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对定篇的评论性写作指南

针对定篇的评论性写作指南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平时的文本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尤其是在学到一些好的写作素材时要引导学生加强积累。这不仅会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认知,也会帮助学生从这些好的写作素材中增强积累,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是首尾呼应的佳作。(三)学习文本的描写技巧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技巧,这也是让整篇文章更有可读性且更丰富的一种写作方法。

针对定篇的评论性写作指南

初中语文作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好的教学资源,并且不断培养与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文本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学生积累好的写作素材,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篇章布局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非常有效的深化学生对于描写技巧的理解。这些对于学生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写作教学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在初中语文作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语文课本中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且要善于对这些资源展开合理利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教学文本形成更深刻的认知,而且能够让学生有效地从课本中学习到写作技巧与写作经验。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很有帮助。

(一)挖掘课本中的写作素材

以语文课本为参照展开写作教学可以有很多切入点。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善用语文教材,尤其是其中一些好的写作素材,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中的有效资源。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在文体上十分多样,有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说明文等,不少文章中讲述的一些故事或者陈述的一些论点都很值得学生学习,学生要有意识地吸收这些好的写作资源,并且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利用。教师在平时的文本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尤其是在学到一些好的写作素材时要引导学生加强积累。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来深化对相关段落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让学生以这些文本为模板来模仿写作。这不仅会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认知,也会帮助学生从这些好的写作素材中增强积累,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课本中有很多值得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来深化学生对于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列举的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灵活地应用这个故事来帮助论点的阐述。很多学生自己的习作非常单调,文章在说理时也十分单薄,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论据的积累非常缺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大家有效地利用课本中这些好的写作素材,这将会帮助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得到有效进步。

(二)学习文本的篇章结构

作文教学中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于培养学生的篇章布局能力,要让学生合理地设置整篇文章的结构,这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作文结构非常混乱,通常是想到哪里写哪里,最后什么内容也没有得到表达。因此,教师要深化学生对于篇章布局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利用课本中那些优质的甚至经典的文章来给予学生引导,让大家在文本学习中能够深刻地理解文章结构安排与设置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来丰富自己的篇章布局能力。这将会帮助学生写出质量更高的文章,对于作文教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推进。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是首尾呼应的佳作。开头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能使文章围绕“背影”这一中心自然展开,又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文章的结尾再次强调了“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样写不但与开头呼应,而且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题旨,体会作者的感情。这样的文章结构在教学中也便于学生模仿。这种首尾呼应的文章通常是我们写回忆性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方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一些有代表性的文本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篇章布局能力。这将会帮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保持清晰的思维与条理,并且提升学生的文本写作质量。

(三)学习文本的描写技巧

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技巧,这也是让整篇文章更有可读性且更丰富的一种写作方法。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没有很好的描写能力,一方面学生自身的语言较为贫乏,另一方面,学生所掌握的描写技巧也较为缺乏,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文章较为干枯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一种写作能力。教师在文本教学时要让大家从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中多吸收作者的描写技巧与语言应用,这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很多文本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范本,并且能够很好地开展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如《最后一课》中对小弗郎士进行了多次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的心慌、诧异、难过、后悔,写出了他对老师的理解、同情和敬爱,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把这个顽皮而又受到伤害的孩子写得真实深入。又如,《我的老师》中写道:“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短短几句就将老师温柔美丽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生们学习的范本。[3]

(四)用好课本资源,插上仿写翅膀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不妨用好课本资源,从文本中发现可利用的仿写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起步,从熟练中破格。

例如,很多学生作文中没有思想,幼稚肤浅,在写景的文章中,不善于抒情,不善于书写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这时就从语文课本中找找范例吧。《滕王阁序》《秋声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这两篇文章都是由景及情,由情而理层层深入的,那么不妨也让学生写写,学着在写景的文章中书写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哪怕是粗浅的,也能一改以往肤浅幼稚的文风,使文章有一点思想深度。立意模仿训练时,也许刚开始学生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但只要让他们养成一种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能够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多一点思考、多一点体悟,文章就能有厚度。这样一来,作文水平何愁不能提高呢?(www.xing528.com)

又如,我们学生语言贫乏,言之无文。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中气势恢宏充满真情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排比段,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模仿的范例,这时让我们的学生学着写一段“我有一个梦想”吧,你会发现,这样的摹写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功效。语言模仿,就是学生通过对语言范例的熟读、理解、领悟,从而写出与范例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的语言形式。教师向学生提供语言范例,进行造句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的兴趣浓了,就会主动阅读寻找可供模仿的范例,从而进入一种自觉模仿的阶段。这时,纯借鉴性的模仿就会逐渐被创新性的模仿代替,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就会不断提升。

模仿法是一种好方法,可以摹写立意,可以摹写语言,可以摹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等多种思维能力,它为学生作文插上了翅膀。

(五)用好课本资源,拓展悟写渠道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悟写训练。例如,读了《雨》,让学生写点文学评论,写写对剧中人物的看法;读了《阿Q正传》,谈谈自己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认识或创新见解;读了《项羽本纪》,让学生学着评述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读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意境美的诗句,让学生进行想象描写……诸如此类的别具匠心的拓展训练,是很有意思的。

叶圣陶老先生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确实,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构思和立意的借鉴。我们学生如果能在阅读中学习、体悟、借鉴,如果老师能独具慧眼,发现教材中的独特资源,有效利用,拓展学生悟写的渠道,那么这样一种悟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六)用好课本资源,进行形式训练

搭建改写平台利用课本资源进行内容训练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形式训练,如学写诗、写信、写日记、写小论文、改编课本剧、设计主持人某一活动的开场白等,课本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借鉴。

改写其实是对学生思维的升级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原来的文本中提取相关有用的信息,而且还要对原文本进行感知、分析、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出新文本。在这个提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入研究原来的文本资源,还要深入研究新的创作形式,这样的改写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过程:感知性思维训练→理解性思维训练→评析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训练。所以,让学生改写课本资源,颇有点类似做编剧,学生是愿意从兴趣出发,做一点新的尝试的。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将《祝福》改编成课本剧、《项羽本纪》改编成《霸王别姬》这样的影视剧,这些不正是改写成功的范例吗?在教学中,将阅读与改写有机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挑战性的尝试。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许多写景名诗都可以改写成优美的散文。《滕王阁序》中王勃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吗?马致远的《秋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等不是都能改写成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吗?这些诗句高度浓缩,当我们诵读时,不妨驰骋想象的翅膀,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把这些诗句改写成文质兼美的散文吧。同时,这些诗歌也给学生提供了思想典范,因为我们的学生通常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很浅,在自己的作文中通常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对景和情的描写总是分裂的、唱高调的,难以达到那种情和景浑然一体的地步,难以达到“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那种境界。

课本资源,取材方便,内涵丰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确实是进行写作训练的最好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