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观察学生需求:走近学生的有效方法

深度观察学生需求:走近学生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佐藤学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让我坐在学生身边当起了观察员,从而使我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度认识学生的学习。没想到,这真是一部分学生所需要的,有好几个学生上去问了。走近学生,相信学生强大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是的,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如果我们给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对话的充足时间和空间,他们是完全能够学会、学好的。

深度观察学生需求:走近学生的有效方法

李 磊

作为教师,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可是你了解学生吗?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学习的吗?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自己与学生很近,是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是从学生需要出发的。平时听课,我们都是坐在教室后面,看教师的授课方式,看学生的表现;评课时,经常以发言人数、次数、发言水平作为依据,要求教师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要服务于学生,更会指导教师设计各种活动促使学生学得更透彻、更容易,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是,当我真正坐在学生身边,观察他们如何学习时,才深切感受到自己是多么自以为是、高高在上。

学生的困难在哪里?学生需要在哪里提升?个别学生发言时的侃侃而谈,可能掩盖了其他学生的困惑;仓促而积极的举手,也并不全是对问题有了深入思考后的结果。

佐藤学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让我坐在学生身边当起了观察员,从而使我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度认识学生的学习。我的角色变了,不是听课、评课的校长,而是一名观察者,一名努力感受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这是怎样的观察呢?是靠近的、贴身的,听一听孩子们说了什么,看一看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的表情和眼神又传达了什么。这时,你会发现自己从没有见过的景象:

走近学生,感知学生的学习困难。在一节内容为“圆的面积如何推导计算”的数学课上,我观察的这一小组,一个女孩不理解某个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在小组协作学习时,同伴也没能给她说明白,从行为上看,她也在点头,但眼神却充满疑惑。其他小组成员都轮流发表着自己的研究发现,有说从梯形进行推导,有说从三角形进行推导……课堂“顺畅”进行着。当时我暗暗想,这可怎么办,这个女孩真是可怜,她连最基本的图形推导还不清楚呢,这节课对她来说是多么痛苦。(www.xing528.com)

不过,授课教师说其他学生可以亲自问问展示的同学,跟着他们摆一摆,拼一拼。没想到,这真是一部分学生所需要的,有好几个学生上去问了。看到那个女孩回来时脸上的兴奋与激动,我知道她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如果我不在孩子身边,就发现不了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试想,如果没有教师适时的“反刍”,这个女孩至多就是记住了面积公式,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看来,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多么需要帮助和点拨,我们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切实的提升机会。

走近学生,相信学生强大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我们会给学生较长的时间来自主学习、讨论对话。这时候的课堂看上去没什么特殊,但却可能孕育着新的思想和发现。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学习内容为“方阵问题”,作为观察员的我惊喜地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先是同桌两个学生都认真独立完成了学习单上的三个题目,题目都是方阵问题,即每个角上的物品都是横排与竖排的一个点,列式计算就是10×4-4。男生是先列式,女生是先画图。但是,学习单上有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从以上的练习中归纳出自己的新发现。女生写了之后又擦了,男生也修改了自己的表述。我能看出,两个学生似乎都对自己的答案不满意,但他们没有急于交流,而是经过再思考后才开始讨论。他们逐题进行了交流,之后又对自己的发现进行了修改,最终都非常清楚地找到了这类问题的关键点。坐在旁边的我,有欣喜,更有感慨,因为他们不断提升的思维力量冲击着我,他们协作学习的沟通力量敲击着我。我从心底佩服他们。

静待花开——只要教师肯给时间、肯给空间,等一等孩子们,让他们充分与学习内容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教师不去包办,不去替代,甚至不去引导(有的引导可能是干扰),孩子们的学习就会实实在在地发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在传统教育里,我们总是低估学生的能力,实际上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我们未来的教育应该有这样的转变——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创新的世界,才能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是的,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如果我们给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对话的充足时间和空间,他们是完全能够学会、学好的。

以观察员的身份进入课堂,让我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他们一起思考交流,直面解决问题带来的挑战,享受学习实际获得的快乐;让我思考,作为教师该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教育?课堂是谁的主阵地?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吗?让我认识到学校管理工作该给教师提供怎样的帮助。我想继续带着教师们做观察员,他们应该会和我一样有触动,最终发生观念上的变化。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教育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