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歌唱技术问题的关键:发声与咬字探讨

解决歌唱技术问题的关键:发声与咬字探讨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歌唱的技术部分主要是发声与咬字两个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歌唱的技术问题就得到解决。发声与咬字一要符合生理科学,二要符合物理科学。所谓生理科学,就是充分利用发声器官与咬字器官的协调动作,使歌唱字正腔圆,嗓音经久不衰。对发声和咬字问题,有许多片面的认识。以下就发声、咬字及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解决歌唱技术问题的关键:发声与咬字探讨

◎蓝幼青

(1926- )原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歌唱的技术部分主要是发声与咬字两个问题(发声又包括呼吸运动和共鸣调整),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歌唱的技术问题就得到解决。当然,解决了技术问题只能说唱歌有了基本功,要唱好歌还必须对歌曲的思想内容、风格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灵活运用基本功,将歌曲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

发声与咬字一要符合生理科学,二要符合物理科学。所谓生理科学,就是充分利用发声器官与咬字器官的协调动作,使歌唱字正腔圆,嗓音经久不衰。所谓物理科学,就是充分利用人体的共鸣器官,使歌声美化,能扩大,能传远。

对发声和咬字问题,有许多片面的认识。如有的人只强调发声不重视咬字,结果形成“含橄榄”、“打摆子”、“装牛叫”等毛病,只有歌声,歌词含糊不清。另一种倾向是,只强调咬字,不重视发声。结果造成嗓音直,音区拉不通,声音传不远,嗓子易疲劳,易得病。这些教训,需要总结。以下就发声、咬字及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发 声

发声的简单原理:呼吸从丹田(横膈膜)经过喉咙管呼出,当呼吸通过喉头摩擦声带时便发出声音。声带的动作主要受大脑指挥,譬如你想说“啊”,口形自然形成一定状态(张开),声带也自然并拢,气也自然呼出并摩擦声带,这三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不过,说话时气息、声带、口形三者的动作是简单的,初级的,而唱歌时则需要细微的、高级的动作。如说话时呼吸较浅,而唱歌则需深呼吸,有时深浅调配使用;说话时声带是简单振动,发出的声音往往是硬的、直的、白的,而唱歌时声带张力既不能过紧,又不能太松,声音能强弱变化有弹性,声音还能高低统一。这就不单纯是声带问题了,还包括有喉头位置和共鸣问题。声带在喉头(喉结)内,如果喉头放得低,就会得到胸腔共鸣,放得高就会得到头胸共鸣。但是唱歌要求高低音统一,如果喉头忽高忽低,就会发出阴阳嗓子,因此要求喉头摆在吸气时的位置。

关于口形。说话时“啊”是开口,“衣”是闭口(或叫齐齿),“呃”是半开口、咧唇,“哦”是合口,圆唇,“乌”、“玉”是撮口。唱歌时基本用这口形,但比较夸张和讲究,并对舌头和下巴有所要求。说话时以上几种口形基本做对了,但舌头往往僵硬或拱起,唱歌时舌头必须后退打开喉咙。当然,舌的位置还要根据不同母音有所变化,如“啊”舌位较低,“呃”舌头稍抬起,“衣”舌头抬得更高,“耳”则舌面放低舌尖翘起。

关于下巴。有许多人说话时,不论开口音或闭口音,都把下巴往外伸,这对于唱歌是不允许的。因为下巴往前伸,咽腔就不能打开,就会影响圆润的共鸣和通向鼻腔、头腔的通道。这样发出的声音必然直而且白,高音必然尖而细,这样就影响对歌曲的内容表达和声音的美化,也会影响歌唱的寿命,因为下巴往前伸咽喉也就逼紧,声带活动也受挤压。所以歌唱时下巴必须随着张开大牙而后退,并使喉头降下。

二、共 鸣

歌唱的发声包括共鸣。气息摩擦声带产生的声音只是基音,产生了共鸣的声音才算得到了泛音。

气息将基音送进一个共鸣腔体内,如进入咽腔、口腔、鼻腔,便会产生共鸣作用。另外,气息将基音送到适当的位置,如通过上腭穹反射作用,会使基音与头腔产生共振作用。又如通过咽腔的开放和喉管的开放,使通往胸的通道畅通无阻,当声音下行时,也会得到胸腔的共振作用。这些共振作用就是共鸣。

歌唱的共鸣有三种:①高声区共鸣,即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②中声区共鸣,即咽腔、口腔共鸣;③低声区共鸣,即胸腔共鸣。

歌唱的发声要求混声,即是要得到混合共鸣,或者说真假声区打通混合。如唱低声区时除获得胸腔共鸣外,还必须获得口、咽腔共鸣和鼻、头腔共鸣。同样,唱中声区或高声区时,也必须获得三个声区的共鸣,但共鸣比例不同。如:

高声区:头、鼻腔共鸣50%

口、咽腔共鸣35%

胸腔共鸣15%

中声区:口、咽腔共鸣50%

鼻、头腔共鸣35%

胸腔共鸣15%

低声区:胸腔共鸣50%

口、咽腔共鸣35%

鼻、头腔共鸣15%

以上共鸣成分的比例,是靠耳朵辨别的大致比例,不是靠仪器测量的绝对比例。如女高音和男高音的中声区是f1——f2,当声音由下往上走动时,鼻、头腔共鸣的成分必须逐渐增加,而胸腔共鸣成分必须逐渐减少。同样,当声音由上往下走时,胸腔共鸣成分必须逐渐增强,鼻、头腔共鸣必须逐渐减少。

要发出好的有共鸣的声音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良好的呼吸支持,二是向下降的喉头和开放的咽喉,三是靠可调节共鸣腔体的调节作用。所谓良好的呼吸支持,就是发出的声音,包括高音,是靠呼吸支持而不是靠喉咙挤出来的。所谓向下降的喉头,就是音阶上行时喉头往下降气往下吞,音阶下行时喉头逐渐回到原先的低位置,所谓开放的咽喉就是喉头下降后舌根与小舌距离拉大了,咽腔打开了。要让声音通畅。咽喉是通道,气息从丹田呼出,通过喉头振动声带,声音通过咽腔到鼻腔再穿透头顶。所谓调节共鸣腔体,如口腔、咽腔是可以调节,可以变大变小的腔体,而另一些共鸣腔体如鼻腔、头腔、胸腔,都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的。我们要操纵可调节的腔体或器官,特别是喉头下降让声音与其他不可调节的腔体产生共振作用。如唱高音时,一般情况下都要把喉头放下(下巴往后收),咽腔充分打开,还有舌头的升降和软腭的升降的配合作用。因为舌头的升降和软腭的升降,会对咽喉形成管状作用,而咽喉形成管状又是歌唱的发声所必须的。

三、咬 字

咬字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1. 辅音。凡发音时气流受发音器官阻碍的叫辅音。除m、n两个鼻辅音用声带外,其他辅音不用声带。辅音大部分用作字头。汉语有21个辅音,分别在7个不同咬字部位发出。

双唇音:b(拨)、p(拍)、m(莫)

唇齿音:f(佛)

舌尖音:d(德)、t(特),n(呢),l(勒)

舌根音:g(各),k(客),h(贺)

舌面音:j(机),q(欺),x(希)

翘舌音:zh(知),ch(哧),sh(石),r(日)

平舌音:z(资),c(次),s(丝)

以上七个咬字部分,最靠前的是双唇音,其次是唇齿音,最靠后的是舌根音。这些音都是靠唇、齿、舌、鼻、上腭和气流的互相动作而发出。唱歌时必须咬清楚,否则就成为有声无字。

2. 单元音。凡发音时气流不受发音器官阻碍,声音通畅无阻而又响亮的叫元音。汉语九个单元音,由不同的口形、舌位、唇形加上气流和声带组成。

a 口腔大开,舌放平而低,嘴唇自然微露上牙带微笑状。如“巴”。是中央元音。

o 口腔半大开,舌头后缩,喉头降低舌面升高,唇圆并略向外突出。如“波”。是后元音。

e 口腔半开,舌头后缩,喉头降低舌面升高,唇咧开。如“鹅”。是后元音。(www.xing528.com)

ê 口腔半开,舌放平,喉头降低前舌面稍升起,唇咧开。如表示招呼的词“欸”。是前元音。

i 口腔小开,舌放平,喉头降低前舌面升高接近上腭,唇咧开带笑状。如“衣”。是前元音。

u 口形撮圆如吹口哨,舌头后缩,喉头降低。如“姑”,是后元音。

ü 口腔与舌的状态与i差不多,唇撮小圆形,似吹口哨。如“玉”。是前元音。

er 卷舌元音,口腔半开,舌尖卷起接近上腭,喉头降下唇咧开。如“耳”。是中央元音。

-i舌尖元音,它只出现在翘舌辅音(又称“舌尖后音”)zh、ch、sh,r和平舌辅音(又称“舌尖前音”)z、c、s之后,如“支持”、“此次”。口腔很小,但上下牙不咬紧,舌形与前面的辅音相同,辅音发出后舌即放松,喉头降下以便发元音。双唇咧开。

介音。上面九个单元音中,i、u、ü又可作介音。即介于辅音与开元音(口形较开大的元音)之间。如“家”jia,“瓜”gua,“学”xue(ü省略两点),这三个字发音中的i、u、ü都是介音。介音发短而轻,后面的开元音发长而响。

3. 复元音。复元音由两个以上单元音组成。汉语共有十三个复元音。

1. ai(如“开”)2. uai(如“快”)3. ei(如“北”)

4. uei(如“水”)5. ao(如“到”)6. iao(如“了”)

7. ou(如“够”)8. iou(如“牛”)9. ia(如“家”)

10. ua(如“花”)11. ie(如“谢”)12. üe(如“学”)

13. uo(如“国”)

第1、3、5、7字由两个元音组成,前面的元音发长而响,后面的元音是字尾(归韵),发短而弱。

第2、4、6、8字由三个元音组成,头一个元音实际是介音、发短而弱,后两个元音与1、3、5、7相同。

第9—13字由两个元音组成,头一个是介音,发短而弱,后面是开元音,发长而响。

4. 鼻音。鼻音有m、n、ng三个。m只用作字头;n可用于字头,也可用于字尾;ng只用于字尾。这里只讲作字尾用的n、ng两个鼻音。

n是前鼻音,与元音组成前鼻元音。汉语共有八个前鼻元音。

an(如“看”)an(如“前”)uan(如“关”)

tian(如“天”)en(如“根”)in(如“信”)

un(如“昆”)ün(如“均”)

ng是后鼻音,与元音组成后鼻元音。汉语共有八个后鼻元音。

ang(如“抗”)iang(如“江”)uang(如“装”)

eng(如“盟”)ing(如“明”)ueng(如“翁”)

ong(如“公”)iong(如“兄”)

鼻音作为字尾,在收韵时发短而弱。前面的元音,则按元音的发音原则,将主要元音发长而响亮。

还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作曲家作曲时就应安排好。歌唱时应注意,不要唱成“倒字”。但这主要是音调问题而不是发音方法问题。

四、发声与咬字的有机统一

发声与咬字是有矛盾的,发声系统强调的是呼吸线条,咽喉开放,喉头放下,共鸣的调整,声音色彩的变化和音域的扩展。发声技术的训练更多强调声音的垂直性,即从丹田之气到喉头发声,经过咽喉上通鼻腔到头顶这条垂直线。面罩共鸣就好像声音从眉间、从鼻梁上发出。咬字主要强调的是口腔各部位的动作,一般人说话,朗诵是直接从口腔横着出来送到口外的,声音没有通过共鸣的修饰而显得直和白。

声乐训练就要将这两个对立矛盾的东西统一起来。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声。

发声训练的过程是歌唱乐器制造的过程,也是训练操纵发声器官过程。发声器官能够灵活自如地操纵了,咬字器官也不会僵硬、呆笨。从咬字规律看,由辅音构成的字头总是短的,由元音构成的字身总是长的,字尾即归韵也是短的。所以训练咬字时,字头辅音要清楚,字身元音则应归入发声系统垂直的轨道线,咬字要求喷口,主要是字头,辅音要清楚。如果把字身和元音都喷到口外去,声音必然离开发声轨道,得不到圆润饱满的共鸣。其结果是字正而腔不圆( “字正腔扁”)。吐字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此,我们在咬字时应强调出字和力量,即字头、辅音要清楚不含糊,但字身元音则必须归入发声系统和共鸣轨道,字尾也同样归入共鸣轨道。这样就可以做到字正腔圆,可以做到发声与咬字的有机统一。

注:本文写作时,参考了下列文献和资料:

1. 布伦巴洛夫《讲学笔记》。

2. 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

3. 杜秦还:《歌唱语言初探》。

4. 汤雪耕:《怎样练习唱歌》。

原载《音乐探索》1984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