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学史.散文卷中的题跋与笔记

中国分体学史.散文卷中的题跋与笔记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黄是题跋大家。随笔杂录式的散文统称笔记,滥觞于魏晋,《博物志》、《西京杂记》、《世说新语》是该时期的笔记名著。大盛于两宋,宋祁以“笔记”名书,标志着这一文体的成熟与独立。宋以前笔记文与笔记小说混淆难分;宋代笔记,大都辑录作者耳闻目睹的事物,怪力乱神的成分减少,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提高了。宋代笔记对中国笔记体的影响也是持久和深远的。

中国分体学史.散文卷中的题跋与笔记

三、题跋与笔记

与书序相近的另一体制是兴于唐而成于宋的题跋。唐代题跋韩愈仅4篇,柳宗元1篇,仅限于文字著述,标题为“读××”,不以“跋”名篇。以跋名篇始于宋,欧阳修达544篇,苏轼721篇。黄庭坚陆游也有大量创作。题材广泛,从著述文字扩展到不同艺术文化领域;体式上无常格定式,极为自由灵活;功能上兼具议论、说理、记事、抒情和学术;可读性、趣味性增强,文学性突出。苏、黄是题跋大家。“凡人物书画一经二老题跋,非雷非霆而千载震惊”(毛晋《汲古阁书跋·东坡题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很著名,试录一段:

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正,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

黄庭坚的《题东坡字》展示的是坡仙的风采: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而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意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www.xing528.com)

而《书家弟幼安作草后》,自谓其书无法,说出的却是一种淡泊情怀:

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校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随笔杂录式的散文统称笔记,滥觞于魏晋,《博物志》、《西京杂记》、《世说新语》是该时期的笔记名著。发展于隋唐,代表作如《隋唐嘉话》、《封氏闻见记》、《因话录》、《云溪友议》、《唐摭言》等。大盛于两宋,宋祁以“笔记”名书,标志着这一文体的成熟与独立。宋以前笔记文与笔记小说混淆难分;宋代笔记,大都辑录作者耳闻目睹的事物,怪力乱神的成分减少,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提高了。学术性的笔记也趣味丰饶,耐读耐品。宋代传世的笔记上百部,著名的有:欧阳修记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言行的《归田录》,王闢之主要记录“贤大夫谈议”的《渑水燕谈录》,范镇“追忆馆阁中乃在侍从时交游语言与夫里俗传说”的《东斋记事》,宋敏求多述宋代典制的《春明退朝录》,司马光杂录宋前期朝政故事的《涑水纪闻》,李廌记苏门交游言论的《师友谈记》,南宋初追述北宋旧闻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朱弁《曲洧旧闻》、邵伯温《邵氏闻见录》等;南宋中后期,耐得翁《都城纪胜》、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以记述都市生活与风情习俗著称;王明清《挥麈录》、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岳珂《桯史》以记述南宋朝政得失和士人言行为主;洪迈《容斋随笔》、王应麟《困学纪闻》等则是著名的学术笔记。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则更是一部名著。这些笔记,广泛地、生动地记录了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成为后世了解宋代的最重要的“文史资料”。宋代笔记对中国笔记体的影响也是持久和深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