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王国问题的地理分布及解决

西汉王国问题的地理分布及解决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异姓诸侯王虽然在名义上臣属于汉朝皇帝,但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拥有崇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合而计之,七个异姓诸侯王国总共统领22郡,占据大半个中国。

西汉王国问题的地理分布及解决

第二节 异姓诸侯王国地理分布及其职权

高帝五年(前202)二月甲午,刘邦在其异姓诸侯王的拥戴下,即帝位于氾水之阳(47)。从形式上看,刘邦的加冕完成了秦、汉两帝国的嬗代,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汉初的政治格局,严格地说,其实只是汉朝皇帝与异姓诸侯王分治天下。异姓诸侯王虽然在名义上臣属于汉朝皇帝,但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拥有崇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

一、异姓诸侯王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人口状况

汉帝国建立之初,七个异姓诸侯王所占有的封域极广,约占汉帝国疆域的一半以上,王国封域面积超过了汉廷直接控制区的面积。其中,燕王臧荼据有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六郡,其地盖有今河北北部,当时东北边境所及尽王之;韩王信据有颍川郡,其地约当今河南东半部;赵王张耳据有邯郸、巨鹿、常山三郡,其国盖尽有今河北中部及河南东北一隅;楚王韩信据有东海、会稽、泗水、陈、薛五郡,所统近百城,不限于淮北地,亦有淮南,并及今苏、杭地区;淮南王英布据有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其地北限淮水,南括鄱阳,盖尽有今安徽中部及江西北部之地,并有河南东南及鄂东、皖南之一隅;梁王彭越据有砀郡,其地大约相当于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北部;长沙王吴芮据有长沙、武陵二郡,其地相当于今湖南、江西两省及广东、广西各一部分。合而计之,七个异姓诸侯王国总共统领22郡,占据大半个中国。而汉廷所领,仅有24郡(详参表2-2)。此正如严耕望先生所论:“就当时封域而言,吾人可自今大同,中贯太原、洛阳,渡汉水,迤西至武陵之地,作一弧线。汉廷领有弧西之地,约当今陕西全省,甘肃东南一隅,四川大部,湖北西部及山西河南之西部而已。弧东皆以分封诸王;惟山东中部与东部,仍为汉郡未封王。……然当时全国土地为诸王所制者面积逾于汉郡,自不待言。”(48)而据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统计,当时汉廷直辖地的国土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公里,诸侯王控制地面积约为134万平方公里,二者分别占有汉帝国国土总面积的45%和55%,诸侯王国面积大于中央直控地面积。

表2-2 汉初异姓诸侯王国与汉廷各自所领郡数之统计

img8

不过,从当时汉廷直辖地与诸侯王所占地之人口比较来看,汉廷所控制的户口数,明显多于诸侯王所控制的户口数。对于西汉时期的人口问题,劳干的《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葛剑雄的《西汉人口地理》,以及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都曾作有非常详尽的考证。笔者根据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之《元始二年郡国人口密度》表、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及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关于郡国变迁的考证,大致推算出汉初诸侯国和汉廷直辖地之人口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口对比之情况。(www.xing528.com)

在推算过程中,笔者先将汉成帝元始二年(2)的郡国,归列到高帝五年(前202)所对应的汉郡与诸侯国中,譬如高帝五年汉廷直接控制的郡有24个,在元始二年与之相应的汉郡则有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弘农、河内、河南、河东、泰山、东郡、城阳、琅邪、平原、千乘、济南、北海、东莱、齐郡、菑川、胶东高密、南阳、南郡、汉中广汉、巴郡、蜀郡、陇西、安定、太原、上党、云中、定襄、雁门、代郡、渤海、西河、上郡、北地等38郡,将这38郡人口数相加得数乘以人口增长率之等比递减数列,即可得出高帝五年汉廷直辖的人口数(从高帝五年到元始二年共计203年),其公式为:元始二年之人口数×[1—6‰(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样,各诸侯国的人口数也可据此推算出。根据这种测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汉高帝五年刘邦即皇帝位时,中央控制的人口数约为800多万,而诸侯王控制的人口数约为700多万,中央所控人口数比诸王所控人口数多近100万,在人口数上刘邦是占优势的。

二、异姓诸侯王在封国内的权力

由于异姓诸王势力是在战争状态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其封域是他们各自的手定之地,只是在战后由汉廷加以认可而已,英国学者鲁惟一对此颇有体悟:“在内战的过程中,一批刘邦的盟友已经取得了帝国之前的列国的某些领土,并自己称王。刘邦已经承认了他们;这时他被公认为皇帝,如果他希望保持他们的支持,他就不能立刻剥夺他们艰苦赢得的成果。此外,刘邦的处境需要一个有效率的政府,以征收税赋,维持法律和秩序和保护中国不受外来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高帝别无其他选择,只能承认现存诸王的地位和称号,而他们又指望把地位和称号顺序传给自己的儿子。”(49)因而在所有权问题上,异姓诸侯王国与汉帝国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统辖关系,他们仅仅在名义上承认汉朝的“共主”地位,实际上各掌其国,也因此,诸侯王在封国内拥有极大的权力。在诸侯王国中,除了一些象征性的事务,譬如接受汉帝国的册封,在战时随从汉军外出征讨,以及上交少量的(甚至不交)“献费”之外,其余事务均由诸侯王自己处理,封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大权均由诸侯王掌握。

首先在政治上,其官吏设置与汉廷相同,诸侯王国的中央政府以丞相统领百官,在地方则设郡县由郡守、县令(长)管理,官吏的任免权完全归属诸侯王,譬如赵相贯高、赵午就是由赵王自己任命的;(50)又如楚王韩信在就国之初,也曾“召辱己少年令出跨下者,以为中尉”(51),诸如此者,即其实证。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定,诸侯王国的行政架构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是汉帝国的缩版。其次在经济上,诸侯王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王国经济,其收入则归诸侯王所有,汉廷无权调配,至于赋税的征收、徭役的征发,也都由诸侯王自己掌控。再次在军事上,诸侯王国不但拥有独立的军队,而且军队的设置、调动均由诸侯王掌控,甚至可以对汉廷的调令置之不理,这其中一个显著的实例,就是在汉高帝十年(前197)九月,代国相陈豨谋反之后,刘邦“以羽檄征天下兵”,却“未有至者”。(52)

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下,王权的地方垄断性与专制皇权的排他性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这对矛盾的长期存在显然为专制皇权所无法容忍。就刘邦与其异姓诸侯王的关系而言,他们虽在名义上是一个统一体,其实却是两股难以兼容的政治势力。对此,钱穆先生在所著《秦汉史》一书中,早已精辟地指出:“汉高初兴,异姓诸侯王者凡九国。曰韩,曰赵,曰淮南,曰齐,曰梁,曰燕,曰长沙,曰闽越,曰南粤。此等皆与高祖素等夷,各据其手定之地。外托君臣,内实为敌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