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卡波雷托之战的分析介绍,

卡波雷托之战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8卡波雷托结果证明他的建议是对的。其实,卡波雷托之战与康布雷之战有惊人的雷同之处。意军第二军团司令卡佩洛则对意军停止攻击,只摆出防守的态势不满。实际情形是,卡波雷托地区长久以来一直宁静无事,是奥意双方军队休养之处。虽然德奥军左右翼的行动,因后部遭遇顽抗而迟延,中央部分的4个师则在斯坦因指挥下,完全切入卡波雷托地区。

卡波雷托之战的分析介绍,

一个冷冽、潮湿、阴晦的秋晨,在云雾缭绕的尤利安阿尔卑斯山脉顶峰中,传来隆隆炮声。回响尚未消失,已撼动了协约国进攻德奥之基础。第一件“重大失利”的谣言与事实距离太远,却像雷鸣般重击了协约国人士,即使并非所有的协约国领袖都被“重击”。因为1917年大半个年头,人们所见的是协约国已在所有战区点燃进攻之火。

这一年一开始,协约国就对迈向胜利充满期待。准备在许多联合攻势达到顶峰时击败德奥两国。尽管协约国在进行顽强抵抗与遭受严重损失之前,胜利及早降临的幻象已逐渐消逝,但大众仍未料到协约国竟然从攻击者,完全转变为防御者。这当中尤其是在意大利的战事最为严重。虽然俄国问题重重,有明显令人不安之处,但意大利自八九月发动攻势以来,前线电报予人的印象,多是战事进行得非常顺利。战时人们所听到的,往往想像多于事实,但这些报告内容倒是实在的。

即使联军战果不大,对于饱受战争之苦的奥地利人,其精神与实质影响却很大。依据鲁登道夫的记录,“奥匈帝国的军政当局相信,他们已无法继续战争,以及发动第十二次伊松佐攻势”。因此,“到了9月中旬,为防止奥匈帝国瓦解,我们有必要进军意大利”。情况紧急到鲁登道夫被迫放弃对摩尔达维亚(Moldavia)用兵。在摩尔达维亚地区的用兵,本是他对俄国苟延残喘的抵抗所准备的最终一击。即使如此,鲁登道夫从何处获取足够兵力以支援奥军,使奥军由守势变为攻势?直到他能逼和俄国之前,英军巴斯青达的攻势,以及法国、俄国广大的前线地区,处处吸住他的兵源。他能节省出来的,仅是担任总预备队的6个师兵力。即使这些兵力,也已投入抵抗俄国残火般的最后一搏——克伦斯基攻势之中。如今德军已攻占里加。鲁登道夫的战略顾问魏采尔少校向他进言,不如就将这少量兵力,运用在意大利的一些守备较弱之处,譬如在福利齐到卡那列(Canale)间地区,那样即使不能全盘突破意大利军的威胁,也足够让意军残废。

图18 卡波雷托

结果证明他的建议是对的。麻烦却是行动远超出最佳预期。原因在于这个建议在不增加作战工具下,扩张得比原始计划更具野心。原始计划先前曾由奥军参谋总长瓦德史泰登(Waldstätten)于8月29日带入德国参谋本部。这份原始计划以突破托明诺为主,接着只是要攻下伊松佐河前线即可。其实,卡波雷托之战与康布雷之战有惊人的雷同之处。

为了弄清楚情况,鲁登道夫派出狄尔门辛根将军前往实地侦察,然后形成计划汇报。狄尔门辛根曾在罗马尼亚战争中领导阿尔卑斯军(Alpine Corps)作战,是一位山地战专家。他发现奥地利军在托明诺的伊松佐河西岸保有一个小型桥头堡。这样一个点,已足够作为计划中攻势的起点。于是,德军绝大部分利用夜间,以徒手将兵炮阵地建立完成;步兵也以7个夜间行军,不乘车,光凭人力与兽力带着装备、弹药与补给到达目的地。因此,德军的12个突击师与300门炮,就这样瞒过意大利军完成集结。总之,原因有三:一、德军警戒工作成功;二、乡野地区活动较不易被发现;三、敌人空中侦察能力不足。

那么意大利军的情形如何?意军总司令卡尔多纳本身无疑有过人的能力。但如同其他某些著名指挥官,他的才智因欠缺对作战部队的了解,不知士兵疾苦而抵消。这样的人物,他们的心灵将因位居高层,与现实隔离而愈趋孤独。按照这次敌人所发动的规模不算大的攻势而言,他拥有足够兵力与火炮作出成功的抵抗,但他在兵力配置上,无法适应各种战区的不同条件。此外,已饱受战火折磨的部队,在巨大压力下也等待作战过久。因此,意军兵力配置不当,加上德奥军准确判断出易攻难守的地点,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德奥军获得与他们作战配备完全不相称的胜利。

意军第二军团司令卡佩洛则对意军停止攻击,只摆出防守的态势不满。他希望从贝恩西查台地发兵向北侧击德奥军,以便先发制人,但为卡尔多纳所批驳。卡尔多纳不仅了解他的预备兵力不足,而且开始怀疑攻击的价值,虽然现在算来,怀疑已晚了一步。在这一方面,至少他比他的属下高明。卡佩洛身为军团司令,虽然充满斗志,却也是德军新攻击方式下的牺牲品,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意大利陆军高夫。卡尔多纳曾从他的情报单位,以及逃亡者——捷克与特兰西瓦尼亚官员之处,得到充分的敌人意图预警。但由于他有感于敌人攻势的趋向不能完全掌握,以致不敢据以判断事先该如何动用预备兵力。

不过,至少令人好奇的是,虽然有情报特别指向卡波雷托地区有问题,卡尔多纳只在这条15英里长的防线,以一英里两个营的兵力进行部署。相反,在更南边区域的兵力配置,却是每英里8个营。实际情形是,卡波雷托地区长久以来一直宁静无事,是奥意双方军队休养之处。不过现在的情形,可能已引起意军司令部的怀疑。但是卡佩洛完全拒绝在他的左翼增兵的要求。这也许是因为他实在是个该躺在医院的病人,病痛使他缺乏耐心与上级争论。相反,由于被误导的固执,他没去医院,竟躺在司令部的床上指挥部队,直到敌人攻破他的防线的前一天,他才让出指挥权。(www.xing528.com)

意大利边界的威尼斯省,有点像一块指向奥地利的凸出舌头。其南侧是亚得里亚海,东面与北面有尤利安与卡尔尼克阿尔卑斯山脉——走出这个范围,就是奥地利的特伦蒂诺地区。德军6个师,加上奥军9个师,组成了攻击任务的德国第十四军团。司令官由贝洛将军担任,参谋长则是狄尔门辛根。这批部队将翻山越岭,通过舌部的尖端。同时间,由博罗埃维奇(Boroevic)率领的两个奥地利军团,将沿着亚得里亚海附近伸长的低地进攻。

山地作战所遇之困难,以及攻击部署上的问题,都一一被德奥军克服。在攻击发起前,德奥军先进行4小时毒气弹,1小时普通炮弹的轰击。而后,攻击部队在雨雪纷飞中前进。意军步兵曾在多处发动抵抗,不过都快速被荡平。部分原因是,意军电话线被切断之后,炮兵无法顺利支援。但德奥军获胜的更大原因则是浓厚的雾气。这就像第二年3月在法国的情况一样;雾气成为奇袭战术的要项,也是通往敌人前线唯一而不可或缺的门道。虽然德奥军左右翼的行动,因后部遭遇顽抗而迟延,中央部分的4个师则在斯坦因指挥下,完全切入卡波雷托地区。其预备队并利用夜间突破的缺口大量拥入,目的是使意军所有防卫据点都守不住,并减轻由克劳斯(Krauss)指挥的攻击右翼(3个半奥地利师)所遭遇的阻力。这支部队正直捣瓦勒都齐亚(Val d'Uccea),这样走的路径是攻破塔利亚门托河障碍的最短路程。这次包围式攻击,使卡尔多纳堵住缺口的努力白费。同时,由于狭窄的山路中,尽是因饥馑而无法作战的部队,所以很难使预备队沿着山路开到前线。这种状况使卡尔多纳相信,就如卡佩洛早先所建议,有必要下令意军自塔利亚门托河总撤退了。接着,历经10月30日、31日两天关键性日子,意军撤退成功。

所幸这时追兵也出现补给问题,德奥两军指挥官之间的龃龉更与日俱增。德奥军准备以奇袭攻占各渡口据点的企图落空。虽然克劳斯的一个奥地利师曾在11月2日全力抢攻下,在考尼诺(Cornino)附近渡过塔利亚门托河,卡尔多纳已有喘息机会准备进一步朝向皮亚韦河撤退。其间,卡尔多纳大批部队即使已被敌人的钳形攻势所切断,其主体仍于11月10日成功地撤至皮亚韦河。在此,意军重建他们的防线。然而,防线连接处兵力极弱。意军至此损失已近60万人。承受直接打击的第二军团更溃不成军。就在这关键时刻,意军参谋总长易人,由迪亚兹接替卡尔多纳。迪亚兹的优点在于知兵识兵,了解如何重新提振士气。事实上,他所担任的角色,一如这一年的上半年贝当之于法军

3日之后,意军于11月12日遭到新一波的威胁。奥军将领康拉德所率领的奥地利第十与第十一军团,准备从意军后方的特伦蒂诺山区杀下来。但是卡尔多纳在此早布阵以待,而且很成功,故奥军攻势受挫。鲁登道夫虽想调兵支援康拉德,无奈铁路设备与运输工具不敷使用。这只能说是原始攻击计划考虑不周详所致。

同时,法英两国的部队,已紧急以铁路输运至意大利。福煦与亨利·威尔逊爵士更比他们先一步到达。不过法英军到达意大利之后,曾费时进行集结,故起先他们居于预备队位置。法英军在未完成集结,替换已受重创的意大利盟友之前,意军曾蒙受重大的进攻压力。德奥军曾猛攻皮亚韦(Piave)与布伦塔(Brenta)之间区域。由拉代尔基(Laderchi)指挥的意军第九军经过5天激战,奋力挫败敌人攻击。到了12月初,该部防务由法军所接替。同时,英军在普默尔爵士指挥下,接下蒙特洛(Montello)地区防务。不过与预期相反的是,法英军始终未与敌交战。在这场会战剩下的日子里,德奥军的攻势紧缩,只有康拉德与克劳斯朝更远的西北方向——阿夏戈与格拉帕(Grappa)地区发动新攻势。这些攻势虽然使意军更疲惫不堪,但在心理上却得到了补偿。意军不但在此抵抗敌人成功,战斗力被人所肯定,而且奠定了他们在1918年所发动的雪耻行动的精神基础。

历史角度更清楚地检视这场卡波雷托之战,我们有理由认为,一般报道都过分强调了德奥军的战果与其煽动性的宣传。开战早期意军抵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与法军在春天的失败如出一辙,都是因为身心疲劳所致。他们拚命猛扑敌人的机枪防线,只会磨耗他们的作战意志。此外,面对国家危在旦夕的情况,意军改变了整个形势。皮亚韦河防线之战,危机意识使他们充满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光荣且勇敢地背水一战,结果成功。

以战略观点视之,这场战争在德奥军渡过塔利亚门托河之后,最重要阶段已经过去。自此,克劳塞维茨所谓的“摩擦”,大大阻挠了攻击者的交通线,使他们的攻击力与速度严重滑落。有些原因我已在前文提过。但另有一项翌春在法国再度上演的原因,在此值得强调一番。意大利军队丰盈的仓廪对于食物补给不足的敌人是一大诱惑。攻击者在一阵猛吃之后,肚子撑到无法追踪敌人。重要的是,连一位德军师长,列基斯将军(General Lecquis)都因部下抓到两三只鸡而雀跃不已,甚至比掳获敌人还高兴。他说,拥有一些猪是“人类至上的美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