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生育礼俗:祈子、催生、诞生、抓周等

传统生育礼俗:祈子、催生、诞生、抓周等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生育礼俗名目繁多,主要有未孕期的祈子礼,妊娠期的催生礼,婴儿降生后的诞生礼,3天后的三朝礼,满月后的剃头礼,周岁时的抓周礼等。此外,北方信奉的碧霞元君,南方一些地方信奉的临水夫人、金花娘娘、子孙娘娘,以及被认为有全知全能的妈祖等,都被看作保佑生育之神。不孕妇女当夜将瓜放在床上,伴睡一夜,次日清晨将瓜煮熟吃下,认为自此可怀孕生子。

传统生育礼俗:祈子、催生、诞生、抓周等

古代科学不发达,产育也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造成悲剧,产育习俗反映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及对妇婴的关心爱护。民间生育礼俗名目繁多,主要有未孕期的祈子礼,妊娠期的催生礼,婴儿降生后的诞生礼,3天后的三朝礼,满月后的剃头礼,周岁时的抓周礼等。

1.祈子礼

妇女能否生育直接关系着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古代如果妇女不能生育,尤其是不能生儿子,丈夫则有权利休妻,故妇女在婚嫁后,总是想方设法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生儿子,于是各种祈子法也便相应出现了。求子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婚后不孕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进行向神祈祷、实行巫术等仪式的民俗,按照手段求子习俗可以分为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拟巫术,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祈求保佑生育之神。影响较大的是信奉送子观音,如清赵翼《陔余丛考·观音像》载:“许洄妻孙氏临产,危苦万状,默祷观世音,……遂生男。”[1]江南至福建、广东、台湾等地,都相信送子观音,以至无儿女者都到观音庙里去偷佛桌上供奉的莲灯,或佛座下放着的观音穿的绣鞋,生了儿女怕长不大,也送到观音庙里寄名。此外,北方信奉的碧霞元君,南方一些地方信奉的临水夫人、金花娘娘、子孙娘娘,以及被认为有全知全能的妈祖等,都被看作保佑生育之神。

图39 摸门钉祈子

选自王弘力著:《古代风俗百图》,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

偷瓜送子。在贵州地区,每当中秋节晚上,便有人去地里偷瓜,并故意让瓜主人知道,以惹其怒骂,而且认为被怒骂得越厉害越好。将瓜偷回后,要给其穿上新衣,绘上眉毛等,做成婴儿模样,然后用竹轿抬送,敲锣打鼓地送到无子人家。不孕妇女当夜将瓜放在床上,伴睡一夜,次日清晨将瓜煮熟吃下,认为自此可怀孕生子。与此相联系的祈子法还有吃瓜送子、送瓜得子等,这种习俗与生育联系起来,便出现了“瓜瓞绵绵”“瓜熟蒂落”等成语。(www.xing528.com)

麒麟送子。在我国古代,麒麟一直被视作仁兽和吉祥的象征,聪颖杰出的孩子则被称为麒麟,如《晋书·顾和传》说:“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2]庆贺人生儿子,也称喜得麟子,这样便产生了求拜麒麟可生育得子的习俗。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一书载,湖南一带“妇女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麒麟得子”。[3]在浙江一带,女子婚后一两年仍不怀孕者,男家亲朋便要在阴历正月十六日晚,扎糊一婴儿,用玻璃灯绘“麒麟送子”,敲着锣,打着鼓,在鞭炮声中将耍孩送到不孕妇女的床榻,主人要为送耍孩的人倒糖茶水,当客人喝完茶水后,要将茶碗倒扣,认为这样可生男孩。此外,旧时江南还流行拜睡佛祈子的习俗,现在新婚夜枣子、花生、莲子以及祝语,也表现出这一心理特征,有的地方则偷拔一船桩用红纸包裹,象征婴儿送给不孕妇女,还有的地方则从庙里买一泥塑娃娃带给不孕妇女。

图40 麒麟送子图(屏风)

图41 〔清〕青花麒麟送子纹缸

2.催生礼

催生礼就是孕妇分娩前的礼仪。检阅各种文献典籍,宋代以前,在生育方面未见有催儿礼的记载,所以,催生礼俗的产生应该是从宋代开始的,并被后世继承、发展,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宋代民间妇人怀孕,进入临产一个月内,娘家要送一份礼至婿家为女催生,《东京梦华录》《梦粱录》对此都有具体记载,如《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载云:“凡孕妇入月于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錂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绣或生色帕覆盖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罗五男二女花花样,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并牙儿衣物稠籍等,谓之催生。”[4]妇人生育于家庭来说,添丁增口是喜事,而对妇人本人则是次灾难,所以从《东京梦华录》的这段记述及所送礼物中可以看到,催生礼既有祝贺的喜庆色彩,又有更多地祈求女子顺利分娩、母子平安的祝愿,这是北宋都城东京地区的催生礼。宋室南渡,大批北方士大夫大家族也随之南移到两浙路,故《梦粱录》所记南宋杭城民间行催生礼的顺序、内容与北宋东京地区基本一致,汴京和杭州习俗相似,都是娘家送礼,用各种物事表达希望产妇顺产,多产子,及又有男又有女的愿望。送各种食物为孕妇增加营养,增强体力,至于画羊、鹿等取其眠卧之意,生产以后人争送粟米、炭醋之类,因为炭醋均有止血功能,可以帮助产妇安全渡过产月,只是《梦粱录》所记送至婿家的食品中有“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这里特用蛋作为催生礼物,一直延续到今天全国各地,据说因蛋是椭圆形,极易滚动,鸡鸭生蛋十分便捷容易,所以民间催生送蛋,是“通过想象性的模拟行为,来达到为产妇催生的目的”[5],同时,它与其他食物一样,是给临产孕妇滋补身体之用。清末杭州一带仍有此俗,当孕妇产期将临时,女家于达月的朔日,派人将喜蛋桂圆及襁褓送至男家,送者随身还要携笙一具,一边吹着,一边进门,以象征催生之意,也有用红漆筷子10双,或以洋红染的竹筷10双,一并送往男家,取快生快养之意[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