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解公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政府举借、舆论压力与公债发行规定最高限额

理解公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政府举借、舆论压力与公债发行规定最高限额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债规模是一个国家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举借债务的数额及其制约条件。此外,公众舆论的压力,以及像美国国会对公债发行规模规定最高限额等,也是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公债负担率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理解公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政府举借、舆论压力与公债发行规定最高限额

政府对公债运行过程所进行的组织、决策、规划、指导、监督和调节,就是公债管理。政府对公债的管理是从内债、外债两方面来进行的。

公债规模是一个国家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举借债务的数额及其制约条件。公债规模是一个事关国家全局的宏观经济问题,必须把公债规模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把握好公债规模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化程度、政府管理债务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

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维持经济良性发展所需的债务规模是不同的,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所需的债务规模也是不同的。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1.政治背景

不同的政治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制。一般来说,当政治背景允许发行强制性公债时,公债规模就相对大一些,如在西方国家,战争时强制发行了远比平时规模大得多的公债;反之,当公债进行经济发行时,其规模要相对小一些。此外,公众舆论的压力,以及像美国国会对公债发行规模规定最高限额等,也是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

2.生产关系类型

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债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由于资本主义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是将生产经营资本转用于非生产性方面,这样相对于其经济规模来说,资本主义赤字公债的举借就应小一些;社会主义公债则不同,它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而且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对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的危害性可能相对小一些,这样,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规模可以相对大一些。当然,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也有其客观限制,并不因公债收入被用于经济建设例外

3.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是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对于债务人政府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意味着社会所创造财富越多,政府从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能够筹集到的税收等其他财政收入也就越多,这无疑会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此外,对于债权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意味着他们的收入水平越高,从而手中闲散的资金也就越多,而这些闲置资金的存在是公债收入的最终来源。

4.国家职能范围

国家职能范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财政赤字的规模,而财政赤字的存在则是公债产生的最初动因。19世纪末,德国财政出现了以瓦格纳和施泰因为代表人物的社会政策学派。瓦格纳在总结德国预算支出逐渐增长的基础上提出了“经费膨胀规律”的观点,他认为,一是由于扩充和坚强国家职能内容的经费增加引起的内涵性经费膨胀;二是由于国家新职能的产生而导致的外延性经费膨胀。既然经费膨胀不可避免,租税收入不足以支付经费开支,发行公债就在所难免。

5.财政政策选择

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何种财政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债的规模。财政政策通常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如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规模就小,公债规模也会相对减小;但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必然以扩大公债发行为条件。

6.金融市场状况

公债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操作的,而公开市场业务能否顺利进行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要以一定规模的公债为条件。就公开市场业务而言,如果公债规模过大导致公债难以卖出,或者公债规模过小,中央银行吞吐的公债规模量不足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7.公债管理水平

政府对债务管理方面的水平也会影响公债的规模。如果政府的债务管理水平很高,具体表现在公债发行费用很低,公债的种类结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合理,公债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等方面,以相对较小规模的公债就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反之,如果政府管理公债的水平较差,那么就需要较大量的公债才能产生同样的效益。

(二)公债规模的衡量

通常来说,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①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②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③政府债务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总水平;④政府债务有多大的“挤出效应”;⑤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www.xing528.com)

1.国民应债能力

公债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两种形式。国外公债来源于国外,它形成对国外居民的负担。而国内公债的资金来源是储蓄,这里的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银行存款股票和各种债券都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一国筹集资金的最大限度就是该国的储蓄水平。

2.社会资金应债能力

社会资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企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及证券投资基金等。我国财政部每年向国内企业职工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发行一部分定向国债

3.公债适度规模的衡量指标

目前国际上衡量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标通常有四个,即公债依存度、公债负担率、借债率和偿债率。

(1)公债依存度。公债依存度是指一国当年的公债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的财政支出额)×100%

公债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公债来维持的。公债的发行过大,公债的依存度过高,表明财政支出过分依赖公债收入,财政处于脆弱状态,并对财政未来的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根据这一指标,国际上公认的控制线(或安全线)是国家财政的公债依存度为15%~20%,中央财政的公债依存度为25%~30%。

(2)公债负担率。公债负担率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这个指标从国民经济总体和全局,而不仅仅是从财政收支上来考察和把握公债的数量界限。根据各国经验,发达国家公债累积额度最多不能超过当年GDP的45%,由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所以公债累积额度大体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总额,这是公认的公债最高警戒线。

(3)借债率。借债率是指一个国家当年公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率。

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GDP)×100%

这个指标反映了当年GDP增量对当年公债增量的利用程度,反映当期的债务状况。这个指标的高低,反映了一国当年对公债利用程度的高低,也说明国民负担的高低。世界各国经验表明,该指标一般为3%~10%,最高不得超过10%。

(4)偿债率。偿债率是指一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

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这个指标反映了一国政府当年所筹集的财政收入中有多大份额用来偿还到期债务。关于这一指标,一般认为应控制在10%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