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彩人体写生与表现技巧

水彩人体写生与表现技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直以来,水彩人体的表现被视为艺术创作的难点课题。2.人体色彩的表现人体肌肤构成人体自然美,每个人肤色中都反映着生命的活力。

水彩人体写生与表现技巧

第四节 水彩人体的写生与表现

人体蕴含着丰富的体面转折节奏变化,心迷意乱的线条、鲜活醉人的色彩变化,不断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神经及创作冲动。然而用水彩来画人体,其难度相当大,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画家,一提起水彩人体写生也不禁为之慨叹,因为人体写生同严谨的造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水彩透明画法的难以修改,水性的难以控制特点决定水彩人体要做到形色之间的完美结合实属不易。一直以来,水彩人体的表现被视为艺术创作的难点课题。要画好水彩人体,需经过一个较长阶段的基础造型和色彩能力的培养以及水彩画技巧的训练。

一、水彩人体的表现要领

1.体态美的塑造

人物的不同姿态形成的造型及动作变化构成体态变化,人体体态不仅生动、柔和、富于变化,其体积、形态的起伏蕴涵一种均匀有力,具有弹性的节奏感。特定的体态表达出不同的内心、气质,含丰富的表情。面对优美、灵动的人体,胸部、臀部、腹部的凹凸、转折变化就像一曲神秘而动听的交响乐,带给艺术家无穷遐想空间及创作动因。

体态美的塑造,注重形体间的节奏、韵律美的表达。人物的不同姿势引起人体外轮廓线条凹凸、转折的丰富变化,其中蕴含微妙的节奏感,光影投射在起伏变化微妙的人体上也会产生丰富的明暗层次变化,这些都是体态美塑造的关键要素。

img211

右上 图3-112 《默特尔》作者:阿伯特·约瑟夫·默尔(英国) 这是一幅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构图严谨完整,人体造型优美,体态丰盈,小笔触精心刻画的人体,生成典雅唯美的视觉美感。

img212

左下 图3-113 《仰视女人体》作者:斯蒂夫(美国)画家运用超写实的表现手法极为精致地描绘了人物肌肤的弹性质感,在光与影之间将人体动人的体态美演绎。

img213

右下 图3-114 《维纳斯》作者:威廉·拉塞尔·弗林特 三个人手臂和视线形成环形的动态圈,画家用较为单纯的同类色调表现了形体微妙的素描关系,在整体统一的色彩基调中尽显少女活泼的体态变化。

2.人体色彩的表现

人体肌肤构成人体自然美,每个人肤色中都反映着生命的活力。鲜嫩、滋润、透明而有光泽的肤色更具生命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少妇的肤色,透过皮肤透明的黄色、动脉的红色显现出来,在光与影之间由内向外灌注生命的肉色。肉色这种带着灵魂和生气的色调也是绘画色彩语言表现的最大难题。

人体色彩表现,力求含蓄而丰富、典雅而灵性。肤色处理要与周围光源和环境保持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具体色彩准确程度的判断都是建立在整体的色彩环境氛围之中。人体轮廓及体形是极其复杂的肌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形体在色彩、线条、块面上的变化是不能用语言说清楚的。动作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线条凹凸、虚实、转折、节奏等的丰富变化,加上莫测的色彩光影及背景颜色,将人体的色彩变得更加丰富。表现人体色彩,要注意观察头、胸、腹、腿、足各部位色彩变化,人体与背景的色彩关系,光源与色彩冷暖变化,色调的明暗、高光和反光的层次过渡也应明确而有节奏。

img214

图3-117 《男人体》作者:穆林斯·克雷格古铜肤色在湿画法一气呵成中晕染而成,湿画法的处理丝毫没有影响男人体结实硬朗的形体特征。

img215

左 图3-115 《人体》作者:克里斯蒂·加拉格尔 画家将女人体身体的明暗光影变幻提炼成块面化的色彩。

img216

右 图3-116 《女人体》作者:穆林斯·克雷格 画面中线条与色彩的运用都非常灵活,先以挺拔率意的线条将人体轮廓轻松地勾勒出来,人体色彩的描绘在大笔挥洒中一蹴而就,靠暖色色块间的水色流动生成微妙的人体肤色。

img217

图3-118 《女人体》作者:穆林斯·克雷格 画面中人体肤色明暗层次变化强烈,暗部色彩在“重”中又富含许多灵变,从腿部到手臂的暗部形成由冷到暖的节奏韵律。

3.皮肤质感的表现

人体皮肤因年龄、性别、地域的差异形成不同质感的视觉感观,或光滑或粗糙,或白皙或黝黑,或鲜嫩或枯萎,不同质感的皮肤显现出不同的可视特征。

表现人体皮肤纹理、光滑程度及反射光线状况等可视特征,首先应深入观察、分析,比较各种不同质感肤色的特点,抓住皮肤质感主要可视特征及典型部位进行描绘。其次,水彩画技法多样,不同的着色方法、笔触、留空技法的运用会生成质感万千的形象。如明显笔触与不明显笔触使皮肤表面平展度产生差异,明显留白与柔和留白反映光线强弱度的不同,干、湿画法生成或柔滑、或细腻、或粗糙的肤质效果,表现时更应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水彩技法。

img218

左上 图3-119 《女人体》作者:穆林斯·克雷格 女人体背部施色看不见任何笔触的痕迹,依靠色彩颗粒的沉淀来表现皮肤质感。

img219

右上 图3-120 《仰姿女人体》作者:穆林斯·克雷格 采用湿画法着色,依靠水色漫流在纸上的肌理来表现女人体的皮肤质感,将强烈光线下的光亮肤质演绎得非常精彩。

img220

下 图3-121 《半裸非洲少女》作者:冯信群 为了表现黑人女子黝黑而健康的皮肤质感,着色时特别提亮了胸部的色彩纯度,拉开身体与头部的色彩层次。干湿结合的表现手法,将女人体结实的肤质特性诠释出来。

4.人体与画面的布局关系

画面布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不仅包括人体造型与背景的联系、明暗及色块的分布,而且还包括动势的布局、技法的处理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水彩人体写生的构图阶段考虑得越详细,后阶段作画就推进得越顺利,这样能避免形体塑造及深入刻画对象时手忙脚乱,做到深思熟虑,有条不紊。人体在画面中作为视觉中心,布局时必须考虑一些基本规律如均衡与对称、协调与对比、疏密与穿插等,还要有激动人心的视觉高潮,或是别出心裁的画面设计以及诱人的色块构成等等。

背景道具及衬布虽然占据画面的次要位置,但它们同样是组成画面的一部分,常常在画面中起到点缀、连接、衬托人体的作用,帮助主体色彩更加突出、完善,甚至决定画面色调构成,表现时绝不可草率处理。

img221

上 图3-122 《窗前》作者:安德鲁·怀斯 背景中窗户占据了画面最中心的位置,将半裸的女人体置于窗户的下方,光线由窗户射入女人体上方,产生悠远的画面意境

img222

下 图3-123 《女人体》作者:查理·雷德 画面构图非常讲究构成动态感。身体置于画面的上侧,产生一种压迫感;下方分割出的背景空间色彩浓重,与淡雅的人体肤色形成对照,构成视觉上的抑扬顿挫。

二、人体写生的程序

水彩画材料的快干特性及不易更改性,对人体写生中色彩过渡与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画哪里,后处理什么问题必须预先考虑,否则给下一步工作带来诸多不利与被动,要知道,水彩着色步骤与技法选择也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1.构图起稿——人体造型与构图

人体写生起稿阶段,着重要抓大动势、大结构。放弃不必要的细节,概括地将人体轮廓、边线交代清楚,注意动态、结构、比例的协调关系及各个大形体间的穿插铆接关系,如头与胸部的关系,肩峰和骨盆、膝盖与脚踝的关系等。站立的人体还应考虑重心线,它是人体是否站得稳的关键,通过观察,充分发掘人体动态的均衡形式和节奏感。构图阶段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形体的准确与否,构图也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变化统一过程。在造型因素绘画语言上去寻找它们的区别,在实际操作时主动发现人体美的因素,突出主体,提高作品的审美层次和品位。

2.着大体色——色彩基调控制

铺大色调时,应把注意力放在色彩关系上,首先确定出人体与环境色彩的对比关系,把握画面的基本色调,采用湿画法将主体色全面铺开。先不要考虑人体结构、具体的体块转折、素描明暗关系等过多的细节,关注大的色彩关系。此阶段作画要简要概括,抓大放小,做到大胆落笔,把握大的素描关系及色彩基调。铺“大关系”时,用湿画法画“虚”的部位,要敢于打破外轮廓线,不要在一个轮廓圈里填色,避免造型的“薄”与“僵”,处理好人体与环境背景的关系。

3.塑造形体——关注结构的变化

在第一遍铺的“大关系”水色未干时,便可考虑形体的塑造。随着画面表现的深入,结构、解剖、透视、质感、量感等造型因素也要循序渐进地跟上。塑造人体,落笔从要点开始,抓住能显示人体结构和运动特征的细节,从形体动势转折的凹凸的骨点开始,明暗交接面的表现要明确有力,大的形体转折要干脆利落。高光往往是表现人体质感的要素,着色时应小心预留出来。结构中“虚”的部位要趁颜色将干未干时,用含水少、含色多的笔触描绘,这样既可以获得轮廓湿润的过渡,又可防止第二次上色水分过多冲毁底色,造成形状与色彩的破坏;结构中“实”的关系可待画面干透后细心描绘。

img223

图3-124 《跪着的女人体》作者:安德鲁·怀斯 画家采用干笔画法将人体身上微弱的色调变化都一一呈现。以细腻的笔法、纯熟的技巧和变幻的色彩塑造出逼真而生动的女人体。

4.深入刻画——体态美的呈现

深入刻画形体,着重表现人体体态特征及形体色彩的塑造。在表现形体力量感和体积感的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协调性。操作时,采用干画法表现结构中“实”的关系,人体结构、解剖、透视、质感等造型因素都是这一阶段需要关注的。技法上,因为关系到在干透的底色上局部叠加颜色时衔接的技法,此时宜采用干、湿结合的画法进行。颜色干后,如想使色彩再次获得湿润的效果,可在颜色未干时,用清水笔在色彩边缘或在将要处理“虚”的部位轻轻地接一下,引导色彩获得滋润的过渡。深入刻画人体的精神气质特征,有时亦可不以头像为中心,而表现人体的形体、色彩、明暗、虚实、对比的节奏与韵律,有些局部可适当地夸张,如女性的臀部,以突出女性的形体特点。

深入刻画要注意水分的控制,与第一遍大面积施色时的大刀阔斧、不拘小节相比要有所收敛,做到意在笔先,局部色彩的变化必须服从整体色调的要求。许多人在谈及水彩画深入问题时提到:水彩的灵动与透明,水与色的润泽清新都需耍作画时绘制遍数越少越好,最好一遍完成。这种论断当然无可厚非,这是水彩画最具魅力的特征,也是技艺纯熟的标志。但对初学者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学习和训练毕竟是需要过程与阶段性的。所以,初学者不要被其所困,还是先要把人体画得深入为好,以防简单无物,造型空泛。

5.调整完成

在作品接近完成时,越是进入画面最后的调整阶段,越要恢复“第一感觉”,将注意力重新回到整体上来。从整体与局部间的关系到形体结构与色彩的协调性,再进行一次总的艺术处理;强调重要的部位,减弱或省略某些细节,使画面各个部位之间虚实浓淡、主次繁简、层次分明有致而又浑然一体。特别要注意人体与背景空间的关系,强调人体边线轮廓的造型和虚实变化的力度,某些关键部位,应以干脆利索、生动有力的笔触加以提炼。作品越是进行到最后,下笔越要慎重。修改画面,可以用水洗的方法,把错、脏之处洗掉,干了再重画。由于颜色渗入纸中,不可能洗得太干净,而水彩颜料又是透明的,重新盖上的色彩隐约透出底色,色彩会显得更沉实丰富,因此这种常用的纠错方法,也是一种技法的补充。

img224

(www.xing528.com)

图3-125 《女人体》作者:弗兰克·韦伯(美国)画家以轻松的色彩块面塑造女人体的形态。为体现光感,画家消减了受光处的边缘线,但仍使身体各部位清晰可见,虚与实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自然。

img225

左 图3-126 《人体》作者:伯特·席尔沃曼(美国)这位坐姿女人体姿态自然、结构准确、色彩纯净、色调明快和谐。采用干湿结合的方法处理虚实变化,真实地表现人物的表情和体态。

img226

右 图3-127 《平衡》佐恩(瑞典)背景波光粼粼的水面处理,画家用笔自然随意,混入少许粉质颜料但丝毫没有影响水彩的特性,并将水的自然形态表现得栩栩如生。人体动态生动,柔和朦胧的边缘线将人体形态与自然融合,体现出画家对自然光色的独到表现力。

img227

图3-128 《女人体》作者:弗林特 画家在同类色中寻求变化,巧妙地处理虚实关系,生成优美的形体节奏变化。将水分的干湿度控制达到极致,既准确表达复杂的形体特征和块面的体量感,又将胸、腹、腿部晕染得细腻而微妙,形成古典理想美的体态。

左上 图3-129 《站立的裸女》作者:雷蒙·凯利(美国) 将人体置于画面中间,站立的人体呈现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背景大色块烘托出人体细腻的肤质,突出女性的内在美,赋予画面一定的张力和深度。

img229

右上 图3-130 《女人体》作者:佐恩 在表现弯腰半蹲时身体的明暗转折关系时,画家不拘小节、抓大放小,以概括的手法提炼出形体中大块面,并在明暗的交替中赋予画面整体而有序的韵律。

img230

左下 图3-131 《银矿般的窗子》作者:查理·雷德(美国)通过刮、冲、擦等技巧使画面生成水色流动之感,人体暖色与环境冷色形成鲜明对比,获得淡雅轻快的视觉效果。窗户外形运用湿笔晕染与干笔勾形的手法显得格外生动。

《躺着的女人体》作画步骤:

img231

图3-132 步骤一:用铅笔将人体动势线及轮廓线勾出,充满画面。

img232

图3-133 步骤二:用湿画法着大体色,绘出背景色及人体的肤色基调。留出形体光影关系。

img233

图3-134 步骤三:在上一步基础上,根据形体的转折,进一步将人体色彩丰富。明确头发与头部的色彩关系。

img234

图3-135 步骤四:深入塑造人物形体,注意动势及体态美的表现。

img235

图3-136 步骤五:进行画面虚实关系和整体感的调整,注重肤色光影的色阶变化,增加形体的透视感和扭动感。

《躺着的男人体》作画步骤:

img236

图3-137 步骤一:用铅笔勾勒出男人体的动势及身体主要结构转折线。

img237

图3-138 步骤二:从人体的明暗交界线入手,将人体的主要块面及肤色表现出来。趁色彩未干时,恰当地画出投影。

img238

图3-139 步骤三:将背景的主体色铺开,注意背景与主体形象的主次、互衬关系。

img239

图3-140 步骤四:运用干湿结合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深入塑造形体,注意人体姿态的整体感,画出白布的转折大关系。

img240

图3-141 步骤五:画面完成后效果。

《橘红椅子上的女人体》作画步骤:

img241

图3-142 步骤一:用铅笔线条及简单的色线勾勒出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动势关系。

img242

图3-143 步骤二:用湿画法大笔触画出背景、橘红色椅子及人体的基础色调。

img243

图3-144 步骤三:从明暗交界线画起,塑造人体结构,注意长发的表现及对人体的烘托。

img244

图3-145 步骤四:调整画面,强化人体的边线节奏,将人体的体态特征呈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