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想引领教育:教师的责任与挑战

理想引领教育:教师的责任与挑战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不能没有理想,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则更不能没有教育理想。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也是存在诸多尴尬的事业。另一方面来自方方面面的形式主义和各种人为负担,分散了教师的大量精力,给教师增添了诸多的压力,让教师失去了宁静的讲桌,不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理想引领教育:教师的责任与挑战

一个印度人看到一只蝎子掉进水里,便急忙伸手,想把蝎子救上来,他的手刚碰到蝎子的时候,不料被蝎子蜇了一下。那个印度人尽管被蜇,但他还是想救蝎子,于是再次把手伸进水中,蝎子再次蜇了他。

这时有人问他:“蝎子这样蜇你,你还救它干吗?”印度人说:“蝎子蜇人,是它的理想,爱是我的理想,我怎么能因为它蜇人的理想,而放弃我爱的理想呢?”

雨果曾说,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理想。

人不能没有理想,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则更不能没有教育理想。那么,教师为什么不能没有教育理想呢?

教育是人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付出,需要我们一如既往的追求,需要我们水滴石穿般的坚守,需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

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则很难做到锲而不舍,坚而不疑,困而不惑,挫而不止,败而不馁。

教育是慢的事业。教育就像种田,需要时令与季节的酝酿,需要耐心与细心的加持,需要润物无声与细水长流的滴灌;教育如煲汤,需要“小火慢炖”的火候,需要舒缓连绵的节奏,需要静候花开的工夫。

因而,教育需要倾听,需要等待,需要放慢脚步,需要“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理想,他会有这份淡定与闲适,这份期待与耐性吗?

教育是用心的事业。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而教育是需要静心潜心,需要全心投入,需要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事业,而不是浅尝辄止,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就能干好的事情。

教师如果没有教育理想,就不可能心无旁骛地去面对每一个平凡而又平淡的教育日子,也就不可能激情而诗性地同孩子们过一种优雅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完全有可能被卷入世俗喧嚣与浮躁的洪流中,亵渎教育,贻误事业,失去自我。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虽着眼于现实,但它是面向未来培养人,培养能走向未来的人。

教育要走向未来,要有新作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苟且于现状,不能功利于现实,要有梦,要学会做梦,要立足全局,要胸怀远方,要心系未来,要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要做面向未来的教育者。要做到这些,教师如若没有教育理想,是很难做到的。

教育也是存在诸多尴尬的事业。教育本来是美好的,温馨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然而一方面由于单一的评价,所主导的唯分数的教育,一味刷题的教育,只有考试的教育,彻彻底底的应试属性的教育,让老师戴上沉重的枷锁,坠入应试教育的深渊,难以舒展身心,难以自由呼吸。(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来自方方面面的形式主义和各种人为负担,分散了教师的大量精力,给教师增添了诸多的压力,让教师失去了宁静的讲桌,不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就会逆来顺受,完全陷入应试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就不会去寻求改变,完全沦为应试的俘虏而心甘情愿,就只会戴着镣铐张牙舞爪,而不会跳出优美的舞蹈

教育更是夹杂些许悲凉的事业。教师职业本来是备受尊崇的,然而现实中,一方面来自社会的不理解,要求老师是神,不是人,要求老师是完人,要绝对高尚,不能有丝毫差错闪失,否则便是不依不饶,百般刁难。另一方面来自家长的不理解,常常因为对其孩子的严格要求,或者孩子在校园里的一点小擦剐,而大闹校园,辱骂老师,有的还扇耳光,逼教师下跪,让老师情何以堪,充满不尽的心酸。

面对这样的一些无助与悲凉,试想,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理想的支撑,他会有信心、有勇气去诠释职业的意义,去演绎这欲哭无泪的教育人生吗?也许最终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堕入“灰色的人生地带”,便是一种必然。

林语堂先生说过:“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我以为,教师有了教育理想,就不会因循守旧,亦步亦趋;就不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不会迷茫沉沦,消极厌世。他们会不忘初心,不易素心;会勇于变革,不断突破;会满怀希望,心有向往;会创造条件,追求卓越。

教师有了教育理想,就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命感,就有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孜孜以求,就有了对自我的挑战和不断超越,就有了对良知的捍卫和对寂寞的坚守。

教师有了教育理想,就有了直面现实困惑与各种烦心的坦然,就有了忍受生活艰辛和挫折的底气,就有了感悟生命历程和创造喜悦的豪迈。

教师有了教育理想,就有了对职业不悔选择的坚定信仰,就有了对神圣事业快意追求的豁达从容,就有了不媚世俗抵制反教育的勇气和行动,就有了对教育走向未来的憧憬和探索。

教师有了教育理想,就有了在心中燃烧起教育理想熊熊火焰的热情,就有了使平凡的教育工作每天都荡漾着不尽快乐的激情,就有了让平常的教育细节都时时展现出奇妙的智慧,就有了把平淡的教育人生都书写出生命的精彩与传奇。

“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这是美国学者房龙在《宽容》一书序言中塑造的探索者的形象。他翻过蜿蜒绵亘的山脉,穿过深邃破败的溪谷,走过漫无边际的荒野乱石,归来时已是遍体鳞伤,却因为触犯权威而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然而他的脸上带着微笑,眼中放出喜悦的光芒:“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也许这一路免不了雨雪风霜,免不了坡坡坎坎,也许用尽一生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但只要我们心若在,梦若在,并顽强地坚持,我们就可以离理想的教育很近,很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