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塞唢呐曲牌,吹手演奏的独特风格!

安塞唢呐曲牌,吹手演奏的独特风格!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安塞,人们通常将演奏唢呐的人称为“吹手”。安塞唢呐曲牌曲目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安塞唢呐曲牌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一、吸收民歌小调而产生的曲牌。安塞唢呐吹奏者一般为中年男子。安塞唢呐吹奏形式比较自由、灵活,可根据演出要求自如变化,一般有行进演奏和场地演奏两种形式。

安塞唢呐曲牌,吹手演奏的独特风格!

安塞唢呐是安塞劳动人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民间器乐,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或者是闹秧歌、转九曲、祭祀、合龙口、孩子满月、村里举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

唢呐是一种外来乐器,据考证在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最先作为宫廷器乐演奏。据有关材料记载,陕北唢呐在明代已经非常兴盛,迄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经过长期发展,唢呐已经融入陕北人的生产、生活之中,成为陕北最普遍的民间文化器乐。

在安塞,人们通常将演奏唢呐的人称为“吹手”。一班吹手由五人组成,两个吹唢呐者,即一个压上眼吹高音(吹上手),一个压下眼吹底音(吹下手),另外三个分别是器乐伴奏,即打鼓、拍镲和打锣。这是传统表演形式。随着时代发展,唢呐表演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吹鼓手班有小海笛、架子鼓、大小铜号、笙、小锣等乐器,由八到十人组成。演奏人数增多,演奏形式也灵活多样。

安塞唢呐曲牌曲目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安塞唢呐曲牌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一、吸收民歌小调而产生的曲牌。民歌小调是唢呐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下江南》《哭长城》《南瓜蔓》《刮地风》《狮子令》等唢呐曲牌,就是民歌和民间小调经再创作的唢呐音乐。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歌词消失了,只保留下原来民歌曲牌和名称。

二、吸收戏剧音乐而产生的曲牌。一部分源于戏剧曲牌,经再创作,也用于戏剧舞台,如吹奏过场牌子,伴奏唱腔。一部分戏曲曲牌,也直接演变为唢呐曲牌。(www.xing528.com)

三、吸收宗教音乐而产生的曲牌,如《不知调》、《千声佛》、《西风赞》、《四合四》等。

四、新创作的曲牌。1949年以来,不少热爱民族音乐的音乐家创作出了不少陕北唢呐曲牌,这些作品为唢呐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唢呐曲牌曲目。

安塞唢呐吹奏者一般为中年男子。唢呐吹奏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吐纳呼吸换气,需要掌握演奏技巧,也很消耗体力,只有身体条件比较好的中年男子才能承担。

安塞唢呐吹奏形式比较自由、灵活,可根据演出要求自如变化,一般有行进演奏和场地演奏两种形式。行进演奏一般随结婚迎亲丧事出殡、秧歌队表演、乡村庙会谒庙、请神队伍在行进中吹奏。吹奏路程不一,若遇村村相连路段,在行进中连续不断吹奏十多里路。场地演奏在各种吹奏场合中都有,鼓乐班在窑洞院落烧一堆材火,连续吹奏一至两个小时,营造喜庆热烈的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