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破马恩河的故事分析介绍,

突破马恩河的故事分析介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天早晨,法军俘获两名敌兵,供称德军攻击在即。但是联军高层听了并无应对之策,甚至未对部队作出警告。将近4年之后的今天,“马恩河”这一向被认为是协约国失败象征的名字又浮现世间。只是德军的战果并未符合其战略目标。图21马恩河的突破当然,长久以来我们所了解的是,最关切埃纳河地区安危的法军高层,并不相信德军会在此发动攻击。美军警示的细节送到法军总部之后即成为耳边风。

突破马恩河的故事分析介绍,

有4个师的饱经战火的英军,远离军团的其他部队,正在兰斯与苏瓦松之间的埃纳河北岸一块宁静地区中“休息”。他们是在利斯河血战之后,被调至法军防线的。这些英军前来据守这段法军防线,是因为原据守的法军,被北调支援英军去了,当时北边的英军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背海一战”的后期战事。在宁静的埃纳河边,他们一面得以整补休息,一面仍积极监视着战壕防线的动静。

这里的安祥气氛,简直有些不真实。虽然英军师长与邻近某些法军指挥官为此感到不安,他们的直属上司——法军上级指挥官却未予重视。5月25日,他们从法军总部接获信息,“依我们看,并无迹象显示敌人为明天的攻击做好准备”。第二天早晨,法军俘获两名敌兵,供称德军攻击在即。但是联军高层听了并无应对之策,甚至未对部队作出警告。等这一天稍晚发出警示时,一切已太晚!

1918年5月27日凌晨1时,沿着著名的“贵妇之路”,兰斯与苏瓦松之北之间的法英军防线突遭猛烈炮击;清晨4时30分,大批德军开始潮涌般越过战壕防线;中午,德军越过埃纳河上许多来不及爆破的桥梁。到了5月30日,德军到达马恩河岸,这里就是具有象征意义的1914年大撤退地点。将近4年之后的今天,“马恩河”这一向被认为是协约国失败象征的名字又浮现世间。这次,它变成联军士气沦丧的象征。

所幸,后来证明它对联军士气沦丧的象征意义只“到此为止”。就像德军在3月21日与4月9日发动的大攻击,5月27日的攻击也攻占了不少土地,俘获许多联军战俘。只是德军的战果并未符合其战略目标。虽然进攻之成功,犹胜前两次,却也正为自己的崩溃架桥铺路。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必须了解。一个月之前,德军在北边防线所发动的最后一次猛攻,为何无疾而终?德军在此之后,无论为准备另一次攻击,还是以新整合的指挥系统测试作战环境,中间既间隔着长时间的空档,为何仍能发动如此空前的奇袭?这些问题可能是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历史性问题。

图21 马恩河的突破

当然,长久以来我们所了解的是,最关切埃纳河地区安危的法军高层,并不相信德军会在此发动攻击。英军高层则只关心防线北边状况,而且预计德军会在那里再发动一次攻击。即使后来事实并非如此,英军倒真有些理由这么想,就如德国真相公布后所证实的。

但是另一支联军确曾提出警告。不过,尽管提出警告的美军,其防区位置有利于观测,但其警告一直未被重视。5月13日,也即弗兰德斯地区的战斗结束后两周,英军情报组认为,“德军将在阿拉斯到阿尔贝之间的宽阔防线上发动攻击”。第二天,这个议题搬上美国远征军情报组所举行的会议。战情组长哈伯德少校(Major S.T.Hubbard)提出了异议。他坚持德军下一轮攻击将针对“贵妇之路”地区,时间是5月25日至30日之间。他的理由是,由于德军以奇袭为主要战法,此地区则是少数可供发挥奇袭战之处。事实上,由于联军认为此地区较安全,较适合那些正陷于“战争疲乏”的师级部队休养,因此比起其他地点,他认为此地易为德军所青睐;其次,可发动攻击的正面,与德军此刻有限的资源相当符合。至于这方面的假设,从已确知的德军部队位置,特别是某些经精挑细选的师的位置,即可证实。

美军警示的细节送到法军总部之后即成为耳边风。为何不相信作战经验丰富、发展充分的情报单位的信息,却要相信一支由非专业、未经战火洗礼的军队所提出的意见?然而,由于美军警告不断,法军情报组长宽泰上校(Colonel de Cointet)只好接受这些预警情报。但是现在的情形,仍与两年前凡尔登战事相似。法军总部作战组反对自己情报组的情报,等重新审视时,为时已晚。不过这次作战组可少受些指责。因为负责“贵妇之路”守备的法国第六军团司令迪谢纳将军(General Duchêne)正提出的令人欣慰的保证,也严重影响了作战组的做法。

其实,此位大将真该负更重的失败之责。他面对山雨欲来的敌情,坚持采用在前进据点部署大批步兵的方法。这种御敌方式早已过时,因为它不但浪费兵力,而且由于人员集中,很容易成为敌人炮兵的炮靶。一旦守军变成德军炮火下的可怜炮灰,德军步兵将因无局部地区预备兵力的抗阻,而肆无忌惮切入联军后方。同样情形,联军原在后方的指挥部、交通与通讯中心、弹药场、铁路的起讫点,将受到挤压,然后很快在敌炮轰击下失序。

迪谢纳将军对于贝当的弹性纵深防御法,未尝有一丝印象。所以,一些英国下级指挥官向他提出异议而被驳回,就不足为怪了。同时,另一不幸也难以避免的事是,4月底,从北边调防过来的英军,也就是由4个师所组成的第九军(军长汉密尔顿-戈登),由于老兵伤亡殆尽,部队充满刚从英国本土调至战场的新兵。这些新兵一到战地,就匆忙直奔火线。此地竟成他们完训的最佳地点。

埃纳河的防御主体是沿着埃纳河北岸的“贵妇之路”构建而成的。这“猪背”(1)(hog's back)上的东半部由英军据守。英军第五十师(师长杰克逊〔H.C.Jackson〕)在左,隔壁是第八师(师长赫尼克〔Heneker〕);在这一边山岭终端之外,从贝里欧巴克沿着埃纳河与马恩河的一片低地上,是由英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坎贝尔)与法军共同守护兰斯。英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班布里奇〔Bainbridge〕)的步兵为预备队。

总之,法国第六军团防线目前由英法军各3个师据守,另外法军有4个师,英军1个师为预备队。与这群疲累不堪,或新兵充斥的联军相对抗的是15个师的德军。他们将从贝里欧巴克方向发动主要攻势。这15个师的德军,除了1个师是新加入战斗之外,5个师将担任正面攻击,2个师从贝里欧巴克与兰斯之间发动侧翼攻击,其余7个师则在近距离担任支援。(www.xing528.com)

即使如此,德军的优势兵力的制胜性并不如3月与4月份的攻势。因为论速度与攻势的规模,这一次攻势比前两次大。幸运的是,上天再次助德军一臂之力。德军这次仍在浓雾中展开战术性奇袭。浓雾遮蔽了德军的初攻。但是若要暗度陈仓,就必须跨越一连串特殊地形障碍。首先,德军须渡过中间地带的艾列特溪(Ailette)。结果,德军战绩辉煌。其成功的原因,一是不论时间与地点,德军这次是一场完全出乎联军意料之外的策略性奇袭;另外则是,联军彻底暴露在足以被瘫痪与瓦解的炮火下。德军沿着38英里的防线,部署了3719门火炮。最后要谈奇袭本身。奇袭者,目标在于扰乱敌人士气与心智。对于敌人,不论以欺敌术出其不意袭之,或使之睁着眼自行入瓮,其成效皆同。1918年5月27日德军成功之处值得研究。与德军以往其他攻击相比,这次攻击的成功,与奇兵战术有着密切关系。以战争前几年的事,来看战争的最后一年,我们发现了新的证据。奇袭,或说得更精确些,对敌人心智之扰乱,成为战争中任何一场作战的制胜关键。不过这种教训虽然经常出现,也经常被人遗忘。因此,指挥官若因忽视奇袭而使士兵牺牲性命,应受历史的谴责。

让我们再看5月27日的情形。根据联军具有相当作战经验者的说法,联军这些运气不佳的士兵,曾忍受3小时半史无前例的炮轰。在这3小时半当中,联军死伤无数,士兵必须带着防毒面具忍受炮火折磨,然后都因畏缩成一团,甚至因半窒息而精疲力竭。之后,灰蒙一片的德军攻势涌现。45分钟后,德军已到达艾勒(Ailles)附近,“贵妇之路”中央的岭顶。于是,德军使左侧英军第五十师的侧翼暴露于外,生还者退至另一边山坡下。与第五十师相邻的第八师也被迫弃守,虽然该师的两个旅曾坚守埃纳河北岸一段时间。

在此,英军第二德文旅(2nd Devons)的英勇战绩,获得不朽的荣誉,包括法国政府颁授的“当代勋章”。他们几乎牺牲到最后一兵一卒——一个据点一名士兵的地步,但也因此使第二德文旅获得片刻喘息,而在后方为新的抵抗做好准备。德军对于右侧英军,也即第二十一师的攻击发动稍迟。第二十一师的位置虽然很不适当,其战区中央遍布着埃纳河与马恩运河所形成的沼泽地,但该师大部分兵力仍成功脱困,撤至运河之西岸。到了中午,德军已渡过从贝里欧巴克到瓦伊(Vailly)之间埃纳河上的绝大部分渡口。这是因为迪谢纳将军延误下令爆破桥梁所致。到目前为止,德军攻击算是平均发展。但下午开始,防线中央,也就是法英军防区接壤部分被德军攻打得严重凹陷。德军趁势突入,远及韦勒河(Vesle)的菲姆(Fismes)。仅这一天,德军就突破防线12英里。防线中央被德军突破并不令人讶异,一方面是习惯使然,中央部分较易突破,另一方面德军以四比一的优势兵力攻击中央的两师法军以及邻接的左翼英军第五十师。

联军防线的凹陷,加上德军新的进攻压力,迫使防线两侧翼后退。在东侧英军部分,第二十一师后撤动作可圈可点。到了夜间,第二十一师又穿过茂密的山林回到原地。英军在回旋掉头时,始终与法军阿尔及利亚师保持接触。后者担任法国第六军团的右翼

德军强渡韦勒河,攻占韦勒河南边高地之后,暂时打住,直到鲁登道夫增派的援军到达后重新出发。29日,德军猛然向前跃进,到达中央的费尔昂塔德努瓦(Fère-en-Tardenois),攻占西侧的苏瓦松。这两处都是重要交通点,使他们攫获大量物资。尽管贝当正机敏地发动反攻,直接攻击他们敏感的右侧翼,但德军前进的速度甚至超越进度。30日,德军进攻到达马恩河畔,超过韦勒河15英里。可是从现在起,德军进入了一条窄小的中央狭道。这一天,联军右翼几乎未丧失土地。这右翼部分主要由4个师英军组成,其中第八与第五十师只剩空架子。除此之外,另有第十九师(师长杰弗里斯〔Jeffreys〕)与法军几个师为其增援军。第二天,这4个师英军的剩余部分由法军接替。法军并从英国第九军手中取得指挥权。英军残余兵力则编入第十九师,并继续留在前线作战三周。

但从5月31日起,德军攻势在兰斯附近与马恩河面前停顿下来。然后转向西攻,扩展其庞大的突出部——向南经过乌尔克河与马恩河之间的狭长地带,直扑巴黎。法军为了遏阻德军攻势,等德军到达时,已将预备队投入战场。这种情形通常是,法军预备队被德军追上,然后被逐回。但是6月1日这一回,法军除调集预备兵力之外,贝当调上了更多的预备队。他们先在后方挖掘一道防卫圈,将部队部署于其中。因此,在德军进攻抵达之前,一道巨型半圆防御圈已准备就绪。这道防御圈将拦住已呈强弩之末的德军攻势。当德军在6月的第一天向此处攻击时,劲头已减弱,因此无甚重大收获。相反,美军第二师在交通要衢蒂耶里堡,发动了壮观且凶猛的反击。美军的出击,不只表现联军间实质的团结,而且对于疲惫的盟友,更具有振奋士气之效。

然而,联军最具价值的盟友,似乎是当地的香槟酒窖,以及法军弃置于途的巨量补给品。在苏瓦松,一穷二白的德军,就为了掠夺战利品而丧失战胜机会。在菲姆,“路上到处可见醉卧的士兵”。在容什里(Jonchery),“某些营只是遇到联军极轻微的抵抗,就不动了。然后,就很难再将他们重新集合。攻击进展非常缓慢,几乎没有真正的战斗。士兵们在村落中,可悲的失序情事连连发生。军官已管不了……一幅士兵狂醉的可怜景象”。

德军在其胜利的冲刺中,曾俘获敌军6.5万人。然而联军这方面的损失,很快为美国增援部队所弥补。在战略上,德军的成功仅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巨型的突出部。不到两个月,这突出部使得他们步上覆灭之路。就如前两次的攻击,5月27日德军的战术性胜利,证明只是一次战略性失败。因为他们对敌人的奇袭效果,大到令自己的上层惊异,甚至造成慌乱。

根据库尔将军的披露,德军5月27日的攻击,原先只是一场为了引开联军预备兵力的牵制性作战。德军曾准备在阿兹布鲁克向英军防线发动决定性的重大攻击。这些联军预备队就是应付德军攻击的预备兵力。但是作战序幕拉开之后的惊人成功,诱使德军高层将战线愈拉愈长。德军的胜利,竟使自己如同敌人一样,将预备兵力投入战斗之中。尽管如此,如果德军按照原先的命令,即并未延至5月底,而在4月17日在联军完成准备之前即展开这次攻击,我们可以客观推测其结果是什么了。德军将不会在这场功效不彰的,从索姆河与利斯河攻势的延伸行动中,耗费如此多的预备兵力,而同时,联军仍会继续期待在身心上尚无法适应战斗的美军部队的到来。作战上,时间与奇兵乃成功的两大重要因素。首先,德军丧失时机不谈,其次,竟被自己的奇兵战术搅乱方寸

(1) “贵妇之路”长约15英里,宽不到1英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