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炀帝与大运河:中国交通史上的壮举

隋炀帝与大运河:中国交通史上的壮举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籍记载,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由“通济渠”、“山阳渎”、“永济渠”、“江南河”组成,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航程约225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河体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交通工程。隋炀帝开凿的江南河,也是利用春秋时期的古运河,以及秦始皇修建的“丹徒水道”逐段疏浚开拓而成,航程约400余公里,至今仍然是江南的黄金水道。

隋炀帝与大运河:中国交通史上的壮举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生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开皇元年(581年),杨广12岁出任并州(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总管,封晋王;开皇九年(589年),20岁出任行军元帅,率军50万人灭陈;开皇十年(590年),21岁出任扬州总管;开皇二十年(600年),31岁被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广35岁夺权称帝;大业十四年(618年)二月,死于“江都兵变”,年仅49岁。

隋炀帝执政的14年间,曾经3征高丽、遣使琉球、北伐突厥、西巡张掖,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维护了东北地区的稳定;同时大力开凿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促进了大江南北的经济发展。据史籍记载,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由“通济渠”、“山阳渎”、“永济渠”、“江南河”组成,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航程约2 25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河体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交通工程。

一是“通济渠”。通济渠又称“汴水”、“汴渠”、“汴河”,流经3省18县(市),即:河南郑州市荥阳市、郑州市、郑州市中牟县、开封市、开封市开封县、开封市杞县、商丘市睢县、商丘市宁陵县、商丘市、商丘市虞城县、商丘市夏邑县、商丘市永城市,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宿州市灵璧县、宿州市泗县,江苏宿迁市泗洪县、淮安市盱眙县,沟通了谷水、洛河、黄河、古汴水、泗水、淮河,航程约700公里。

大业元年三月辛亥(605年4月14日),隋炀帝下令“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黄)河,自板渚引(黄)河通于淮(河)”〔1211〕。通济渠可分为两段:西段从洛阳西苑引入谷水、洛水,沿东汉阳渠故道北上到洛口汇入黄河;东段从板渚(郑州市荥阳市北邙乡板渚城)引入黄河水,经过荥泽(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附近,现已消失)流入古汴水,随即东向到浚仪(河南开封市城区)汇入泗水,然后经过宋城(河南商丘市睢阳区)、永城(河南商丘市永城市)、夏丘(安徽宿州市泗县),直到睢眙(yí)(江苏淮安市盱(xū)眙县)注入淮水。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巡游扬州的船队“舳舻(zhúlú)相接,二百余里”〔1212〕。其中体型最大的龙舟,船长200尺,设有4层船楼,高度达45尺。按照隋代每尺为29.6厘米计算,其船长约59米,高度约13.3米。为满足龙舟通航的需要,通济渠的河道宽度规定为240隋尺(约71米)。

此外通济渠还建有一大批附属工程。首先是沿河渠两岸修筑平整的御道,以保障警卫部队及船队纤夫的通行;其次是沿途修建离宫、行宫,以保障隋炀帝巡游的全程接待;其三是修建洛口仓(兴洛仓)、回洛仓、河阳仓、含嘉仓等大型粮仓。《隋书》记载:“东都(洛阳)役使促迫,僵仆(扑)而毙者,十四五焉。每月载死丁,东至城皋(郑州市荥阳市汜水镇),北至河阳(河南焦作市孟州市河阳街道),车相望于道。”〔1213〕就是说,隋炀帝当年修建通济渠时,已经有40多万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二是“山阳渎”。据《左传》记载,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1214〕,这就是古吴国为实施北伐战略所开掘的“邗沟”。由于当时生产力的限制,邗沟工程只能因陋就简,其水道曲折浅涩,不能通行较大的船只。隋文帝杨坚南下伐陈时曾部分扩建邗沟渠道,将入淮水口从末口(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改到山阳(江苏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因此称为“山阳渎”,航程约200公里。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1215〕。就是说,隋炀帝扩建的山阳渎,开凿有数十里新渠,宽度达到240隋尺(约71米),改从扬子口(江苏扬州市仪征市)连接长江,形成了著名的扬子津渡口。

三是“永济渠”。据《隋书》记载,大业四年(608年)“春正月乙巳(1月23日),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黄)河,北通涿郡(北京市宣武区)”〔1216〕。永济渠可分为3段:南段是新开凿的河道,南起于沁水河口(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境内),北上直到卫县(河南鹤壁市浚县卫贤镇);中段以曹魏开凿的“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故道加以拓宽,从卫县北上,经过馆陶(河北邯郸市馆陶县)、东光(河北沧州市东光县)、沧州(河北沧州市沧县旧州镇),直到平舒(天津市静海县);北段是利用古潞河及桑干河河道,从平舒北上,经古泉州(天津市武清县),直到涿郡(北京市宣武区)。永济渠河道宽阔,水量充足,航程约950公里。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北伐辽东,曾出兵100余万人,从江都(江苏扬州市江都市)直航到涿郡(北京市宣武区),航程约2 000公里,用时仅有50天,可见永济渠通航能力之强。

四是“江南河”。据《资治通鉴》记载:大业六年(610年)十二月,隋炀帝“敕穿江南河,自京口(江苏镇江市京口区)至馀杭(杭州市余杭区),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粮草供给站),欲东巡会稽(浙江绍兴市越城区)”〔1217〕。隋炀帝开凿的江南河,也是利用春秋时期的古运河,以及秦始皇修建的“丹徒水道”逐段疏浚开拓而成,航程约400余公里,至今仍然是江南的黄金水道。

隋朝开凿通济渠、山阳渎、永济渠、江南河之后,构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体系,元代又进一步形成“京杭大运河”,对大江南北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确实是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所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与禹论功不较多”〔1218〕

【注释】
(www.xing528.com)

〔1211〕见魏征《隋书》第3卷第63页《炀帝纪上》。

〔1212〕见魏征《隋书》第24卷第686页《食货志》。

〔1213〕见魏征《隋书》第24卷第686页《食货志》。

〔1214〕见李维琦注《左传》第702页《哀公九年》。

〔1215〕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80卷第5618—5619页《隋纪4》。

〔1216〕见魏征《隋书》第3卷第70页《炀帝纪上》。

〔1217〕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81卷第5652页《隋纪5》。

〔1218〕见《全唐诗》第615卷第10559页,皮日休《汴河怀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