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色设计基础,三属性与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解析

复色设计基础,三属性与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解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色是指把一种原色和由它产生的一种间色混合,又产生第三级的颜色,如紫红、橙黄、蓝绿等,这些名称形成了色彩混合的基本表达。三属性是界定色彩感官识别的基础,是对色彩定性、分类的主要依据。邻近色指相邻但性质又不完全相同的色彩。对比色是指区别于完全对立的互补色,但又处于相对对立的区域中的两大类色彩的对比关系。互补色强烈、刺激,对比度极强,不易协调统一。

复色设计基础,三属性与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解析

严格地说,一切视觉表现都是由色彩和光线产生的,光是表达色彩的载体。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色彩是在一定光源下的色彩。什么是色彩?通常认为色彩是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引起人眼对不同波长的感觉。完整地讲,所谓色,是感觉色和知觉色的总称,是光、物、眼、脑的综合产物;彩有多色的意思。色彩充斥着生活,琳琅满目的色彩带给人们丰富的感觉和联想,深刻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色彩赋予形态更丰富、更深厚的寓意和情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就远观效果而言色彩传达优于图形传达和文字传达。

色彩传达是捕捉有色彩的客观事物对视觉心理造成的印象,并将这种印象的色彩从它们被限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之具有一定情感表现力,再辅以象征性的结构而成为表现生命节奏的色彩构图。研究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在设计中,色彩是一种视觉传达方式和造型的重要表现手段。色彩依附在其他造型因素之中,尤其依附于形,融合于光色与空间之中。作为设计基础的色彩学习和训练,色彩部分的课程安排和重点在于学习色彩的基础原理,提升对色彩的感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了解形成色彩的因素及规律,观察、思考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色彩与形态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有效运用色彩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情感。用色彩塑造形体,表现光感、质感、空间感;把握画面的色调、构图、表现形式;接触多样的作画工具、材料、媒介,强调用自己的视觉方式解读色彩信息,尝试采用不同表现方法再现色彩。色彩如图3-11所示。

图3-11 色彩

一、色彩的原理

色彩是引起共同审美愉快的形式要素。任何色彩的形式关系都是基于对色彩基本原理认识基础上的,色彩系统起源于1666年牛顿发现光谱。人们只有凭借光才能看到物体的形状、色彩,有了光才有了人的色彩感觉,从而使之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自然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大约在1731年雷比隆发现了红、黄、蓝的原色特征,并能够配比形成橙、绿、紫,由此奠定色彩理论的基础。在传统色彩调和理论中,可以混合成其他任何颜色的基本色是红、黄、蓝,也就是三原色,即三种“原始色彩”(见图3-12),用其他任何色混合是不可能调制出来的,而由这三种色彩可以调配出其他所有的色彩来。间色的概念是与原色相对而存在的,由三原色中的红与蓝、蓝与黄、黄与红混合形成了三种间色:紫、绿、橙。复色是指把一种原色和由它产生的一种间色混合,又产生第三级的颜色,如紫红、橙黄、蓝绿等,这些名称形成了色彩混合的基本表达。

图3-12 原始色彩

色彩是自然界外貌的一部分反映,涉及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及文化学等领域。在了解了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如色彩的对比度饱和度等概念后,进一步研究色彩的构成关系,研究色彩的性质、调性、情感以及形式法则。如何把它们有秩序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画面的规律,也是设计基础教学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此外,在设计实践中,还应关心的是对光和色的视觉感知及精神折射。色彩的关系和结构如何体现出视觉与精神世界对人的影响,如何依托传统绘画或客观世界宏观和微观物质的自然色彩内在组合关系组织出与此相一致的新的色彩秩序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每一张色彩作品里,都力争将各种构成美的要素作为主要矛盾来处理,要分清主次,才能传达色彩世界的微妙与丰富。此外,人们对色彩的喜好是千差万别且不断变化的,对色彩的选择与某些重要的社会因素和个性因素有关,某种色彩往往随着它对人的用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反应。因此,设计表现用色应尊重人类历史风俗习惯和各区域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感觉,避免色彩特征与表现主题产生矛盾、冲突。而且,在崇尚个性的时代,人们以色彩作为个性象征的心理是不容忽视的。

二、色彩的要素

艺术设计中,必须了解色彩的三要素,也称色彩的三属性。它是指色彩具有的色相、明度、纯度三种性质。三属性是界定色彩感官识别的基础,是对色彩定性、分类的主要依据。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色彩即黑、白、灰只有明度的变化,而没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彩色则具有这三个方面的属性,灵活应用三属性变化是设计的基础。

1.色相

色相就是指色彩的相貌特征,是对色彩的命名,如:红、橙、黄、绿、蓝、紫等。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色彩的灵魂。在日常生活中,对色彩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色彩的色相表现。

在色相环中排列着不同色相的色彩,色相环将红、橙、黄、绿、蓝、紫这六种色彩以顺时针的环状形式排列,进而求出它们之间的中间色,可以得到十二色相环,再以这十二种色彩为基础,求出它们之间的中间色,可以得到二十四色相环。色相环是最高纯度的色相依次渐变的组合,体现着不同色相的色彩美妙的对比关系,分别有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不同的色相上的对比关系。

同类色是指在色彩性质上统一,并具有一定色差度的色彩,即在色相环30°以内的色彩。同类色和谐统一、对比度较弱。

邻近色指相邻但性质又不完全相同的色彩。在色相环中,大于30°小于90°范围内的色彩呈现“临近而不同类”的关系。其对比度比同类色强,显得更活泼。

对比色是指区别于完全对立的互补色,但又处于相对对立的区域中的两大类色彩的对比关系。对比色强烈鲜艳,易产生视觉疲劳。

互补色是指在色相环上完全对立的、呈180°关系的两组色彩。互补色强烈、刺激,对比度极强,不易协调统一。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亦可被称为亮度、深浅度等。任何色彩都具有一定的明度。明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离开色相和纯度单独存在,而色彩的色相和纯度总是伴随着明度一起出现的,所以明度是色彩的骨架,色彩越浅,明度越高,反之则明度越低。

无彩色中,白色的明度最高,黑色的明度最低,将白色和黑色作为两极,在两者之间作从深到浅的灰色渐变,可以得到一个单纯的明度列,离白色越近,则明度越高;离黑色越近,则明度越低。一种色彩在加黑、加白的情况下的变化就是明度的变化。有彩色中各纯色的明度各不相同,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红色和绿色色相区别明显,但明度非常接近。色彩的明度直接影响色彩的层次、节奏和氛围,是色彩构成的重要因素。

3.纯度

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或鲜艳度,一个色相的色彩混入其他色相的色彩越多,其纯度就越低。纯色代表着这种颜色的最高纯度,最为鲜艳,纯度越低,色彩越灰暗。在配色时,可以通过加入黑、白或灰等无彩色降低纯度,但色彩的明度也相应发生变化,也可以通过加入互补色降低纯度,互补色相混合可以得出灰色。在现实感受中的色彩,绝大部分非高纯度色,变化微妙、色彩丰富。其中,红色的纯度最高,橙色、黄色纯度较高,蓝色、绿色纯度最低。黑、白、灰无色彩的纯度等于零。

纯度对比是由色彩的艳度差别产生的,根据色彩的不同鲜艳程度可以把色彩分为高艳度、中艳度、低艳度三个层次。高艳度的色彩体现了鲜艳、饱和、强烈、个性鲜明的特征,不宜久视;中艳度对比的色彩调和、典雅、稳重;低艳度的色彩朦胧、淡雅、神秘,有时也体现沉闷、乏味之感。处理好色彩的纯度对比关系,常常能得到和谐高雅的色彩效果。

三、色彩的色调

色调不是由单一色彩形成的,它依赖于颜色与颜色之间所产生的整体倾向。构成主调的颜色群体称为主色调,决定着颜色的整体倾向,它们在面积与数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烘托主色调的颜色称为辅助色,它的存在增加了色彩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一般而言,辅助色在量与势上都弱于主色调。除了主色调和辅助色,还有一种点缀色,起着平衡、调节主辅色关系的作用。色调如图3-13所示。

1.暖调与冷调

冷暖调主要是以红、橙、黄、绿、蓝等色相为主的调性配置,冷暖对比是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冷暖感觉本是触觉对外界的反应,人们生活在色彩世界的经验及人们的生理功能(如条件反射),使得有些颜色看上去暖,有些颜色看上去冷。以色相和冷暖倾向鲜明的色彩作为主色调的色彩设计是很有性格特征的。以色相为主调的调性表达,前提是突出色彩相貌品质,强调冷暖对比和面积对比的协调结合,暖调需以暖色为主,冷调需以冷色为主,根据用途、场合、视觉关注的人群进行恰当运用。

色彩的冷暖性质不是绝对的,往往与色性的倾向有关,同为暖色系,偏青光者相对倾向于冷,偏红光者则相对倾向于暖,因此色彩的冷暖感觉常常由偏离基本色的倾向色所决定。在同一色相中,明度的变化也会引起冷暖倾向的变化,凡掺和白而提高明度者色性趋向冷,凡掺和黑而降低明度者色性趋暖。此外,色彩的冷暖可以产生视觉上的远近透视:近处颜色偏暖、纯度高;对比强的色彩感觉距离近;偏冷含灰、对比弱的色彩感觉距离远。冷色给人的感觉:透明、稀薄、遥远、轻淡、潮湿。暖色给人的感觉:不透明、刺激、厚重、干燥。

图3-13 色调

由色彩所具有的冷暖差别所形成的对比为冷暖对比。这种色调就是以冷暖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大致可分为冷色调、中性微冷色调、中性微暖色调和暖色调。冷暖对比色在色环上的两端,冷极色蓝、暖极色橙,红、黄为暖色,红紫、黄绿为中性微暖色,青紫、蓝绿为中性微冷色。

(1)冷色调:冷色占画面70%以上的色彩。

(2)中性微冷色调:微冷色占画面70%以上的色彩。

(3)中性微暖色调:微暖色占画面70%以上的色彩。

(4)暖色调:暖色占画面70%以上的色彩。

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不仅可以增强远近距离感,而且可以加强色彩的艺术感染力。色彩的明暗对比虽然能强化素描层次,但是易于单调乏味,如果同时采用冷暖转换、冷暖调节画法,那么色彩效果就会更显得生动活泼。

2.鲜调与浊调

纯度是影响色彩感情效应的主要因素,同样是紫色,纯紫色的色调与淡紫色的色调相比其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应会完全相反,前者传达出神秘、灾祸、恐怖的气氛,后者给人以清纯、柔和、雅致的意味。可见,纯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中也有明度的介入。(www.xing528.com)

以高纯度色来说,面积占70%即可构成高纯度基调,称为鲜调;中纯度色面积占70%构成中纯度基调,称为中调;低纯度色面积占70%可构成低纯度基调,称灰调(浊调)。

1)高纯度基调画面的象征意义

积极的象征:热闹、积极、强烈、冲动、外向、快乐、生气、聪明、活泼。

消极的象征:恐怖、凶险、刺激、残暴。

2)中纯度基调画面的象征意义

积极的象征:中庸、可靠、文雅、稳重。

消极的象征:灰暗、消极、担心、脆弱。

3)低纯度基调画面的象征意义

积极的象征:耐用、超俗、安静、简朴、自然。

消极的象征:平淡、模糊、消极、无力、陈旧、悲观、灰心。

3.亮调与暗调

色彩以明度为主的色调,可以组织成不同对比效果的色调。明度就是色彩的敏感程度,在绘画和设计作品中所指的是色彩的明暗色调。这类色调的应用,一是以无彩色系为主色调,二是有彩色与无彩色的对比色调,三是有彩色系的色调。以亮调为主,配以少量的暗色,可呈现明快、爽朗、对比鲜明的色彩效果。

色相感强纯度高的色调介入少量的含灰色可形成鲜亮的、活泼的效果,又不失稳重和安定。纯色相与暗色调也形成一种厚重强烈、有力度、艳丽、辉煌的色彩效果。如果以纯黑色或纯白色与纯色调组合配置,可以衬托出纯色的鲜艳,呈现不失明快且对比强烈的视觉效应。亮调与暗调,均需在面积对比上占绝对优势,形成视觉上深刻的印象。

高明度色彩占画面的70%左右,称为高明度色调。中明度色彩占画面的70%左右,称为中明度色调。低明度色彩占画面的70%左右,称为低明度色调。

1)高明度色调画面的象征意义

积极的象征:清晰明快、晴空万里、积极活泼、心情愉快。

消极的象征:冷淡、软弱、无助、消极。

2)中明度色调画面的象征意义

积极的象征:朴实无华、安稳恬静、老练成熟、平凡庄重。

消极的象征:贫穷、呆板、消极、懈怠。

3)低明度色调画面的象征意义

积极的象征:坚强、勇敢、浑厚结实、刚毅正直。

消极的象征:黑暗、阴险、哀伤、失落。

四、色彩的情感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情感,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感受。对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感觉并直接影响心理判断(视觉经验和物体色作用于人心理的结果)。色彩真是奇妙,不仅可以丰富视觉,带来美感,而且每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每一种颜色的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意义,在不同的环境中,这种意义唤起某种情感,并影响感情。

康定斯基认为色彩是情感的符号,色彩与感情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色彩如同音乐中的旋律一样给人以遐想、抒情,给人以震撼。有一些色彩修养的人都会发现和体验到色彩的情感作用,如:红、橙令人感情激动,而蓝、绿则使人心情平静等。色彩在表现情感方面具有超出形状、字体、图像等其他元素的优势。

自然和社会中不同的现象会引起多样的色彩变化,使人产生不同的观感。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的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应。色彩在更多的时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观感经验,继而在脑海中定位为一种事物的象征。比如黄色往往象征着秋天的收获,绿色往往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久而久之,这种色彩被予以特定的心理特征。比如,白色往往给人以纯洁的感觉;绿色象征生命、青春与和平;黑色则往往用来表现庄严、肃穆与深沉的情感。当然这些色彩的心理特征不是固定的,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修养等因素的影响。

(1)色彩的冷暖感: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象,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象,让人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冷感倾向。

(2)色彩的轻重感: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棉花、羊毛等,让人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让人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色彩的软硬感: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软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4)色彩的前后感: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波长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近,蓝、紫等波长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后退。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给人前进感,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给人后退感。

(5)色彩的大小感: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给人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给人显小、收缩感。

(6)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感: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的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论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7)色彩的活泼与庄重感: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这与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呈兴奋感,低纯度色呈沉静感。最后是明度,暖色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色彩可以从感觉升华到感受,通过色彩形式表现出来,在现代艺术与设计中,许多艺术家通过运用色彩发挥个人风格。凡·高的油画色彩鲜明、热烈,显示出他生命的燃烧和激情。在表现主义绘画里,色彩的形式完全是主观的判断。明亮的色彩让人感到愉快,阴冷的色彩使人压抑。由此可见,色彩可以激起观者的情绪反应,在设计色彩的运用上要依据设计者的主观愿望与作品的内容设置色彩,强调设计色彩的气韵、神采与节奏,依靠色彩的组合搭配关系完成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传递,使空灵的精神气息充满设计作品,从而使画面充满想象和空灵的活力。设计色彩如果与人的情感表达的主观性相结合,就会营造出流动而鲜活的感情色彩来。

色彩设计是感性极强的设计思维活动。设计构思商品的用色习惯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体现商品本身的性能、用途和色彩,二是对商品的使用考虑与色彩感觉。商品的色彩倾向是两者的恰当综合,既要符合商品的性能,又能促进社会对商品的好感与认同。因而色彩设计应在熟悉产品和消费的基础上,根据色彩情感的研究,找出最佳的色彩语言,从而使商品的形象色在消费者的视知觉中形成最有效的信息传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