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货币发展史及纸币的诞生

中国货币发展史及纸币的诞生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多将其称为铜贝。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这些金匠为金银货币拥有者保管货币,承诺到期还本付息,并以其财产为信用担保出具货币收据。

中国货币发展史及纸币的诞生

人类使用货币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需要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的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在我国最早充当货币的就是贝壳。

(一)商品货币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作为货币,其价值与其作为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货币形式,是商品间接交换的一般价值形态的表现,最初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在世界商品发展的历史上,牲畜(牛、羊和狗等)、贝壳、动物牙齿、兽角、毛皮、盐巴、特殊的石块、金属都曾经先后充当过这种“中间人”——货币的角色。

2.金属货币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

知识拓展:金属货币的发展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称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希腊古罗马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称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属于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没有使用单位,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多将其称为铜贝。据考古材料分析,铜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二)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creditmoney)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过程中不以任何贵金属形态发行,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它是不足值货币,其购买能力与自身价值不等价。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与代用货币不同,它与贵金属完全脱钩,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包括以下四种主要形态。(www.xing528.com)

1.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也可以称为期票,在商品赊购交易中,买方可以不必支付现款,只需开出一张承诺到期偿付欠款的债务凭证交给对方。到期时,持票人可按票面金额向出票人索取现款。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经债权人在其背面签字表示承担债务,持票人也可以把它用作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去购买商品或偿还债务。此外,持票人还可以将尚未到期的期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受票人可根据利息率从中扣除期票到期以前这段时间的利息。

2.纸币

纸币也叫钞票、现钞,多数由各自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其主要功能是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纸币跟硬币在中国都是人民币,有主币和辅币之分。纸币以前称为交子,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印钞术的进步,一直在更新换代。

3.银行存款

存款是存款人对银行的债权。对银行来说,这种货币又是债务货币。存款除在银行账户的转移支付外,还要借助于支票等支付。目前在全社会的经济交易中,用银行存款作为支付手段的比重占绝大部分。随着信用的发展,一些小额交易,如顾客对零售商的支付、职工的工资等,也广泛使用这种类型的货币。

4.电子货币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运用,货币的交易和支付方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电子货币通常是利用电脑或储值卡来进行金融交易和支付活动,例如各种各样的信用卡、储值卡、电子钱包等。现代常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货币存储也属于电子货币,比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等。与此同时,还可借助于上网的电脑、自动柜员机或用电话操作来对货币存储额进行补充。这种货币运用非常方便,还在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知识拓展:金匠到银行的演变

西方的金融机构起源于一些金匠。这些金匠为金银货币拥有者保管货币,承诺到期还本付息,并以其财产为信用担保出具货币收据。银行券最初就是储户存放在金融机构那里保管的金币的收据。由于携带大量金币非常不便,大家就开始用金币的收据进行交易,然后再从金匠那里兑换相应的金币。时间久了,人们觉得没必要总是到金匠那里存取金币。金匠们渐渐发现大家都倾向于利用货币收据来作为支付手段,每天只有很少的人来用收据兑换金币,只要以一定量的金银为基础,就可以发行数量大得多的收据。于是他们就开始悄悄地增发一些收据来放贷给需要钱的人并收取利息,当借债的人连本带息地还清借据上的欠款,金匠银行家们收回借据再悄悄地销毁,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但利息却以远远大于实际货币的应得数量稳稳地装进了他们的钱袋。一个金匠收据流通范围越广,接受程度越高,利润就越大。这样,规模大的金匠就发展成为后来的银行,而货币收据则发展为后来的银行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