“结构化”的思维模式。

两年前,轻课还是100个人左右,我们内部的管理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碰到问题,我们就开个会推出一个制度。最后,我们推出了很多制度,但每个制度都是刚推出一两周大家有印象,过了两三个月,大部分人都忘记了。后来,我们还是经常在各种会议上爆发争吵,争吵完后发现貌似这个问题我们之前讨论过,还专门出了一个制度,但带来的问题是内部矛盾重重、沟通效率低下。

现在回看,轻课当时其实缺乏的就是对管理制度的“结构化”,是以一种类似“信息流”的方式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用“想一出是一出”来形容再贴切不过。后来,我们推出了电子版的《团队手册》,把重要的规章制度都放在《团队手册》里,并且对制度做分类管理、重要性排序。《团队手册》相比之前的邮件,就更有“结构化”意识,是一种更为“结构化”的管理模式。

闲聊,大部分时间是谈论“信息流”。而面试,就是在判断对方是否形成了“结构化”的理论体系。同样,高质量的工作就是在不断沟通“结构化”的内容,包括商业谈判、绩效面谈、竞聘述职等。多培养“结构化”的意识,锻炼“结构”的思考能力,是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在之前的月报里,跟大家分享过三个“元思考”的关键词,包括分类、排序、提问。其实结构化不外乎也跟这几个关键词相关。我们先把信息分类,再做重要程度的排序,再通过提问来反复打磨和优化。最近,我与舰长会的小伙伴,对公司的管理一起做了一次“结构化”调整,包括整理了轻课的“管理四件套”。这将在轻课团队开始推行。接下来,我将以此举例,来讲讲我们是怎么样思考,把管理“结构化”。

管理的很重要的一项,是上下级之间的协作,对这种协作,我们从四个层面进行了抽象,形成了四个类型的文档,分别是备忘待办、OKR、工作地图和下属管理。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每个人的善意与潜能。而我的理解是,这种激发,除了氛围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通过“契约”的方式来进行的。上级跟你约定做什么,做成什么样会得到什么,做不到的话会损失什么,这其实都是“契约”。上级布置一件事情,下属应该在什么时候拿到什么结果,这也是一种“契约”,大的契约,其实通过“劳动合同”就能够有体现,但日常工作的“契约”,其实更加重要,更需要被管理。

因此,在管理四件套里,最为重要的一个文档,其实就是“备忘待办”。这个文档包括两部分,重要的也放在前面,叫“备忘”,是一个上级与下级的约定。如果没有形成文字,白纸黑字记下来,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到时候双方都会忘记或记错。此外,“待办”是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算是密度非常高的“契约”。所以,在管理四件套里,上级和下属的“备忘待办”是四件套里,唯一必需的文档。

除了“备忘待办”,我们还有“OKR”“工作地图”“下属的管理文件夹”这三个结构化的文档。由于篇幅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

最后,当我们的生活很大程度都被“信息流”充斥的时候,培养自己“结构化”的能力尤为重要。反思过去的几年,我个人有很大的改变,就是对“结构化”思考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我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培养自己的“结构化”思考能力。在看人这一块,除了看这个人的胆识、经历之外,我也会通过各种问题,判断这个人的“结构化”思考和总结的能力。今天把这些思考分享给大家,与各位共勉。

每天进步1%,继续加油!

2019年10月
北京·紫光发展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