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实在是至关重要的事。我的做法是向学生提供自学成功的范例,树立自学成才的榜样。为了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我还把国外类似的做法告诉他们。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感到自学教学实验是有根据的,进一步提高了对自学意义的认识。这里是指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在成绩面前,学生们感到“自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果的,因而对自学也就更有信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实在是至关重要的事。且不说即使那些进了大学的学生毕业以后也有一个漫长的自学过程;而对于更多的中学毕业生来说,他们不能直接上大学,有没有自学能力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学生生命的航船是从学校这条大江走向社会这个广阔海洋的话,自学能力就犹如一条船能帮助他们乘长风破万里浪达到理想的彼岸。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是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我的基本做法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自然,这十六个字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掺合在一起,是立体的,交叉的,是一个整体。

首先,谈提高认识。这里是指提高学生对自学能力的认识。我的做法是向学生提供自学成功的范例,树立自学成才的榜样。我对学生讲高尔基鲁迅这些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是怎样自学的,也讲那些先天条件不好的人是怎样自学的。例如埃及的前文化部长、教育部长哈荷,他双目失明,但他成为埃及文化史上第一个获得法国博士学位的人。又像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自幼双目失明,面对着一个黑暗而寂静的世界。要知道人对周围世界的信息传播,80%要靠视觉器官传入神经中枢的,而10%是靠听觉器官的。她这两个器官都失灵了,但是,她仍然自强不息,凭着其他器官去观察、熟悉养育了她的世界,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很多本来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听了这些故事都很感动。我就是用这些生动故事去点燃学生立志自学的火花。

我还带领学生经过自学实践,体会自学的好处从而增强他们走自学道路的信心。在教学中,我与学生是心心相印的。在这几年中,我没有让学生抄过一次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或者古文的译文什么的。我批改作业基本上是立足于启发学生自改,增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的能力。这样做曾引起一些家长的疑虑,有些老师也顾虑这样做行吗?是对学生负责吗?我问学生,这样上课好吗?他们说,好啊,有趣啊。起码是改变了学生原来上课“陪坐”的状态。什么叫“陪坐”?学生听不懂,基础知识又差,只好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又不能到外面去玩,在教室里只好“陪坐”。而且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陪坐”学生越来越多。初一有十多个人“陪坐”,初二就有二十多个“陪坐”,初三竟有三十来个“陪坐”,在我们非重点的学校里,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对学生说,“陪坐”是一种艰苦而繁重的体力劳动啊。这样,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年复一年,多么难受,而现在通过自学就改变了这种状态,学生老师都感到愉快。我原来也搞过满堂灌,我想反正把各家教学参考书上所提到的点点滴滴都说到了,至于学生这个“容器”能接受多少,那是学生的事。可是,结果呢?知识全洒了,谁叫学生“容器”口小啊。其实每个学生“容器”的口不一样大,老师一个劲地往下倒,能不洒得满地都是?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把知识洒到学生的心田,没有把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那这些知识和信息又有什么用呢?

为了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我还把国外类似的做法告诉他们。我给学生读国外教育杂志,讲西欧现在盛行“精学法”,日本有的学校把培养自学能力作为宗旨。还有人说,到二十一世纪,自学法可能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退到辅导地位。这些做法和说法给了学生很大的启示。我还鼓励学生主动摸索学习道路,让他们懂得学习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告诉学生,在知识的天地里各人所处位置不同,绝不可能通过唯一的方式、途径攀登知识的高峰。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感到自学教学实验是有根据的,进一步提高了对自学意义的认识。

其次,谈激发兴趣。这里是指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我的做法是每提一项自学要求都力争得到学生的同意,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树起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例如,我教作文总是当场出题,当堂交卷,不交卷不让回家。在提出这个要求前,我先总结出这样做的若干条好处,学生同意了,同意就好办。这样,我在他的脑子里就有了代理人,不只是我要求你这样做,而是你自己要求这样做的,如果你再不同意这样做,那么你自己先“打架”吧。等你打起来的时候,老师帮助进步的一面,拉上一把,矛盾就容易解决。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初三时转到我的班里来。一次,他写完一篇作文,明知写得不认真,但是他问我:“老师,我这篇作文不知合不合格?”我没有回答,只是把其他学生的作文递给他看。我揣摩他的心理,然后说:“你呀,知道自己文章写得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说不合格。”他点点头。我又说:“你想改,但又不想马上改。”他笑了。我对他说:“你知道,老师现在想些什么?”他说不知道。我说,你已经散漫了八年,到你四、五十岁的时候,你还是一事无成。为了对得起你的明天,你说该咋办呢?他表示要重做。当他再交上来的时候,果然比原来进步多了。我问他高兴不高兴哪?他说很高兴。我说,你的放松感和自我原谅感受到了压抑,而你自强不息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这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愉快感。所以,你想得到幸福和愉快的话,思想上就要有这种斗争。给谁打针谁都说痛,但等病好了,得到的绝不是苦而是甜。你今天回家肯定比平时要轻松,要高兴,因为你身上没有负担了。从此这位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巩固学生的兴趣,我还让他们看到自学的成绩。及时的反馈是培养兴趣的一种手段。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语文比赛和考试。1979年12月我县举行初三语文知识竞赛,而我的学生当时只有初二,还有两本书没有学,我征求学生的意见,他们说,参加。比赛结果,我们在35个学校中获得了第7名。1980年4月,营口市教育学院为了考察我校语文教学情况,要求其他学校每校出20名学生,而我们班也出20名学生,由市里统一命题,进行智力竞赛。结果我们班的成绩超过了重点中学,获得了第一名。在成绩面前,学生们感到“自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果的,因而对自学也就更有信心。

第三,谈教给方法。这里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自我教育的方法,一个方面是自学语文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我认为,这样做,能促使他们自我调节心理活动,有助于他们自我教育。

我们班学生的基础是很差的,摸底测验情况是,20分到30分有12名,30分到40分有15名,其他的就是从40分到70多分,起点低,差距大。我就结合语文课,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生写作文常常套模式,比如写人吧,总是“身材高大,浓眉大眼”。有一次,我让被同学写在作文中的五个学生站在大家面前,请大家观察一番,看看一个一个是怎么浓眉大眼的。学生都乐了,我教育学生要从实际出发,仔细观察,不能胡思乱想。观察完了,我又要求每个学生以《五双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还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春到××河》,先让学生去实地观察,而我什么也没说。回来后分析了习作中的毛病,我才讲怎样选择观察点,怎样安排顺序,前后共观察三次,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我还结合语文课对学生讲思维的方法,想象的方法。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我就讲大脑的知识,讲好的脑袋就像巴甫洛夫说的那样,要脑袋中哪个灯亮哪个灯就亮,不好使的脑袋是要哪个灯亮,它偏偏不亮,而不要它亮的灯倒又亮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注意力,我让学生总结每天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三闲”上。“三闲”是指闲话、闲事、闲思。班上有一位差生总结他一天讲了闲话600句,做了闲事8件,用于闲思2.5小时。确实浪费了许多时间,我告诉学生,人的脑子最怕不能定向思维。我们作出一项决议,在一定的时间内,当你进入走廊的时候,包括进入教室,就不再讲话。试验了一个月,普遍反映这对控制“三闲”很有好处。

在培养想象力方面,我对学生讲哪些是有意想象,哪些是无意想象。然后布置学生写《三十五年后的一堂课》,写如果你到了宇宙太空,将向地球发射什么交通工具,为地球做些什么,当你在飞临地球时,他们也许正在开会,你们会讨论些什么问题等等,同学们驰骋想象,写作积极性非常高,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www.xing528.com)

在指导学生掌握自学语文的方法方面,我主要教了以下几点:

(一)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1981年我到外地出差,看到一位日本人写的书《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受启发,我就为每个学生买了一本。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不仅好学生需要,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尤其需要。有各种学习方法作借鉴,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有一次,一位新华社记者来听课,我就让学生讨论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介绍一种学习方法,由学生评论。介绍的文章只读了一遍,学生的写作提纲就纷纷写出来了。这不就是听说写的训练吗?这一堂课学生上得特别高兴,充满了兴味。

(二)把自学的步骤告诉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基本上按步进行。这六步就是:1.定向。明确学习要求。例如教《桃花源记》,上课出示黑板,提示学习重点:①学哪几个字,哪几个词,哪几个句子;②背诵;③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理想的局限性。2.自学。一般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百分之六十、七十的问题,剩下的就通过讨论和教师答疑来解决。3.讨论。前后左右四个学生一组进行讨论。4.答疑。四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必要时由老师回答。5.自测。自己测试自己。有时自己出题,有时相互出题,也有由教师出题的,当场答题,当场批分,让自学者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效。6.自结。上完了这篇课文,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重点,学习环节,哪个满意,哪个不满意,时间只要几分钟,但效果良好。

(三)我还注意教学生读一类书的方法。先说读一套书。学生初中入学,我要求他们把初中六册语文书都借来,我讲这套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顺序,中学阶段语文知识的结构。我还把整套语文书比作一棵知识树,一棵树分成4大枝,19个分枝,118个枝杈,还有更小的分杈,这就是我们中学语文知识解剖图。这118个知识点,哪些需要记忆,哪些必须理解,这些知识点各自分布在语文教材的什么位置上,使学生都了然于胸。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这个大致的了解很有益处,这正如远远看山,知道那座山有多高,攀登起来心中就有了底。

再说读一册书。每当新学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先通读一册语文课本。要求学生:①数一数教材中有多少生字,把它们列成表。②列出生词表。③有多少篇课文,记叙文、议论文、诗歌各有几篇。④课文后习题有多少,多少字词句训练题,多少修辞、逻辑方面的训练题,听说读写训练题各有多少。⑤知识短文有几篇。⑥课文后的附录有多少。

还有读同一种体裁的文章。每当学习一种文章体裁,我同样要求学生将同类体裁的文章集中列表,概括它们的共有特点。

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尽早尽快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他们自学将会起着十分明显的指导作用。

最后,谈培养习惯。这里是指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心中有个大目标。每个学生在一年里达到什么目标,十年里达到什么目标,心中能有一个规划,有了这个总目标,大目标,那么,学生就可以安排在一年里的每一个月,以至每一天应该做些什么,每年每月每周都有计划。我要求学生经常拿这些计划来检查自己。具体地说,就是从某月至某月,我要看几篇课文,几本书,做几道练习题,到了一个学期结束,一个学年结束,到了初中毕业,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本,自己的成绩,他们就会感到收获的喜悦。

再一点就是通过反复的自学实践,增长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他们对自学的渴求感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几乎在所有的环节上都注意对学生自学的引导,甚至考试出题,我也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命题。我只是提出命题的要求,要有难度,但又不能是偏题怪题,学生就积极动脑筋,连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不能不把语文书从头至尾翻上好几遍。事实上,出题的过程不也就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吗?这样做,目的是增加他们的自学实践,使他们自然成习惯。

以上是我几年来的一点摸索。教学实践的成绩告诉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是重大的,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是可能的。实验班初中毕业时,他们的语文平均成绩高出重点中学七八分。参加全县统考,学生语文平均成绩为76分,列全县第一。那一届全县44所中学,总分超过500分的学生一共41名,我们一个班占9名。在高分学生中,前8名里我们一个班占4名。同时,这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较好。初一时,参加校区运动会,只得了女子百米、男子1000米赛跑第二名,到了初三毕业时,我们班级学生囊括了60、100、200、400、800、1500、3000米所有赛跑项目的第一名。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实验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我们都不能把它看成是绝对的,不变的。我觉得一个新的学派常常是在同它对立的学派的边缘处创立。在这里,实事求是是一条重要原则。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摸索才刚刚开始,我面对的是一个比想象中更为广阔、更为浩瀚的未知世界,但是道路的崎岖,行程的漫长,只能激起人们更浓厚的探索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