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德的技术问题与探讨

师德的技术问题与探讨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也基于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自尊,有必要对师德的技术化问题做些探讨。看来,践行师德也要讲技术,也要学习师德的诸多技术手段。要面对困难,积极思考,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师德的技术。

师德的技术问题与探讨

有德者才能为师,具备扎实的师德技术,才能充分调动教育手段,盘活教育资源。新时期,面对独立鲜活的施教个体及纷繁复杂的施教环境,传统的、呆板僵化的说教已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有因时而变、圆融包容的师德才能被学生自觉接受,只有纯粹本色的道德感召、恰切娴熟的师德技术才能体现教师的价值。现在,教师的师德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地成为一个严肃的、重要的命题。因此,师德技术的重构已经是一个日渐迫切的任务。基于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也基于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自尊,有必要对师德的技术化问题做些探讨。

一、师德绝不仅是技术

师德有其技术性,但师德首先不是技术。良好的师德修养,体现在懂得和遵从师德行为规范。在师德规范的践行与落实上,便应学一点技术。但师德首先应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观念心态,它包括: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依法执教、严谨治学等。所以,绝不能把师德当成技术表演,否则就会失去师德的纯正与真实。师德心态要纯正,师德技术必须服从于纯正的心态,才能把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这种爱,这也是实现教育的前提。

当然,师德作为一种意识观念,作为一种教师的自觉行为,很难单用“技术”去衡量评价。如教师职业道德,较低的要求是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较高的师德标准除了要求教师在具有不违规、不违纪的职业行为之外,还应具有职业的“道德规范”,体现职业的情感效应。再如教师的伦理道德,对同事和家长的尊敬,对学生的关怀,首先应该有一颗真挚的爱心。当然了,仅有爱心而不懂得表现这种爱的最佳表达方式,讲的话、做的事就会粗鲁失范,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师德的“度”的差别存乎一心,很难用“技术”的标准去评判。

教育实践中的精神服务,不能只讲师德技术。如果把师德单纯地当作“技术”,而没有发自内心的认知与觉悟,在施教实践中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学生需要物质的、具体的技术化师德,更需要心灵的、情感的精神化师德。缺乏“精神服务”的师德,是被抽去内核的残缺的师德。这样的师德,只能是程式化、模式化了的工具。没有对师德真善美的褒扬,缺乏人文关怀的风尚,缺少人间关爱的天籁,这样的师德,缺损的就是一种内在的生气勃勃的精神,就没有长久的生命感染力。所以,必须使师德成为教师的自然品性,才算是具备至高的师德修养。

二、师德要讲求技术性

施教过程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等优质服务时,往往会忽视对其提供“精神服务”。精神服务,并不是本身有多大难度,其本身也并不缺乏可操作性,但我们却在施教中又都很难做到。精神服务无法到位的根本原因大多是施教者自己的“师德问题”。试问,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曾把师德当成赚吆喝的“道德表演”?是不是曾把师德当成廉价的“技术卖弄”?还是根本就忽视了师德的服务内涵?我们又是否真正掌握了师德的“手段”?我们在师德的技术层面又存在哪些问题呢?故此,对师德的自我评价,大胆质疑,不懈探索,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应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些问题的核心抓手要围绕师德的“技术化”来展开。

在德育实践中,一些教师的师德表现往往脱离了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内容空泛而缺乏实效性。动辄采用“高大全”的教化感召给学生带来逆反的“距离感”,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个体性存在与“平等对话”的人格需求,忽视了师德对象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从而也淹没了师德的自我价值。其次是形式单一而缺乏灵活性。师德的表达仅仅停留在认识和理性层面,忽略或弱化了德育的实践性,从而丧失了施教中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的师范价值判断。

还有就是师德内容僵化,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施教往往缺乏温情的土壤,手段通常偏重或更多地局限在说教的层面。只说不做,光讲不练,用“大德”的漂亮话来代替实在的德举,用空洞的姿态来改造学生自主的公民个体。所谓的“精神服务”也只是限于心里同情,而拿不出任何具体行为。既不会使用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抚慰,又不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给学生抚平创伤,满足需求,给予帮助。只是一厢情愿地表示“精神同情”“心理支持”,这样的“师德”,实际价值又在哪里?(www.xing528.com)

看来,践行师德也要讲技术,也要学习师德的诸多技术手段。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监控、自我导向和自我激励,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全的为师从教者。

三、师德技术化的策略

师德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直接转化而来,而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和超越而获得,是教育从理念到情境的践行中获得的技术性升华。师德的技术策略主要包括:

一是从方式方法、育人手段上提高技巧。师技师艺的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懂得基本的师教规范,结合施教实际,既严又爱,宽肃并济,在灵活运用中逐步彰显为师从教的德行,以达到化风育人的目的,这应是师德技术化的首要一途。

二是在榜样垂范、共同施教上形成合力。榜样及团队的力量是确保达成教育目标的关键。向师德先进人物学习,领会前辈大家的言传身教,感受名师新锐的道德风范;接受同事家长的帮助指点,交流、探讨案例的成败得失,共享教育的经验与快乐。

三是在情境创设、体验感悟中展示师德。师德的表现应重视营造鲜活的教育情境,要关注学生对具体受教情境的体验,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道德事件进行分析,要关注学生在具体德育事件中的反应细节,在情感共鸣的氛围中净化学生的心灵,激荡其精神世界。

四是从践行反思、提炼升华中熔铸师魂。“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要深入课堂,走近学生。要面对困难,积极思考,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师德的技术。要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诠释师德的内涵,用激情和信念践行道德,用丹心去谱写师德的华章

胸怀决定职业的舞台,师德决定生命的负载。教书育人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自我研修提高,是保障职业道德不断精进的重要手段。对师德的深入思考能促进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正确的自我师德评价能体现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德无涯际,技不厌精,提高自我师德技术,应是为师者的永恒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