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傣族原始宗教的农耕礼俗在生态文化研究中的探讨

傣族原始宗教的农耕礼俗在生态文化研究中的探讨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傣族称水神为“披罕南”。神筏不能前行,或沟埂漏水,必须立即重修,并予罚款。每三年大祭一次。金平一带的傣族每年都有祭龙的习俗。永仁一带的傣族在六月初六也举行类似的“祭仓龙”活动。

傣族原始宗教的农耕礼俗在生态文化研究中的探讨

一、原始宗教中的农耕礼俗

傣族农业祭祀和“万物有灵”观联系在一起,傣族认为,农作物本身以及赖以生长的土地和水都有魂灵,所以就产生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的祭祀活动。

傣族称水神为“披罕南”。西双版纳傣族每年在犁田蓄水插秧时,都要祭祀水神。每年“板闷”带领人员修沟完工后,均用鸡、猪、饭团、蜡条、槟榔和酒等祭水沟神,此为小祭。祭后,要蓄水检查各寨修沟质量,由“板闷”用芭蕉秆或竹子编一小筏,上插系有黄布的小棍为神幡,意为水神乘筏巡视;“板闷”沿沟敲打,意在为神开道。神筏不能前行,或沟埂漏水,必须立即重修,并予罚款。每三年大祭一次。红河谷地的花腰傣称水神为“罕纳因”,要杀大红公鸡祭献,祈求水神保佑庄稼不被水淹,过江河时水神保护平安。很多民族都有对龙的崇拜,认为龙能行雨,即龙主宰着水界,傣族也有崇拜龙的习俗,如在傣族十二生肖中,龙被称之为大龙,蛇则叫做小龙。金平一带的傣族每年都有祭龙的习俗。

西双版纳傣族还有“祭田头”的习俗,他们认为每家所种的田都有“田头”神,能保佑人们农业生产顺利和农作物丰收。他们在“田头”插一根一丈多高的树枝或竹枝,上边挂一竹篓,篓内供有甘蔗、芭蕉、蜡条、糯米饭等,还挂有用竹篾编的大鱼和两长串鸡蛋壳,禳求年有余粮,颗粒饱满犹如鸡蛋壳那么大。有一首专门祈祷稻谷丰产的《祭祀歌》:

请保护田坝和稻谷。

让我们种一挑收百担,

谷穗要比草绳粗。

谷子要像竹箩大,

吃一口要饱肚。

种一年要百年吃不完。[20]

在稻谷生长过程中,金沙江河谷的傣族会举行祭水沟神、“报干”、祭仓龙等活动,希望稻谷茁壮成长,获得丰收。大姚巴拉一带的傣族于六月初六日祭水沟,以村为单位杀一头猪,按田份分肉,各户领到肉后到水沟边敬献沟神。六月前后水稻正处于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献祭水沟神祈求沟渠牢固,以确保有充足的水源。武定东坡等地的傣族在六月初一至二十三日举行“报干”祭祀活动,祈求水稻丰产,届时拴一头牛在村中神树下,巫师站在神树旁,念叨《咒词》:

秧苗已经栽下田里,

明天宰牛祭祀神灵。

男女老幼听从命令,

大家遵守以下规定:

明天到田间去,

中间莫要停顿,

中间莫要洗衣,

中间也莫挑水,

莫挖别家田埂,

莫进人家菜地,

也莫薅锄蓝靛,

中间莫要舂碓,

一切飞虫爬虫,

所有精怪神灵,

一概不准惊动。

天上就要下大雨,

满坝子苗棵出穗。

雀吃揪掉耳朵,

鼠吃敲掉牙齿,(www.xing528.com)

咬着秧根叫它死,

咬着秧尖烂全身,

烂得就像臭鸡蛋,

烂得就要生大蛆,

吃尖的叫它嘴歪掉,

吃根的叫它脚掌弯。

一切鬼怪和精灵

统统撵到山旮旯,

统统撵到卧岩下,

统统撵到落水洞,

统统撵到大树林

这块地方我为主,

鬼神百众听吩咐![21]

《咒词》中有非常狠毒的诅咒话语,诅咒不准雀鼠害虫危害庄稼,咒骂越毒辣,越表现出人们对稻谷的爱护和对丰收的殷切期望。之后,每七天念咒一次,二十二日杀牛,用牛心、肝、肺在神树下祭祀,各户用牛肉祭献祖先、头人,祈请他们协力驱鬼神及虫鸟。永仁一带的傣族在六月初六也举行类似的“祭仓龙”活动。[22]稻谷能否获得丰收,还有很多未知因素,金沙江河谷的傣族通过祭祀水沟神、树神、祖先神、龙神等方式,与大自然对话,以求得稻谷丰收,其中虽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但又透露出敬畏自然的心理。

稻谷栽培在傣族人民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他们把稻谷神圣化,称之为“谷魂奶奶”,傣语称“牙欢毫”,“它是一种精灵,是一种存在于人与神之间的超自然体,它不会死而且具有种种神通,是一位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谷神”。[23]种田人家都会举行祭谷神活动,祭谷魂神时要念诵专门的《祭谷神词》:

双手举竹盘,

低头顶供品,

要献给人类的依存者,

献给伟大的谷神,

谷神创造了幸福的种子,

恩情胜过了顶天柱。

赕供品是我们的本分,

积功德是我们的心愿

请诸神来接供品,

保佑健康、平安,

避免人间灾难,

逃离世上痛苦。[24]

祷告“谷魂奶奶”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快乐丰收。祭稻魂反映出稻谷在傣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天公作美与否关系到稻谷的收成,傣家人认为自然条件对稻谷的生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祭祀“谷魂奶奶”折射出傣族对大自然的感恩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