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溯源: 深入分析与讨论

研究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溯源: 深入分析与讨论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江博士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青年学者之一。但是,这些成果大多仅限于对上述学者的思想和著作的评述,而极少对与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关联做深度分析。因此,马克思还没有空间生产的思想,至少没有相关理论。

研究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溯源: 深入分析与讨论

摆在我们面前的孙江博士的著作《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一书,使我的思绪回到一个难忘的年代。21世纪初叶,正是全国上下激情澎湃一心要加入WTO之时和城市化高速扩张的初期阶段,经教育部批准,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成立了。我作为中心创始主任,与中心的同仁们一起,为研究空间生产问题做有深度的理论准备。与国内其他基地研究的视域不同,我们满怀忧虑地看待全球化和城镇化这两大进程在中国空间生产领域的肆掠。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我领导的研究团队几乎义无反顾地展开了对世界开史以来仅有的巨大规模的空间生产中贯穿的资本逻辑的批判。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如果要走正确的道路,就必须建立在正确地估量资本逻辑的历史作用的基础之上。而在那时,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和地产房产企业家都异口同声地要求我们对如何高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给予智力支持,其中爆发出来的负面问题却被城市扩展的一片繁荣景象所遮蔽。2 000万农民“六失”(失地、失居、失业、失学、失保、失身份),造成了重大社会问题。理所当然,我们做的研究报告要求实现“空间正义”与“可持续”,这一命题2005年发表在一篇《城市发展研究》的论文中,这是全国第一个提出“空间正义”的论文,今天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论概念。从那时起,我们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农田和农民土地保护政策,遏制了资本强拆抢占的疯狂势头。当然,这一问题依然严重。

而为做好这一资本批判工作,我们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开展大量的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出版了20多本相关著作;而且在理论上追根寻源,于是,叩问马克思几乎成为我们一致的选择。没有马克思,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进程就有在理论源头失语的危险。进而,如果没有一种资本批判的空间生产理论支撑下的良好的公共政策,让广大农民、原住市民因缺乏有效的法律、政策的保护而“赤裸生存”,饱受资本的侵害,政府就可能受到资本的另类牵引。孙江博士正是在这一时期进入苏州大学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的,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主题,深入地开展研究,做了大量的文献考订,使之成为他博士论文的选题。毕业后,进入素以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等与空间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著称的苏州科技大学工作,他如鱼得水,在教学科研基础上,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一著作,就成为他承担国家项目的结项成果。

与攻读博士期间的成果相比,面前这一著作至少有以下三大优点:

第一,系统全面地梳理了马克思关于在工业资本主义主导时期的资本化空间生产的思想。孙江博士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青年学者之一。在这一方面,他对文献所做的考订和梳理,所下的功夫应当是相当扎实的。该书深度挖掘了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出场的现实语境和理论语境,对马克思关于作为现代社会起点的城市起源史的考察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做了细致的阐释,认为马克思对城市发展和市民社会的研究是空间生产思想的起点,指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中系统描述了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结构特质,并对资本的空间表达做了经验性、实证性的逻辑展开。这一系列的研究,为孙江博士找到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出场逻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从早年到晚年毕其一生所形成的关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结构的本质、特征、矛盾和未来走向的思想。

第二,该书梳理了马克思之后全球思想家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谱系,把这一谱系与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的内在关联做了一一解剖,对贯通逻辑做了内在梳理。近年来,随着空间生产问题日益被学界所重视,对卡斯特尔、列菲伏尔、大卫·哈维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但是,这些成果大多仅限于对上述学者的思想和著作的评述,而极少对与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关联做深度分析。更有甚者,有一些学者照抄列菲伏尔的观点,认为马克思时代空间生产还处在最原始的土地和地产的水平上,与大工业资本主导地位相比,处在次要和从属的水平上。因此,马克思还没有空间生产的思想,至少没有相关理论。孙江博士用翔实的证据说明了马克思不仅有空间生产的思想,而且有自己的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也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挖掘、梳理、继承和发扬光大的马克思的宝贵思想遗产

第三,该书在全面阐释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的理论线索基础上,聚焦当代中国的空间生产问题,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反思。这一研究,彰显了孙江博士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体现了理论为人民大众的鲜明立场,完成了“有的放矢”的研究过程,把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空间生产现实对接,让理论变成人民的智慧头脑,让人民大众成为马克思当代在场的强大躯体,既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生产实践源头失语的问题,又为中国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理论只有具有聚焦和穿透现实的强大能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在场。(www.xing528.com)

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孙江博士这一著作中读出很多东西。比如:关于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与资本批判的关系;马克思关于工业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与后工业资本主义弹性空间生产、虚拟空间生产的关系;马克思早年思想与晚年思想的差异;经验研究与理论概括的关系;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等等。我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多教益。

是为序。

任 平

于东吴园

二○一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