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景仁的造诣在中国分体文学史中的卓越表现

黄景仁的造诣在中国分体文学史中的卓越表现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候补未果,乃为债家所迫,抱病离京,病逝途中,年仅35岁。景仁诗才甚高,推崇李白,七言诗最有特色:古体直造太白之室,近体亦自然工妙。为诗多写遭遇的不平、社会的不公,表现出一种力透纸背的孤独感,固不免于感伤低沉,与李白诗的雄快飘逸大异其趣。

黄景仁的造诣在中国分体文学史中的卓越表现

五、百样飘零只助才:黄景仁的造诣

乾嘉两代著名诗人还有不少,如钱载、吴雯、杭世骏、黄任、张问陶、舒位、严遂成、黎简、宋湘、洪亮吉等等,灿若群星,不一而足。其时诗歌创作“济之以考据之学,艳之以藻绘之华,才人学人之诗,屈情难悉,而诗人之诗,则千百中不得什一焉”(万黍维《味余楼诗稿序》)。黄景仁独出冠时,写出了“一些话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的诗人气质的诗”(郁达夫《关于黄仲则》),使人刮目相看。

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武进(今江苏常州)人,黄庭坚后裔。幼年丧父,屡应乡试不第。20岁时为养家糊口,开始浪游,官卑俸薄,家计维艰。后例得主簿,加捐县丞。候补未果,乃为债家所迫,抱病离京,病逝途中,年仅35岁。有《两当轩集》。景仁诗才甚高,推崇李白七言诗最有特色:古体直造太白之室,近体亦自然工妙。其至交、诗人洪亮吉评论说:“自湖南归,诗益奇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也。后始稍稍变其体,为王、李、高、岑,为宋元诸子,又为杨诚斋,卒其所诣,与青莲最近。”(《黄君行状》)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少年行》)

这首诗乃作者早年之作,诗中想象自己站在太白之巅,手执宝刀与明月争辉,诗风单纯浪漫,足见抱负不凡。(www.xing528.com)

然而,诗人短暂的一生中,大半时间是在贫病潦倒中度过的,兼之家累不轻,心理负担沉重。为诗多写遭遇的不平、社会的不公,表现出一种力透纸背的孤独感,固不免于感伤低沉,与李白诗的雄快飘逸大异其趣。然而,诗人常常是通过家常的语言,描写内心的担忧和负疚,表现刻骨铭心的人伦感情,诗风沉郁清新,迥异时流,生动地反映了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苦恼。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杂感》)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唯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都门秋思》)

这些诗因失意而发牢骚,如“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杂感》),对仗用典诙谐而冷峻;至于“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都门秋思》),则巧妙点化《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等语,不局限于抒发个人的悲哀,也是当时无数失意文人悲愤心情的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