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与教师:教育中的权利与责任

学生与教师:教育中的权利与责任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根本的职责,是教师职业本质规定的。从这点上说,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者,更是传道者;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学生与教师:教育中的权利与责任

真题再现

1.【考点】新课改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现代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具体表现为: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它要求教师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看到“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②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③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2.【考点】教师职业修养

【参考答案】教师职业修养是指教师旨在养成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习涵养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养(思想素养、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实践知识、文化知识);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职业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身体素养。

3.【考点】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有: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生活质量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师生关系的融洽度,师生关系品质的优劣对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受到人格与人文的熏陶,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品格

基础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考点】师生关系

【答案】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考点】教育机智

【答案】教育机智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考点】教师威信

【答案】教师威信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态度反映,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

二、辨析题

4.【考点】新课改的教学观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的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而是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5.【考点】新课改的教学观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虽然对学生的尊重是教育的一条铁律,教育从尊重开始;每一个人都需要被赞赏,赞赏是教育的最好武器。但是,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并非是没有限度的,而是要建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人,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关爱,更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既要尊重赞赏,也要严格要求。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6.【考点】教师的角色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根本的职责,是教师职业本质规定的。从这点上说,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者,更是传道者;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育人”。一位优秀的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素养去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7.【考点】师生关系的内容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内容上的授受关系;(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题目的表述不完整。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8.【考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三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我国新型师生观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3)树立教师威信。教师要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

(5)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9.【考点】教师劳动的特点

【参考答案】教师劳动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劳动方式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2)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①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②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①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②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①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②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①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每个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有很强的个体性,所以,从劳动手段来说,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②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到教师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集体劳动。

10.【考点】学生的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学生受教育权利主要包括: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四、案例分析题

11.【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答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案例中的郑校长自觉践行了以下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要求做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案例中郑校长组织全体教职工系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思想认识,践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www.xing528.com)

(2)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做到“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勤恳敬业、乐于奉献”。案例中郑校长工作兢兢业业,深入教学第一线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3)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做到“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案例中郑校长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课题研究等践行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

(4)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关心学生健康,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郑校长对某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进行了公正的处理,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

12.【考点】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案例中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慢慢地对张老师敬而远之,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难以实现教学相长,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而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应表现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通过学校组织的师生心里话活动,张老师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主动关心学生,学生对张老师也有话说了,体现了尊师爱生;张老师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现了民主平等;张老师与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体现了教学相长;学生笑容也多了,对张老师也有话说了,上课也认真了,张老师也变得进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体现了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在张老师的调整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也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强化提升

一、名词解释

1.【考点】教师素养

【答案】教师素养指教师旨在养成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习涵养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包括: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

2.【考点】心理相容

【答案】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

二、辨析题

3.【考点】教师的角色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经师”指的是教授经典学术的教师,“人师”指的是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1)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本学科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2)教师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用最有效的方法把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3)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做道德的楷模,以身作则,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思想、品德、人格等方面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因此,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4.【考点】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此观点是正确的。学生对教师的欣赏,能让其提高自我,与教师共同进步;而教师对学生的欣赏也能让自己和学生收获快乐和成长。师生间相互欣赏是师生关系和谐的保证,是心理相容的高度体现,也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因此,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

5.【考点】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参考答案】教师的威信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态度反映,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6.【考点】学生的特点

【参考答案】学生有以下特点: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①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③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3)学生是人。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②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③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7.【考点】教师职业的特点

【参考答案】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四、案例分析题

8.【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答案】王老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没有很好地尊重关爱学生,有悖于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和关爱学生。

(1)王老师的行为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王老师对曾瑞航的提问不以为然,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生成新的观点和学习内容。

(2)王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对学生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挖苦、讽刺、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王老师嘲笑学生的不同观点,使得学生自我怀疑,不再提问。

王老师上述行为存在较大危害,如此下去将束缚或压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针对此情况,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对喜欢动脑思考、爱问问题的学生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肯定;以这一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

9.【考点】教师的职业素养

【参考答案】(1)陈老师的做法是对的,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材料当中这一事件属于外来突发事件,陈老师的处理策略表现出以下原则和素养:

第一,陈老师的做法以不影响课堂教学为原则。面对上课前的突发事件,陈老师及时果断地处理,并没有影响正常授课。

第二,陈老师具备良好情绪自控能力。陈老师并没有生气和严厉斥责踢球同学,而是微笑应对。

第三,陈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宽严适度,掌握分寸。面对踢球的同学,陈老师没有公开批评,而是微笑面对,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并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第四,陈老师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陈老师能够沉着冷静面对突发状况,并机智果断应对,最后还进行了总结,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当中。

(2)第一,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首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以不影响课堂教学为首要原则;②尊重学生的自尊心;③宽严适度,掌握分寸;④及时、果断。

第二,应注意处理好教师与当事学生的关系,正确对待当事学生的行为。

第三,应处理好其他学生与当事学生的关系,对其他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