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礼俗:私奔违背传统婚姻礼俗,现代婚姻更注重自由

中国传统礼俗:私奔违背传统婚姻礼俗,现代婚姻更注重自由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私奔”违反婚姻“六礼”,是对传统礼俗极其大胆、勇敢的挑战。对于女儿自主择偶的私奔行为,卓王孙起先大为愤怒,拒不承认这桩婚事。现代的婚姻制度保护婚姻自由,强制干涉当事人的婚姻自由权利是违法的行为,所以已经没有必要采取私奔的方式。

中国传统礼俗:私奔违背传统婚姻礼俗,现代婚姻更注重自由

“私奔”是对旧式婚姻礼制的一种反抗,是冲破封建纲纪,男女双方自愿相爱,不讲任何条件,不顾双方父母反对,自主缔结婚姻的方式。“私奔”违反婚姻“六礼”,是对传统礼俗极其大胆、勇敢的挑战。

传统的婚姻礼俗首先要求的是男女之间“无媒不成婚”,《礼记·曲礼上》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战国策·秦策》说得更明白:“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衔,弊而不售。”之所以要无媒不成婚,其原因之一是封建礼教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规范,《白虎通·嫁娶》说:“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在这一礼教规范的限制下,男女必须有别,男女不能随便相见,即使是一对有情人也必须由媒人来撮合。但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管制下,婚姻的当事人没有自主权,有情人很难终成眷属。正是在这样的礼制樊篱中,有情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勇敢地冲破一切阻力,自愿地走到一起成婚,为了防止人为的干扰或被强行拆散,一对有情人往往远走他乡自谋生路,民间形象地称为“私奔”。

“私奔”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周礼·地官·媒氏》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贾公彦《疏》:“此月既是娶女之月,若有父母不娶不嫁之者,自相奔就,亦不禁之。”这就明确地说出如果父母不同意娶或不同意嫁,男女之间可以违背父母意愿“自相奔就”。表现同时期社会情况的《诗经》也有关于“私奔”的诗,如《诗经·王风·大车》就是这样一首诗:“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哼哼,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车咯吱吱沉重地行,细毛的官服像荻苗般地绿。怎能不把你思念,只是怕你做事不大胆。大车咯噔噔沉重地行细毛的官服像赤玉般鲜红。怎能不把你思念,只怕你不和我私奔。活着虽然各居一处,死后要埋在一起。如果说对我不信任,就像不相信天上有明亮的太阳。”春秋战国时期也有私奔的记载,如《左传·昭公十一年》有一段记载:“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遂奔僖子,其僚从之。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无相弃也。”说的是鲁国的孟僖子接纳了私奔来的泉丘女及其侍从,并且发誓如果有了儿子,绝不抛弃泉丘女。

封建社会,男女私奔不仅要受到父母的反对也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即使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婚后恩爱的夫妻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承认。战国末年的齐襄王就有这样的一段故事。齐襄王田法章在其父齐湣王死后曾流落莒国,田法章隐姓埋名在莒国贵族太史敫家里做佣人。太史敫的女儿在田法章帮佣期间看到田法章的相貌气度非同一般,决非佣人之辈,不禁动了芳心爱上了田法章,并且背着太史敫以身相许。不久齐国政局变化,拥护田法章的人暗中接回了法章,并且拥立为齐襄王。跟随田法章一同返回齐国的太史敫的女儿自然位居王后之尊。但是太史敫对于女儿不经明媒正娶,勇敢私奔齐国的行为极为恼怒,认为有伤风化太丢人了,愤然表示我女儿不经过媒妁而成婚,玷污了我家的门风,不是我的女儿,拒不承认这门婚事,还宣布断绝父女关系,终身不认位居一国之尊的女儿和女婿。

历史上有记载的因私奔成婚而成佳话的典型故事大概莫过于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和红拂女私奔李靖的事例。(www.xing528.com)

司马相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成都人,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西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因病家贫,无以为业,寄寓临邛。当地富豪卓王孙久慕司马相如文采著名,屡次恳切邀请他来家做客。当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正新寡居住在娘家,文君精通音律。司马相如便“以琴心挑之”,借琴向卓文君表示爱慕之意。卓文君则“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也对司马相如产生了爱慕之意。一来二去,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背着卓王孙私定终身,结果“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以私奔的方式自主结婚,实现了自己美满的姻缘。对于女儿自主择偶的私奔行为,卓王孙起先大为愤怒,拒不承认这桩婚事。最终在既成事实面前不得不屈服于这桩以私奔方式结成的美满婚姻。

李靖是唐初著名的大将,军事家,战功卓著,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隋朝末年李靖尚未成名,任马邑郡丞,他去拜见隋炀帝的司空杨素,被杨素最宠爱的侍姬红拂女看上了。几天后,在李靖回驿站居住后的一个晚上,红拂女逃出杨府,私奔到李靖那里,和李靖结为夫妇。

大胆的私奔行为和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贞节烈女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很少书之于正史简册,上述卓文君奔司马相如的事情千多年来就毁者多于誉者,如《全唐文》中有一篇郑少敏写的《悯相如赋》对这件事就痛心疾首,称为“凉德污行,而不胜诛,訚訚烈女,世未乏诸”。在封建社会私奔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由此产生的悲剧历代都不少见,卓文君和红拂女能够成功,和司马相如、李靖的地位不能不说有一定的关系。

现代的婚姻制度保护婚姻自由,强制干涉当事人的婚姻自由权利是违法的行为,所以已经没有必要采取私奔的方式。即使男女双方在父母反对的情况下结婚也和旧婚俗私奔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