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寓言的发展:与殷末周初相比的新特点

先秦寓言的发展:与殷末周初相比的新特点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殷末周初相比,这一时期的寓言作品表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寓言更广泛深刻地关注及反映现实生活。这则寓言是一篇描写机智人物的小故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品性不变,不应贪婪,这样才能得到最宝贵的东西。

先秦寓言的发展:与殷末周初相比的新特点

二、先秦寓言的发展

西周“成康盛世”到春秋后期是寓言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的寓言作品大多保留在《诗经》《左传》《国语》中,此外,也有少数留存在《公羊传》《穀梁传》及《孙子兵法》等典籍中。与殷末周初相比,这一时期的寓言作品表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寓言更广泛深刻地关注及反映现实生活。试读《诗经·小雅·黄鸟》:

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此诗将统治者比作贪吃谷物的黄雀,以形象的比喻刻画了统治者贪婪自私、不知体恤民众的丑恶面目,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不合理社会制度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意识和愿望。从立意上来讲,此诗与《魏风·硕鼠》《大雅·荡》《邶风·新台》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揭露统治阶级不劳而获、荒淫无耻、卑鄙阴险的丑恶本质。

《国语》也从各个方面反映及批判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如《国语·晋语八》中的“晋平公射鴳”:

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

这则寓言是一篇描写机智人物的小故事。寥寥数语,便将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人物的性格心理、举止言谈等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既可以感受到晋平公的喜怒无常,又可以感受到叔向的巧智过人。叔向巧妙地运用正话反说、旁敲侧击的论说法,表面上是劝晋平公杀竖襄,以免丑闻传扬,实际上却暗示若杀此人,则将是更大的丑闻。他首先装作与晋平公站在同一立场上,然后以唐叔射兕与平公射鴳进行模拟,以唐叔的英武与平公的狼狈相比,故意将丑行美化到荒唐无理的程度,令人于捧腹大笑中体味事理。

这一时期,《左传》也表现出了对社会生活深刻的批判意识。如“内蛇与外蛇斗”:

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与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厉公入,遂杀傅瑕。(庄公十四年)

此则寓言借用“内蛇与外蛇斗”这一故事形象而含蓄地抨击了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性。(www.xing528.com)

再如,《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所载的“雄鸡断尾”的故事:

王子朝、宾起有宠于景王,王与宾孟说之,欲立之。刘献公之庶子伯蚡事单穆公,恶宾孟之为人也,愿杀之。又恶王子朝之言,以为乱,愿去之。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人异于是。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己牺何害?”王弗应。

周景王的宠臣宾孟在郊外看见一只公鸡“自断其尾”,问侍者是什么原因,侍者回答说:“这是它害怕自己成为祭品。”当时周景王打算立儿子子朝为太子,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宾孟回去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周景王,企图说服周景王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就不要害怕付出代价,从而暗示周景王杀掉阻止子朝成为太子的人。

此外,还有“牵牛蹊人之田”(宣公十一年)、“石言于晋”(昭公八年)、“鼠昼伏夜动”(襄公二十三年)等故事,或批判了当权者奢侈享乐的生活方式,或揭示了一些国君懦弱无能的真实面目,这些寓言针对性强,具有讽喻及批判功能,表现出寓言文学独特的社会功能。

除了讽喻和批判之外,这一时期的部分寓言作品也表现出明显的歌功颂德的特点,以积极的形象及故事来体现生活哲理,具有很强的启迪教育作用。如《左传》中的“子罕辞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堵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襄公十五年)

这则寓言塑造了一位廉洁清正的官员形象,宋国子罕为官多年,不贪不占,深受百姓爱戴。一日有乡民送来一件璞玉表达对子罕的敬慕之情,并告诉子罕此玉为价值千金之宝玉,子罕却拒绝接受。乡民才道出实情,告诉子罕怕自己手持如此贵重之物而招致杀身之祸,故而将其献出,请子罕保管。子罕听后,找玉工将此玉打造成工艺品,并将所卖之钱交给了持玉者,让其回乡过日子。“子罕辞玉”作为廉洁正直的佳话就一直流传下来,为人们所传颂。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品性不变,不应贪婪,这样才能得到最宝贵的东西。

其次,寓言篇幅加长,故事性增强,情节更为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清晰。这说明这一时期的寓言更加成熟了。如《左传》“老人结草抗杜回”的故事: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宣公十五年)这个故事借助梦境说明了人应当具有感恩报德的美德,同时还告诫人们“善有善报”的道理,主张人们积善行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