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学多看实践|民国书法鉴藏录,揭示真知灼见

博学多看实践|民国书法鉴藏录,揭示真知灼见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学多看重实践博学与实践是民国书法收藏的基础。“研究”不是专家们的专利,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研究之中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一些“实战派”收藏家,就是从练摊练出来的,识别“假冒伪劣”,他们往往比科班出身的“学院派”技高一筹,就是因为他们从实践中获得了真知灼见。

博学多看实践|民国书法鉴藏录,揭示真知灼见

博学多看重实践

博学与实践是民国书法收藏的基础。高层次的收藏和鉴赏必以学问作铺垫,而没有文化的收藏则是低品位的、盲目的、愚昧的收藏。

周作人行书立轴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常务主任、研究员张忠义先生在谈到书法的投资与收藏时说:“在古代书画中最有潜力的还要数古代书法,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国粹之一,它对书者本人的功夫、收藏鉴赏者的水平都要求比较高。”(刘礼福《古书画下一个“明星”》)收藏民国书法除了具备一般的文史知识和艺术欣赏能力,更要对近现代史、清末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胳和民国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鉴藏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边收藏边研究。“研究”不是专家们的专利,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研究之中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西安藏家子棣先生在其《静斋鉴藏书画杂记》中提到:“我收藏有陈独秀的书法四条屏。为搞清这幅作品的真伪及创作年代,我先了解陈独秀其人,查找了20多种资料,甚至翻阅了《陈独秀传》。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我才知道陈独秀的父亲叫陈衍中,叔父叫陈衍庶,而陈独秀又过继给叔父,作了陈衍庶的儿子。陈衍庶学识较高,张作霖就曾拜其门下。”对于读书学习,子棣先生颇有感悟。他说:“要想在浩瀚如海,鱼龙混杂的艺术品市场中沙里淘金,只有广采博学,积累知识,勇于实践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靠他的知识积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北京嘉德的小拍上花了2400元,先后“捡”回了陈衍庶的对联,许宝驯的书法中堂章草大家王世镗的文稿(于右任先生称王世镗“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与世无并”)。

高二适行书横披(www.xing528.com)

鉴赏民国书法,需要树立一个自己的鉴赏标准,确立这个标准要求藏家看足够多的好作品。比如说你看一个人的作品,看了30件的时候有了一个标准,看了100件的时候又有了一个标准,看了1000件的时候就会有另外一个标准,这其实是一个积学的过程,只要肯花时间,是任何人都有条件做到的。看经典作品可以去博物馆和展览会,还可到一些比较好的拍卖公司去看预展,我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先生认为,目前国内的拍卖会一年上拍的古代书法作品,加起来也抵得上几家博物馆的馆藏了。市场口碑比较好并且态度严谨的拍卖公司,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假的拍品,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拍品也是足以用来学习的。因为这些公司即使出现失误,出现假的拍品,它也一定不会假得特别离谱,或许只是存在一些争议,对于锻炼普通学习者的眼力、总结归纳、前期铺垫肯定还是有好处的。(孔祥祥《书法收藏缘何没落》)

收藏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识真辨伪的本领来自丰富的收藏实践,火眼金睛是练出来的。很难想象,一个从未目睹真迹的藏家,会对作品的真伪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已故书法鉴定家徐邦达,缘何只展“半尺”即能断之八九?就是因为他看得多,成千上万件字画从他眼底扫描过,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一些“实战派”收藏家,就是从练摊练出来的,识别“假冒伪劣”,他们往往比科班出身的“学院派”技高一筹,就是因为他们从实践中获得了真知灼见。见得多,受启发的机会就多,思维也会产生飞跃。

林语堂行书八言联

王禔篆书十一言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