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雅戈尔奏响中国男装的青春圆舞曲

雅戈尔奏响中国男装的青春圆舞曲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旭钦在服装业界,“雅戈尔”绝对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的企业。“雅戈尔”还以91.81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宁波最“贵”商标……谈起“雅戈尔”,话题不能不从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说起。正是这种战略家的眼光与细节管理的配合,形成了和谐的发展观,赋予“雅戈尔”独特的企业特征。

雅戈尔奏响中国男装的青春圆舞曲

■陈旭钦

服装业界,“雅戈尔”绝对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的企业。他宓有,净资产近100亿元;他庞大,员工3万余人;他事业有成,去年销售收入174.05亿元,实现利润13.93多亿元,衬衫、西服产品分别连续十二年、八年保持中国市场占有率冠军;他名冠华夏,是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大企业,生产规模在全亚洲也首屈一指。“雅戈尔”还以91.81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宁波最“贵”商标……

谈起“雅戈尔”,话题不能不从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说起。在他的骨子里,藏着一个“孙悟空”。从经营到管理,三十六变不够,还要七十二变。在产业布局上,他的“戏法”别出心裁:别人在“瘦身”,他却在“增肥”,从上游生产纺织面料,中游制造服装,再到下游自建销售柒道,构筑起庞大的服装产业链。正是这种战略家的眼光与细节管理的配合,形成了和谐的发展观,赋予“雅戈尔”独特的企业特征。

言谈朴素、沉稳内敛的李如成,眉宇间透出几分睿智与大道,他自豪地称“统管集团‘灵魂’战略方向,要创国际品牌,铸百年企业“。这是雅戈尔给自己提出的目标,也是李如成的梦想。

做大、做强、做好,是许多中国企业的追求。创业28年的“雅戈尔”,已在这三方面都树立了行业“标杆”。那么,“雅戈尔”究竟靠什么“秘笈”来创造奇迹?

浴火重生求突破

时光倒流,回到1979年。宁波南郊石碶镇,有一处为安排返乡知青而设立、靠2万元起家的服装小作坊。当时这家名为“青春”的服装加工厂,靠着为大名鼎鼎的上海开开公司做贴牌加工,掘到了第一桶金。

但厂长李如成没有满足于“借梯上楼”,他想自创品牌,自己“造楼“。1986年,“北仑港”品牌诞生。到1989年,“北仑港”衬衫年销量300万件。

就在“北仑港”如日中天的时候,李如成感觉到,这个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品牌,在未来发展中潜力有限。企业要上台阶,必须浴火重生。青春服装厂做出的决策令人吃惊:放弃“北仑港”品牌。

1990年8月,青春服装厂与澳门南光公司合资。“雅戈尔”注册商标由此诞生。

成立伊始,“雅戈尔”便打出大旗:“做中国的皮尔·卡丹”。李如成的这个拿来主义,不仅让“雅戈尔”与世界名牌站到了一起,而且很快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衬衫品牌。1994年,雅戈尔摘取中国十大名牌衬衫的桂冠,在全国衬衫行业第一个享受产品质量免检待遇。那年,100个中国男人,有12个穿雅戈尔衬衫。

1994年,“雅戈尔”涉足西服领域。当时,与“雅戈尔”近在咫尺的“杉杉”西服已是国内第一品牌,许多人劝李如成,“鸡蛋不要碰石头”。他们知道,李如成素有“三不做”:看不清的事不做,鞭长莫及的事不做,力所不及的事不做。但李如成说:“我看得很清楚,这个市场大得很!”

于是,雅戈尔毅然投入巨资,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引进现代化西服生产线,导入设计和生产均为一流的意大利工艺,建起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西服样板中心。“雅戈尔”西服很快成为中国第一。

营销网络“精耕细作”

1995年起,旨在创品牌、抢市场、争效益的“雅戈尔”,提出的营销口号是“将红旗插遍祖国各地”,一度在全国铺设营销网络直达5000家零售终端,包括商场店中店、自营店和特许经营店等多种形式。2005年底,雅戈尔把一家面积达5600平方米的“旗舰专卖店”开到了中华第一商业街——上海南京路,希望中国自主品牌能在国际大牌扎堆的地方,挺直腰杆,直面竞争。

但广种薄收的粗放型营销模式,点多、面广、摊子大,并不适合雅戈尔未来的发展需求。于是,雅戈尔又从拉网式营销向多种营销模式并存演变,对零售终端“瘦身重组”,粘减控制到2000家,并以自己控制的800多家商场店中店和300多家自营店为主。“雅戈尔对营销网络‘精耕细作’,符合中国的经济规律,先做大再做精。”李如成说。

“手术”后,雅戈尔相继建立了西部公司、北方公司和南方公司,通过缩短供应链和管理半径、精简销售流程、压缩销售成本、减少销售环节中的利润流失。雅戈尔注重建立顾客档案,与顾客联络感情,即时告知新品面世或优惠活动信息,建立顾客忠诚度。摸索有“雅戈尔”特色的客户管理模式。

现在,雅戈尔300多家自营店可以和800多家店中店的销售额持平,占雅戈尔全国整体销售比例的80%。零售终端整合后的“瘦身”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国内市场年销售额以10%速度增长,给雅戈尔带来了初步回报。

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2002年,正当国内外许多服装企业将生产和销售纷纷外包时,“雅戈尔”却向服装产业链上游延伸,建成规模空前的纺织工业城,生产纺织面料,甚至到新疆棉花。业内一片哗然。

当时,有业内人士评论,这并不符合社会专业化分工。那么,“雅戈尔”为何要尝试逆向突围?“面料是服装的上游产业,一个服装企业如果能自己控制面料,那它在产业链内的优势就会大大提升。因为服装竞争到最后,关键是面料的竞争。”李如成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面料厂的生命力比服装厂更强。服装只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纺织则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兼而有之的产业,雅戈尔向上游扩张是必由之路,也是公司另一个赢利点。”

中国服装产业的现实状况,也决定了“雅戈尔”别无选择。国内的面料跟国外的质量上有一定差距,进口关税导致成本很高。5年前,“雅戈尔”每年的面料采购额约为五六亿元人民币,进口面料的幅度还在逐年提升。许多高档进口面料国内纺织企业生产不出来,有的能生产却无法保证质量和交货期

“雅戈尔”斥巨资向上游延伸投资纺织业,虽是“逼上梁山“,却也“一石三鸟”。

在李如成看来,国内同行把产业纷纷向下游发展,都搞成衣制造,因而服装的模仿很快,面料的模仿却要有一个阶段。雅戈尔自己生产面料,开发一批,应用一批,技术储备一批,这是服装行业最具竞争力的“独门利器”。他认为,产业链过长本身并非坏事,只要加强管理,这个系统工程的威力,将远胜于其他企业的“单打独斗”。

李如成的话应验了。雅戈尔纺织工业城建成当年,盈利超过5000万元,如今已成为中国三大面料基地之一。这条超级产业链让雅戈尔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原来做一件西服,花在面料采购环节的时间短则45天,长则两个月。现在,面料从下订单到出货,只有两周。(www.xing528.com)

这条超级产业链也提升了雅戈尔服装的科技含量。他们在国内率先推出的DP全棉免熨衬衫就是一个例子。较之普通面料衬衫,DP衬衫免熨效果优异,多次水洗后仍能抗皱,并具有手感饱满,透气性、吸湿性好,以及布面光泽度出色的过人之处。

李如成坦言,科技和时尚并不相悖。高科技强调功能性,比如抗皱、防紫外线等,时尚则是一种生活方式。高科技的往往也是时尚的。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看重服装产品的档次,稳定客户群体不能不追求高科技,而生产高科技服装,关键在面料开发。

做品牌“树未长大别分杈”

许多服装企业都在实施多元化品牌战略,“雅戈尔”却始终只以一个品牌示人。即便为区分面料档次,也只取了个“金色雅戈尔”、“绿色雅戈尔”的别名。

如此执著于单一品牌,雅戈尔是不是故意给人以“保守“印象?“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大‘雅戈尔’品牌,但并不表明‘雅戈尔’不向多元化、多品牌方向发展,只不过树未长大不分杈。”李如成说,“虽然我们现在年产衬衫1000万件,西服200万套,休闲服、裤子等其他服饰3000万件,生产能力为全国最大,其中衬衫、西服市场占有率都是全国笫一,但我们的品牌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李如成牢牢抓住主业品牌。他认为,企业要处理好品牌多元化与产业专业化关系,关键看人才团队的组合,看人才结构能不能及时跟上。

观察国际上的服装品牌,李如成将它们归纳为三大类,即设计师品牌、工业品牌,还有衍生出的商业品牌。以设计师名字命名的品牌,如阿玛尼、圣罗兰、范思哲;工业品牌,如杰尼亚、波土(BOSS)、卡纳里;商业品牌,像连卡佛,它介于设计师品牌与工业品牌之间。

雅戈尔的目标定为“创国际品牌,建百年企业”。那么,“雅戈尔“现在算什么品牌呢?李如成认为介于工业品牌与商业品牌之间。

设计师品牌基本上每年两次由设计师设计好产品,通过巴黎米兰时装周来展示品牌的内涵和形象,发布流行趋势。工业品牌也每年两次展示,但以产品的实体展示及订货为主。商业品牌目前还是个新兴的概念,经营各类品牌,以销售工业品牌为主,也包括设计师品牌。“雅戈尔”目前是个工业品牌,以后逐渐地由工业品牌演变到商业品牌,但不会去搞设计师品牌。因为,中国还没发展到个性化时代,雅戈尔是面向大众,而不是某个群体。

品牌运作在于长期效应

国内的“美特斯·邦威”和国外的“ZARA”服装品牌,虚拟经营搞得如火如荼。雅戈尔对此有何反应?

“雅戈尔要做的是长期的品牌,而不是短期的生意。以往曾有许多温州企业上门来,想要贴牌生产‘雅戈尔‘品牌皮鞋、T恤衫等,虽然每年也能收入1000多万元甚至更多,但我们没答应。”李如成说,“如果我们答应,赚钱是容易了,但质量若得不到保证,辛辛苦苦打造的品牌不仅得不到提升,还有可能衰退。雅戈尔不能玩‘空手道’,要把核心主业做好。虽然我们也不否认虚拟经营的成功案例,但雅戈尔走的并不是这条路。”

他毫不隐讳地说,尽管雅戈尔在生产工艺上已经具备了世界级的水平,但设计能力上与国际品牌的设计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强产品研发设计领域的投入,将是雅戈尔品牌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战术动作。面对市场日新月异的潮流趋向,雅戈尔更充分地认识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并将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加大对产品研发设计的投入,发挥产业链优势,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市场、效应、团队就是品牌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主张不做鞭长莫及的事,不做力不能及的事,主张人员管理、技术开发、品牌运营、产品设计和营销传播全面协调发展。基于这种理念,雅戈尔除发展服装板块外,还不断地往房地产、外贸、旅游、金融证券、传媒等行业进军。”

他说,在工业化品牌向商业化品牌的转变中,品牌是按各自定位来操作的。顶尖品牌大多做形象,很多都是不赢利的。中端品牌国外企业一般都是自己运作,自己负责设计、开发、销售;低端的品牌一般自己不经营,而是采取特许经营。当然有的品牌又分成两个层次,有的也只有一个层次。雅戈尔品牌现在是届于中端的操作,没有顶尖的,也没有低端的,下一步会考虑怎么把品牌系列化。

“一个品牌的产品开发,必须有一个核心的、灵魂性的设计师,无论它是设计师品牌还是工业品牌。作为一个品牌,最大的特点是有品位、个性化。在原先没有设计师的情况下,我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雅戈尔‘品牌灵魂性的人物,这是中国特殊发展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也在逐步退出这种职能,由其他人分管。”

“知缺而学,才能提高”

人们心里都清楚,现在中国服装业最大的困惑是如何早日“突围”,真正成为国际顶级品牌。雅戈尔在创业初期,喊出的口号曾是打造“中国的皮尔·卡丹”。那么,未来雅戈尔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李如成说,不可否认,目前“雅戈尔”与国际顶级品牌还有一段距离。虽然衬衫进步极快,距离很小,但西服水平还有十几年的差距。这种差距,也是国内外品牌在文化、习惯、观念,乃至国家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把国内与国外品牌的服装挂在一起,外形上差不多,但内在的东西差异很大。产品差异体现在工人在做产品时的心态上,国内许多产品强调“多、快、好、省”,但由于成本原因,往往把“好”省掉了。

他坦言:“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品牌的竞争,信誉的竞争,营销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治理能力的竞争,核心技术能力的竞争,行业控制能力的竞争。而这些必将涉及决策、管理、研发、生产、流通、服务等诸多方面,企业是否拥有一批能够掌控、服务于这些领域的人才,对雅戈尔未来的国际化之路至关重要。”

知缺而学,才能提高。“雅戈尔”将以国际顶级服装品牌为终极追求目标,不断提升自身品质,整合品牌营销传播,通过性价比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全面装点“中国男人”。

现在,李如成最大的考虑,是把雅戈尔企业带往哪个方向,如何创国际名牌,怎么去完成,通过哪些途径去做。

“世界上许多的品牌都有制造基地,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制造基地支撑就无法发展。国际品牌一般有核心的制造理念,即使是设计师品牌,它也有一个核心的制造基地,有一个与自己合作的生产群体。所以我们非常珍惜自己核心的工业制造,不断寻找和‘雅戈尔’品牌定位相适应的合作企业。我们不可能什么产品都由自己来制造,也不可能什么都由外面来采购。随着我们对国际化品牌运作的了解,‘雅戈尔’品牌会逐步成熟起来。”

李如成深知,服装行业是个艰苦的行业。但他表示,不管今后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也不管外面的诱惑力有多大,“雅戈尔”的服装主业绝不会变,更不会放弃。他们将认真地做,持之以恒,稳健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