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圆舞曲的身世及维也纳圆舞曲的形成历程

圆舞曲的身世及维也纳圆舞曲的形成历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圆舞曲这种音乐体裁源自于德奥及欧洲各国的民间舞曲。但是,圆舞曲来源自民间的欢快舞蹈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这种由四三节拍构成的以八小节为一段落的曲调,即使到了维也纳圆舞曲形成时,也依然保持了它的“轮廓”。李斯特将这些圆舞曲改编为《维也纳的黄昏》。应当说,舒柏特的圆舞曲已预示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先声。这首舞曲有序奏和尾声,其间连奏几个不同性格的圆舞曲乐段。这种结构方式已与后来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相似。

圆舞曲的身世及维也纳圆舞曲的形成历程

圆舞曲这种音乐体裁源自于德奥及欧洲各国的民间舞曲。但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法国认为起源于普罗旺斯的沃尔塔(Volta);意大利认为“沃尔塔”一词来自意大利语Valzer;德国又认为,Walzer(华尔兹)一词的旋转与“滚动”之意正是圆舞之源。但是,圆舞曲来源自民间的欢快舞蹈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而且,圆舞曲的雏形可在德奥地区流行的“连德勒”舞曲中找到影子。这种由四三节拍构成的以八小节为一段落的曲调,即使到了维也纳圆舞曲形成时,也依然保持了它的“轮廓”。

德国民族音乐学家库尔特·萨克斯在他的《世界舞蹈史》中,将欧洲近五百年的舞蹈历史作了如下划分:

1500—1650年,加雅尔德舞曲时代;

1650—1750年,小步舞曲时代;

1750—1900年,圆舞曲时代;

1900年以后的三十年,探戈时代。(www.xing528.com)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圆舞曲作为主要的舞蹈体裁,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在古典音乐领域,成为舞曲诸种形式中占优势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中,圆舞曲曾进入到许多音乐大师的作品中。

贝多芬之前,海顿莫扎特虽然写过圆舞曲,但还没有现在圆舞曲的特征,它更像当时流行的小步舞曲。贝多芬将圆舞曲写入自己的交响作品之中,但又像民间的连德勒舞曲。舒柏特曾写过百余首钢琴圆舞曲,其中一些附有文字标题。李斯特将这些圆舞曲改编为《维也纳的黄昏》。应当说,舒柏特的圆舞曲已预示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先声。

十九世纪圆舞曲的最初经典之作是威柏的《邀舞》。这首舞曲有序奏和尾声,其间连奏几个不同性格的圆舞曲乐段。这种结构方式已与后来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相似。尔后,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人均在自己专业性的音乐创作中使用了这一体裁。圆舞曲体裁之所以受到古典与浪漫乐派大师们的青睐,正如音乐学者阿萨菲耶夫所说: “圆舞曲的敏锐、灵活的节奏迅速地普及到全欧洲的所有音乐中,深入到一切体裁里。圆舞曲的节奏是节奏感丰富的一种表现,并且是代替拘束呆板的动作和封建宫廷繁文缛节的姿态的另一种感情的表现。圆舞曲的节奏是把新的感情概括在造型艺术的形象里面……它是由于欧洲的大城市里街头生活的活跃和越来越群众化而产生的。”

正当欧洲浪漫主义文艺鼎盛之时,已成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将民间的圆舞曲形式带到都市生活之中,并有一批音乐家以高度艺术化的手法使这一舞曲体裁定型,成为音乐会上演奏的重要曲目。由此,一个蜚声世界乐坛,而又带有浪漫色彩的圆舞曲艺术流派在维也纳诞生。人们称之为“维也纳圆舞曲”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