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壁山房文集》与《龙壁山房诗草》收录王拯的古文、诗词等作品

《龙壁山房文集》与《龙壁山房诗草》收录王拯的古文、诗词等作品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拯的古文与诗词等文学作品主要收集在《龙壁山房文集》《龙壁山房诗草》和《茂陵秋雨词》《痩春词钞》中。王拯的诗集也有多种版本,现在比较易见的是同治十一年桂林杨氏博文堂刻本《龙壁山房诗草》17卷,该本后来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和《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出版。《龙壁山房文集》收录了他的政论、序跋、书札、传状、哀辞、游记等各种体裁的文章百余篇。

《龙壁山房文集》与《龙壁山房诗草》收录王拯的古文、诗词等作品

诗文词集。[清]王拯撰。民国九年(1920年)铅印本,民国二十四年桂林典雅书局排印本等。

王拯(1815—1874),原名锡振,后因服膺包拯而更名,字定甫,号少鹤,别号龙壁山人,广西马平(今柳州)人,原籍浙江山阴。王拯幼年即丧双亲,由寡姊一手抚养长大。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大理寺少卿,同治三年(1864年)迁太常寺卿,署左副都御史,随即又迁通政司通政使。后因言事见忌被劾。晚年主讲于桂林榕湖经舍、秀峰书院。事迹具《清史稿》本传。王拯是19世纪中叶广西著名的古文家,与吕璜、朱琦、龙启瑞、彭昱尧并称“岭西五大家”,是清代后期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之一。除古文之外,亦“兼工诗词”,[789]龚自珍、姚燮等词学名家并称“后十家”,[790]与龙启瑞、苏汝谦并称“粤西三家”,[791]此外,在史学、书画艺术等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王拯的古文与诗词等文学作品主要收集在《龙壁山房文集》《龙壁山房诗草》和《茂陵秋雨词》《痩春词钞》中。

王拯的文集有多种版本,现在比较易见的是光绪七年(1881年)陈宝箴河北分守道署刻本《龙壁山房文集》8卷,该本后来收入《续修四库全书》《清代诗文集汇编》和《柳州乡贤著述影印丛刊》影印出版。王拯的诗集也有多种版本,现在比较易见的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桂林杨氏博文堂刻本《龙壁山房诗草》17卷,该本后来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和《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出版。王拯的词集有《痩春词钞》和《茂陵秋雨词》两种,亦有多种版本,比较易见的有:陈乃乾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开明书店排印本《清名家词》收录《龙壁山房词》二种,含《茂陵秋雨词》4卷、《痩春词》1卷,该本又有上海书店1982年版复印本;曾德珪编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粤西词载》收录《茂陵秋雨词》4卷、《痩春词》1卷。王拯诗、文、词合刻,有民国九年奉天监狱署再版铅印本《龙壁山房集》,收录文集5卷,诗集17卷、词集4卷,另有民国二十四年桂林典雅书局排印本《岭西五家诗文集》本,中有《龙壁山房诗文集》及《茂陵秋雨词》4卷、《痩春词》1卷。[792]

王拯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古文诗词皆善,而古文尤其令人称道。王拯早年丧双亲后,在寡姊的抚养下,先后受教于塾师秦昌岐、广西学政池生春和“岭西五大家”之首的吕璜,从而步入桐城古文领域。王拯中进士后在京做官,又与当时的文坛领袖梅曾亮相师友,还与许多古文领域的名士大家如朱琦、祁寯藻、龙启瑞、孙衣言、曾国藩等交往甚密,相互切劘,所学日益精进,声名大著。其古文创作体裁多样,内容广泛。《龙壁山房文集》收录了他的政论、序跋、书札、传状、哀辞、游记等各种体裁的文章百余篇。这些文章在内容、形式和思想、技巧等方面,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得到了时人和后人的推崇赞誉。孙衣言《书王定甫集后》称“其为文虽谨守归方氏家法,而雄直有气,能自达其所欲言”。[793]陈三立《龙壁山房文集叙》称“先生之所为文,虽若敛退,无瑰玮桀特之观,而类情指事,啴谐通恕,肖其心之所自出,而寓于不敝,以视桐城诸老儒先所得之美,未有以异”。[794]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称“其为文淬厉精洁,雄直有气,而出以平夷纡徐,能自述其所欲言,使人得其妙于语言文字之外”,又称“雄而有法,淳正有合于道,真挚质朴,性情非常人所能及”。[795]而钱基博在《读清人集别录》中对王拯的古文则给予了较为中肯的评价,“虽词笔未臻洁净精微,而气调则颇倜傥岸异,在唐宋八家中,气体于柳子厚、苏东坡为近;特为子厚之警遒,而无其雅练;敩东坡之议论,面逊其疏快;而亦时喜为闲情眇状,以为归氏学史之遗,而意味不深长辞趣不隽永”。[796]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也称王拯的古文“其精者仍在记事之文,简净有法,论说则非其所长”。[797](www.xing528.com)

王拯在诗词上也有较高的成就,在晚清的诗坛、词坛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现存诗作达1100余首。他的诗“上规六朝,下橅宋人,以盘礴新奇示异”,[798]“多抚时感事之作,音节凄怆,如哀笳晓角”,[799]其中有一些反映社会历史现实的诗作,如《书愤》《拟古十二首》等,表现出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情怀,徐世昌称其“不愧一朝诗史”。[800]《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拯诗戛戛独造,意深而词粹,兼有苏黄二家之长”,[801]陈柱也极赞其“诗学韩杜,大气盘旋,古今罕其伦比”。[802]王德明先生《广西古代诗词史》评曰:“王拯深于情,善于言,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在广西历代诗人中,足可为一大家。”[803]于词而言,王拯是广西词人中存词数量较多的词人,其词风与诗风有较大差别,不作豪放之语,而多呜咽之词,其词大多是“病馀之所作”,[804]“聊以宣幽导郁”,[805]故基调缠绵清远,悲凉凝重,有浓厚的家园身世之感。杜文澜《憩园词话》称:“细读其词,如食哀家梨,甘而能脆,有幽痩者,宜以哑觱栗吹之,足为金梁梦月替人。”[806]王德明先生《广西古代诗词史》指出:“王拯词的题材较广,其中感叹身世,抒发人生各种感慨的最多,此外还有咏物、赠答、悼亡、题画、写景纪游、怀古抒怀、相思离别、表现时事等词作。在这一点上,王拯超过了以往广西的所有词人。”并评曰:“王拯是王鹏运、况周颐之前成就最高的广西词人。”[807]

总的来说,王拯自负才华,古文诗词各方面佳作颇多,文学上的成就在广西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他的家世遭遇了多次不幸,中进士后长期居官京师,接触现实生活的层面较为有限,为官政绩亦乏善可陈,因而诗文作品表现出来的境界视域略显狭隘。刘声木称王拯“在粤西诸子中可以肩随彭昱尧、龙启瑞,微不逮朱琦”,[808]袁行云也称“岭西五家中,尚不逮朱琦,而较吕璜、龙启瑞、彭昱尧为胜耳”。[8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