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傣族生态文化研究:揭示自然气息

傣族生态文化研究:揭示自然气息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傣族的文学作品中充满浓烈的田野气息。诗中风光旖旎的景象正是傣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建的生态家园。傣族地区有繁茂的森林,傣族的文学作品往往以森林为背景。[3]傣族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他们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充满着热烈的爱恋,这份深沉而厚重的爱自然而然地就会倾注在文学作品里边。

傣族生态文化研究:揭示自然气息

一、傣族文学中的自然气息

傣族文学作品的形成和发展与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傣族生活的河谷、坝区地带美丽的田园风光,澜沧江畔、瑞丽江岸、红河之滨、南盘江和南汀河之涯如画的风景和热带、亚热带气候,共同孕育了傣族灵秀的文学气质,也表现了傣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傣族的文学作品中充满浓烈的田野气息。叙事诗《抗英记》里这样描写他们的生存环境:“温和的春风吹绿干崖山川,坝头坝尾披挂着五彩的锦缎。山清水秀是我们祖先的乐土,勤劳的人民把守着锁钥边关。富饶土地养育着健美的民族,男耕女织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对家乡的赞美之情。长诗《相勐》中的描绘更为精彩细腻:“百鸟用清脆的声音,把茫茫的森林唤醒,彩霞给山河穿上新衣,大地又迎来浓雾弥漫的早晨。”“无边的坝子翠绿如茵,淙淙的溪水绕着竹楼人家,密密的椰子树顶着蓝天,高高的佛塔挂满彩霞。”诗中风光旖旎的景象正是傣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建的生态家园。

傣族地区河流纵横,森林密布。清澈见底的河水浇灌出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见证着傣家人的喜怒哀乐,于是大量以江河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传颂不息。有的叙事诗把傣族的命运同一条江河联系起来,例如《欢笑的南览河》和《流沙河之歌》等。有的作品描写主人公被放置在竹筏上顺流而下,奇异的故事随之发生,例如《召树屯》、《金野猫》、《珍达萨朵》等。还有的诗篇把对方安危和江河放到一起,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勐遮飘来的葫芦》。傣族生活在江浒水涯,许多故事往往与传说中的龙王龙女有关系,他们一般以正面形象出现,常常以龙女嫁给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为大团圆的结局。打鱼是傣族赖以生存的方式之一,因此大量的故事又以鱼为主题,如《金鲤鱼》、《岩宰朵和鲤鱼姑娘》等。(www.xing528.com)

傣族地区有繁茂的森林,傣族的文学作品往往以森林为背景。古典叙事诗大多都是在森林中演绎的。这主要因为傣族居住在森林中,森林可提供给傣家人木材、柴薪、菌子、野果、猎物等,这正如任兆胜先生所言:“森林可以说是傣族人民的崇拜,是生命力的象征。浓郁的森林气息,是傣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也使傣族民间叙事诗呈现独具异彩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1]傣家人传说中有猎人、樵夫在深山邂逅仙女,并与之结合或者描绘恩爱夫妻在森林中聚散离合的故事,如《绿叶信》。傣族民间传说中还有一些关于森林动物寓言故事,如《猴子、老虎、中白腊西》、《乌鸦和铁连鸟》、《红蚂蚁和蜂蜜》、《兔惊众兽逃》、《猴子抬大鼓》等。[2]有的叙事诗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如《象之女》、《象之子》、《牛王》、《九尾狗》、《百虎》、《花蛇》、《花鸦》、《瘦乌鸦》、《白鸦》等。有的叙事诗以花果为主人公,例如《花蕊姑娘》、《荷花姑娘》、《柠檬姑娘》、《柚子姑娘》等。在这些精美的诗篇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中,动植物成为主角,实则为人物的化身,把人的思想和精神寄寓于动植物身上。对动植物的拟人化,是傣家人对所处环境具有深切感情的表达方式。这说明奔涌的河流、苍翠的林海占据着傣族人的心灵,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眷恋,他们在利用大自然的同时也会自觉自发地保护大自然。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傣族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与生存环境相关,这和傣族居住地区秀丽的河山是分不开的,正如《论傣族诗歌》中所说的那样:“傣族为什么会以花草、动物、星月、风云、山水来比喻,任何一种歌都少不了这种比喻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傣族的祖先,在森林和芭蕉林里诞生,是鸟雀和水送给的歌。傣族的歌一出世,花草树叶是衣服,星云日月是装饰品,麂子马鹿和雀鸟是伙伴,所以傣歌永远离不开它们。这并非人为的比喻,这是傣族历史的一个真实记载。”[3]傣族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他们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充满着热烈的爱恋,这份深沉而厚重的爱自然而然地就会倾注在文学作品里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