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现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四重价值:
第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当代化、中国化、大众化提供现实路径。针对国内外空间生产实践,重新开启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发挥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性功能的现实路径。
第二,为构建当代中国的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丰富的思想资源,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和面向未来的开放精神。
第三,改变马克思主义学术界长期游离于空间理论领域之外的现状,拒斥西方各种空间思想把中国的思想文化阵地作为跑马场的现实倾向,防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一领域被边缘化,彰显马克思的当代“在场性”,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空间生产领域的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空间生产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四,为超越历史向度的局限、重新开启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空间向度的研究,开展资本运动空间向度的创新研究打开通道。如果说马克思世界观的形成基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和空间布展,那么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就是对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空间向度的批判性分析。
再发现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还在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在政府治理层面上,必须用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向社会大众阐明当代中国空间生产实践的两面性:一方面,当代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资本必须经由空间化环节完成增殖运动,这是推动生产极大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另一方面,由资本宰制的房地产产业发展、城乡矛盾、区域不平衡发展及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等造就了民生问题(空间异化)。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要求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同时在满足市场需要和保障社会民生两个层次上推动当代空间生产实践,保障大众的基本居住权,努力构建适应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正义,防止全球金融危机触发的矛盾从经济领域进一步向社会领域渗透。(www.xing528.com)
当代中国空间生产实践已经把空间问题谱系投射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时代呼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反思当代中国空间生产。我们必须用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空间视野来观视社会,即不再沉湎于“历史决定论”,通过对空间、时间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作根本性的再思考,用“一体两翼”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的交往实践场,反思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空间问题谱系,开启当代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视野,寻找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及其存在形态,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转向;着手于马克思哲学文本的当代解读成果,努力阐明马克思通过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特有的空间—历史—社会三维理论视野批判资本全球化时代作为资本运动方式的空间生产活动,以揭示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存在形态和空间存在方式;放眼于马克思之后西方众多学者的空间生产理论,挖掘、汲取思想资源,开阔理论视域,并揭示当代空间生产的生态化、消费化、符号化、艺术化、美学化、信息化六大趋势。由此期望实现两个目标:一方面,梳理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理论,寻找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及其存在形态;另一方面,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服务当代中国的空间生产,使之走向居住空间正义,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注释】
[1]参考任平:《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场学视域》,《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2]参考任平:《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