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岩画的属性与阶段

解读岩画的属性与阶段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岩画的属性、层次与阶段岩画的属性是农牧先民用艺术形式自觉表现生活的产物,是用形象性、符号表达情感的物化形态。事实上岩画不仅有共性也有个性,有一致性的一面也有非一致性的一面,即“这一个”。“这一个”是岩画艺术的典型性的反映。作为意识形态的岩画,其发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的精神活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

解读岩画的属性与阶段

岩画的属性、层次与阶段

岩画的属性是农牧先民用艺术形式自觉表现生活的产物,是用形象性、符号表达情感的物化形态。

岩画之所以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因为它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它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它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愿望和追求,岩画是古代先民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和方式,同时,也符合古代游牧人的审美心理,因而它可以流传千古一代接一代地进行艰苦创作,终于在荒漠之中在大山之上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塑造了震撼人心的丰碑。

岩画,我们无论在欣赏或研究时,都可以把每组、每一幅,或每一个单独的个体看做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作品,并且以各自独立的面貌而呈现其艺术的魅力。但是,在千万组或个体的岩画中有许多内容和一般形象,往往又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与一致性,这种现象究其因,主要是由于受生活、自然环境的相似性与一致性的制约,物质生活范围单纯与狭窄,尽管岁月悠悠,历史民族频繁交替,但是人们生活却变化不大,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即便是各民族在交往中,也是彼此相互影响,产生了许多共识和融合,因此,对世界的认识和经验也往往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些种种历史的、认识的、生活的相似性与一致性,必然导致艺术上的大同小异,也必然导致岩画的内容、形式或方法上的大同小异,这样,我们看到的岩画多是表现为“这一类”,而不全是“这一个”,从岩画艺术的规律性看,即共识性的内容多,个性内容少,如果从岩画的制作方法看,那更是如出一辙,题材的范围很有限,变化的幅度也不是很大,这就造成了几乎“千人一面”的雷同局面。实际是自然环境单一复制的结果。

如果说岩画仅有共性而没有或缺乏个性,那么岩画也就没有了魅力和灵魂。事实上岩画不仅有共性也有个性,有一致性的一面也有非一致性的一面,即“这一个”。“这一个”是岩画艺术的典型性的反映。因为不论是萨满巫师也好,还是古代的艺术家们也好,还是普通的牧人也好,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苦与乐的不同感受,有喜与悲的种种心理变化,特别是那些情欲层的深层内涵,其中的感受更是细微而深沉,或者奔放而外露,或者深埋心底。

这是一幅组合图,场面宏大,图案复杂。上部为组舞,高处有1人领舞,其下有6人手拉手在起舞,人物似着长袍,此情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上的5人组舞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下有人面和马匹,中部是1个巨大的人面,面部似脸谱,人面顶上似站立1人,此人面似与神话有关。在人面左侧有1个似禽掌又似蘑菇的图形,再其下又是一组4人翩翩起舞。4个舞人装饰与舞姿同上面的6个跳舞的人造型如出一辙。

对于这幅作品的制作动机、作用和寓意的解释到目前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在制作过程中有时序关系,有先有后并有打破关系,因而只能认为这种组合是无规律的,是多重意义组合而成的一幅巨图。

贺兰口岩画·人面像与组舞(150×172)cm

画面向东北,凿磨制作

总之,随着人们感知感受的差异,反映在岩画中的内容、题材、形式,也有所不同,另外,由于人们技法的不同,也可以造成形象的差异,所以在岩画的共性之中,总有不同个性的作品,虽然表面上看去似乎千篇一律,但细究起来,却很少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岩画。此外,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岩画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它是原始的文化系统,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上又千变万化,这样就必然造成岩画多彩多姿的画面和艺术上的不同风格,因此也就出现了虽然有许多雷同,但又有新奇,弥漫着诱人的生活气息,同时也表现出粗犷又执著的生命力。

作为意识形态的岩画,其发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的精神活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岩画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岩画是人类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借助岩画并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并以岩画为媒介去掌握世界,这是岩画的特征,也是人类早期意识的特征。

岩画中的这幅巨虎很有特色,以生动的线条描写了虎的动态,在写实中又有神似。这是一只捕食的虎,前爪下正在抓着一只羊,衬托了虎的威力和勇猛。在细节上描写了虎头的巨大,张着血盆大口扑向猎物,突出的眼睛,挺立的双耳,身体前部的螺旋纹和身上的条纹都生动地再现了虎的外在形象,展示了虎的凛凛威风。同时,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古代先民对虎崇拜的思想意识。游牧人本身就十分强悍,吃苦耐劳,所以他们更崇拜威猛无比的老虎

西峰沟岩画·巨虎(106×44)cm

画面向东北,凿刻制作

在丰富多彩的岩画中,的确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岩画制作的随意性和不自觉性。我们说岩画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还表现岩画的作者确有一部分(相当一部分)是民间的艺人,他们作画具有一定的原始性、盲目性、随意性和娱乐性,在制作岩画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游牧人的直观的、朴素的思想,而不是逻辑的、自觉的艺术创作行为。一些朴实风格的岩画和一些制作粗陋且雷同的岩画,有许多相同相近的几乎是出于一人之手,可想而知是相同境遇、相同条件或相近生活的模仿之作。而事实上,岩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多个氏族、民族之手,不是一时一人所完成的历史长卷。

异彩纷呈的岩画世界里,世界各地的岩画也大都有相似的内容与经历。由于民族的、认识的、自然环境的种种差异,又使岩画内涵产生了多样性。

岩画是一个世界性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岩画之所以成为一个巨文化,广泛引起世人和学术界的关注,是由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它已经远远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艺术和美术角度认识范畴所能概括和涵盖的了。随着认识的深化,随着世界各地岩画的大量发现,随着中国岩画的大量发现,从历史的角度看,自远古至今数万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形象动人心魄,是世界上任何的艺术形式、造型、形象所无法比拟的,无与伦比的数量,或称为天文数字的数量,庞杂的内容、多种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博大的思想和精深的精神文化内核,难以对比的众多形象、深奥的群体与个体思维、神秘原始宗教含义等等,把大千世界、内心世界都囊括于内,包罗万象,丰富之极。(www.xing528.com)

从画面看,人在拉着一匹骏马,虽然情节简单却反映了人喜爱马匹的深层思想。从写实和描绘的角度看是幅优秀的作品。马匹高昂着头,喷着气息,一付桀骜不驯的样子。从细节描写看,马头、耳、嘴都很写真,扬蹄甩尾更显得与众不同。总之,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没有高超的技艺是绝难绘制出如此高水平的作品。而人物则是纯侧面的描绘,举手投足展示了驯马人的优雅与平和,人与马相得益彰。

大西峰沟岩画·人与马(133×54)cm

画面向东北,凿刻制作

岩画文化可称为巨文化。岩画文化是一个丰富的系统文化,可以认为岩画文化的真正内涵是由三个方面组成,或可认为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岩画文化这个巨系统或大系统是由表层文化—中介文化—深层文化组成,可否这样认为:

表层文化即岩画中大量存在的60%~70%的各种动物岩画,其中有部分植物岩画和渔猎岩画,在游牧地区存在的大量畜牧岩画,这种大量的动植物、狩猎、畜牧岩画,是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或称为生存的基本保障,也是岩画大量反映的基本内容。中介文化,可否认为是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物或介质或联系物,或过渡的沟通物——即庞大而简约的符号系统。在岩画中符号往往是大量存在的,它的作用就是在人交际过程中表情达意的媒介物,卡西尔说,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说得具体一些,符号就是连接人的思想与物质的中介物。也可以认为中介物就是人表达思想的工具。这样就牵出深层文化了。深层文化,也就是人的核心文化,亦是人的精神文化,人的精神文化丰富与否决定了人的成长、成熟、素质、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的认识、对人类的认识、对环境的认知、生存能力的认知等等。深层文化表现在岩画中的形象就相当的复杂和深奥,如岩画的象征意义,或岩画中的生殖崇拜的含义,还有图腾崇拜的和巫术信仰的含义,等等,这些表现人们精神世界的东西,都可以归于深层文化的范畴。

总之,以上岩画中的三个层次,三个系统,是由岩画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表层文化也好,中介文化也好,深层文化也好,它们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老虎

岩画,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系统或文化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和范畴实在是太多了。中国岩画可称为一个大的岩画圈,即大的文化圈。在这个大的文化圈中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文化圈,如西北岩画文化圈,东北岩画文化圈,西南岩画文化圈,中原岩画文化圈。再小一点可以分为宁夏岩画文化圈。

岩画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是生活在所涵盖的广大地区的人类族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岩画文化作为文化的始源,则是历史文化遗存与当代新型文化交融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岩画文化区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石器、金属器或其他工具,以露天的自然石块、洞穴石壁为材料,用凿刻、磨制、划画或描绘等方法制作各种图形,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反映他们的生存环境、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宗教信仰等自然和人文的多方面内容,成为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岩画与世界岩画发展有着基本的相同规律,这个发展规律和认识方法同我们一般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过程大致是一致的,即认识的三段论,可称为自我觉悟—自我表现—自我认识三个发展阶段。

20年前,笔者提出了“岩画是创世纪的记录和宣言,是人类自我表现自我认识的教科书。岩画的价值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视。”(《宁夏文物》1990.4.P41)

现在再增加一个初级阶段,可称为自我觉醒阶段。处于初级或称初始阶段的人类思维是混沌的、无序的,而且人手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显得笨手笨脚,头脑迟钝,远没有现代人那么协调,表现在制作岩画上,只能用手做一点模糊的线条,进一步可绘制一点简单图形和符号。在自我表现的阶段,人类在劳动中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有了人的意识,进行人与世界的对话,对客观世界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思维活跃,双手变得灵活,人类有能力猎取大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此时表现在岩画的创作上,那些肥美雄健、高傲灵巧的大型食草动物,偶尔也有雄视世界的大型食肉动物就成为了人们创作的题材,那些早期洞窟岩画登上了人类艺术的巅峰,创作出了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同自然的斗争中,自发地催生了原始宗教——巫术产生了。巫术有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统称“交感巫术”,是人类思想意识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萌芽,成为远古人类文化的胚胎,也培育了审美的情趣。虽然“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马克思语),但在幻想的太阳照耀下,原始艺术却蓬蓬勃勃茁壮地成长起来了。从此人类进入了艺术的时代——岩画的时代来到并发展了,一发而不可收,像春风一样吹遍了世界的各个地方,成为人类最伟大最骄傲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之花。艺术创作并没有到此为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在自我认识的阶段,古人和现代人已无差别了,这里说的思想、思维、手脚的灵活都十分接近了,因此,此后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意识大大加强,人知道了自己在这个世界,在这个无与伦比的自然界成为了主宰(但有时也很渺小也很无奈),因此,在岩画的表现上自信多了,无论从岩画的表现形式上还是岩画的内容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可以说此时的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手法多样、大千世界、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尽情地挥洒和发挥,人们的想象力空前的发展,岩画的发展又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使人类的思想和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上三段论,三种发展形式,较实际的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进程。

岩画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岩画是以物质的外化和形象化被人所感知和认知。“物质世界上物体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形象;或者说,感知就是形象。大千世界,世间万物,都是物体经由感知产生的形象。”[1]当岩画图像产生积极意义或主动表达与接纳时便产生了共鸣性、互动性。岩画本身具有形象性、艺术性、符号性,换言之,就是人的语言表达与文字的表述。总之,岩画就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表达与反映,是用艺术形象和符号对表象世界的描绘与反映,是人类的伟大创造。

【注释】

[1]陈永国.视觉文化研究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