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和思想为导向

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和思想为导向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原理”课的教学规律,我们在建立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凸显“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的特色,在有针对性地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学生所关注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消除学生对“原理”的神秘感、疏离感,使得“原理”课的内容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成为他们离不开的人生指南。

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和思想为导向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获得解放的思想武器,是“高卢雄鸡”,而不是“密纳发的猫头鹰”。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作为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伟大理论,它不是学术书斋中的纯粹概念演绎,而是在每一个原理中都具有极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也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当代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所概括的这些丰富、鲜活的内容毕竟是以概念、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6]。有些教师热衷于“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考虑时代的变化,不考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一味进行知识传授,整堂课呈现的都是一大堆概念的堆砌和理论的演绎。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严肃的,但它给学生的感觉却是冷冰冰的,空疏无物。有时老师举的实例,仅就学术而言,学生也觉得非常精彩,但它远离现实生活,远离学生的实际,对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现实思想没有多大帮助。这样的教学极易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就此而言,能不能把学理性很强的“原理”课讲出吸引力,把课程讲到大学生的心坎里,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根据“原理”课的教学规律,我们在建立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凸显“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的特色,在有针对性地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学生所关注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消除学生对“原理”的神秘感、疏离感,使得“原理”课的内容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成为他们离不开的人生指南。这样的教学就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深受启发,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www.xing528.com)

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目的不是通过引证个例,来论证某一原理的正确和普适,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运用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才是“贴近学生”之精髓。例如,在讲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个性发展和个性展示的特点、日益习惯从全球和人类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理论的基础上,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以及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等理论问题;结合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结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个人发展,让同学们分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同学们把理想抱负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第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选择上,不追求回答同学关心的大量具体的表象层次的实际问题,而是力图站到21世纪的高度,从根本上回答三个重大问题,即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其本质变没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变没变;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其前途还光明不光明;马克思主义历经150多年的考验,还灵不灵”[7]。这三个问题才是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产生根本性的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如果这三个问题在教学中得到比较好的回答,那么,大量的具体问题,同学们就可以自己去思考,去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