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子龙、夏完淳等中国散文集推荐

陈子龙、夏完淳等中国散文集推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对明末将吏无能、政局混乱深表愤慨,对死难义士大加讴歌,充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赋中的顽山,正是明清之际众多坚持民族气节、不畏强暴的爱国志士人格信念的象征。十五六岁从父允彝、师子龙一起抗清,后被俘殉难,年仅17。田横之五百军人,项籍之八千子弟。骈体之外,夏完淳又有骚体《九哀》抒写国亡家破的悲愤,颇具楚歌的壮烈情韵。

陈子龙、夏完淳等中国散文集推荐

一、风雨铁血之作:陈子龙、夏完淳

明末清初的爱国志士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清兵南下过程中举兵抵抗,最后死节,以身殉国;另一类同样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民间,在新朝建立后坚不出仕,保持民族气节。这里先说前一类。

吴应箕(1594—1645)早年曾因声讨阮大铖魏忠贤余党而几遭不测,后又在南京起兵抗清,败走被俘,慷慨就义。《明史》本传说他“善古今文,意气横一世”。有赋10篇,以《悯乱赋》记述崇祯朝清兵两次入侵史事堪称实录。赋中对入侵者攻城略地、烧杀俘掠多有揭露:

烽火彻于甘泉,棘门悚其儿戏。夫不创而俾得气去者,己巳之却捍御也;深入而无一矢遗者,戊寅之蒙芟荑也。薄九门,躐三辅,震寝陵,没卒伍,堕名藩,潴大府。斥候蹹伏,麕载飏举。积颅平城,漂膏盈浒。蛾眉曼色,污淫蹈藉,黟首丁年,系缧蓝缕。

同时对明末将吏无能、政局混乱深表愤慨,对死难义士大加讴歌,充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另外,他的《吊忠赋》反映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同魏忠贤的斗争,《雪竹赋》又歌颂东林党人及复社、几社中人的高风亮节。

黄淳耀(1605—1645)字蕴生,号陶庵,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是在清兵南下攻陷嘉定时自缢的死节之士,他的《顽山赋》即抒写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力挽狂澜的精神风貌:

若夫劫火扬灰,洪流灭木。泽竭伊洛之源,钟响铜山之谷。坏碑沉沧海之滨,跛羊上废台之麓。则此山之坚完,虽一毫而不缩。

赋中的顽山,正是明清之际众多坚持民族气节、不畏强暴的爱国志士人格信念的象征。

抗清义士陈子龙(1608—1647)在南京被清兵所破后欲举兵抗清,事泄被俘,投水殉国。他诗、词、文俱佳,尤擅骈体。赋多早年之作,在对六朝名篇的模拟中注入了嘲讽明末政局腐败的时代精神,一变前人的儿女情长为英雄气壮。如《别赋》拟江淹,写得慷慨悲壮:(www.xing528.com)

至若祖道浙江,歌骊易水,击筑渐哀,举杯数起。入虎狼兮不复还,感乌马兮谁能理。信事君兮无二心,愤国仇兮渐壮士。独临风以唏嘘,咸攀辕而莫止。

赋中显然有借人酒杯浇己块垒的用意,故不能以单纯的模拟视之。其他如《拟恨》、《湘娥》、《吴问》、《秋望》、《秋兴》、《感逝》等赋,虽皆有所本,却悲情胜人,也是时代剧变使然。他的两篇赋体文《释愁》和《汉诅匈奴大宛》揭露祸国殃民的奸佞,诅咒异族的野蛮入侵,更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佳作。

少年英雄夏完淳(1631—1647)不仅早慧,而且刚烈。十五六岁从父允彝、师子龙一起抗清,后被俘殉难,年仅17。在所存11篇辞赋中,既有楚骚的凄怨、汉赋的铺陈,又有六朝的风华和唐诗的情韵,而贯注回荡其间的,则是伤时感事、抗清不屈的时代强音。他的代表作《大哀赋》系规模庾信江南赋》而作的一篇哀悼“公私倾覆,天地崩离”的史诗性大赋。赋由明朝的自盛而衰落笔,回顾和总结晚明内忧外患的历史教训;然后依次分层记述农民起义兴起、满洲贵族入关、南明政权覆灭、江南反清斗争高涨,最后归结为失败后的亡命江湖和复仇决心:

兵弱虏强,地柔人脆。伤心夫王子白衣,绝望于将军蒲类。田横之五百军人,项籍之八千子弟。平陵东而黄犊可卖,大泽左而乌骓不逝。天萧萧兮不明,日荒荒兮欲曀。伤两镇之未旋,痛孤城之已溃。闻楚歌则部曲萧条,听胡笳则征夫歔欷。国殇怨而阴雨深,战鬼哭而愁飙厉。烟草依然,江湖如是。毅魄归来,灵风涕泗。

尽管敌强我弱、失败在所难免,但决不俯首屈服,这种用血泪写出的文字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全赋大气磅礴,情辞悲壮,以叙事串连景物、情感和议论,在展示明亡历史画卷的同时,又抒写了身经家国剧变的心路历程。与《大哀赋》相仿的还有《寒泛》、《端午》二赋,也作于抗清起义失败以后,特点都是以景融情,绮丽凄怆。骈体之外,夏完淳又有骚体《九哀》抒写国亡家破的悲愤,颇具楚歌的壮烈情韵。如《王孙》云:

余将排阊阖兮入帝所,告天皇兮玄之圃。左玄螭兮右苍虎,射旄头兮于北街乎饮羽,无使王孙兮久荼苦。

表现出反清复仇的强烈愿望,具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明末短赋中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