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及伦理问题讨论

中国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及伦理问题讨论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工作行业也在最近十年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有关社工伦理的案例讨论中,对新的社会工作行业伦理、成立全国性的行业伦理委员会等的呼声日益强烈。让伦理问题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工作者,把伦理问题的专业属性、组织属性、行业属性与整个社会的治理建立起有效关联。

中国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及伦理问题讨论

很多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工作行业也在最近十年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以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其专业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观养成和伦理规范方面。因为社会工作广泛地参与社会运行,必然会在具体的情境中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要处理专业与职业、个体与全体、行业与社会等诸多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有关社工伦理的案例讨论中,对新的社会工作行业伦理、成立全国性的行业伦理委员会等的呼声日益强烈。如果说对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组织层面的伦理分析还能够找到具体的承载对象的话,那么对社会工作行业的分析就显得困难许多,这不仅因为行业的不确定性因地域分布、认同水平和从业人员数量等因素共同影响而有所增加,而且如何能够在行业层面建构伦理维度本身就存在风险,因为形成伦理共识的困难会因为具体情境的不确定性而空前增加。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异质性的增加确实给整个社会形成相对一致的伦理共识带来了不小挑战,现代伦理学家也在不遗余力地为构建普遍有效的伦理规范而持续努力着。但这样的思路似乎是徒劳的,因为在整个社会因职业分工已经形成多元共同体的格局下,本身就不具备构建适用全体的伦理规范。即使按照民族国家原则建构的政治性价值认同,也会因无所不在的市场社会原则而受到挑战。由此可见,社会工作行业不是一个虚化的概念,而是从业其中的个体必须依靠的载体。行业的存在就是社会多元共同体的体现,行业伦理是整个社会伦理的题中之义。社会工作专业中的“社会”二字,实质意义也恰在此彰显。

在行业层面,适度伦理强调了两层含义:一是在与其他行业相区别的意义上,构建社会工作专业的合法性基础,即以适度伦理中有关专业伦理承诺的内容凸显其在现代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功能。二是确定社会工作助人的专业边界,即克服当前社会工作行业发展中的盲目扩张服务领域的现象,特别是在对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确定方面存在非专业化的理解,从而过度地将社会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多个领域,以至于在实践中无法确立起自身的专业特征。实际上,在行业层面建构伦理原则,实质是确立起行业边界,即在建立服务对象标准的基础上,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确立起有效的服务边界;在以生活原则而非规范和制度本身的原则去解释伦理的思路下,确立起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边界。(www.xing528.com)

上述从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组织和社会工作行业三个方面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分析,试图弥补当前学界对伦理问题的讨论依旧局限在将伦理作为规范进行理解、把社会工作者作为受众对象的理解以及盲目扩展专业边界等视域中所产生的缺陷。让伦理问题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工作者,把伦理问题的专业属性、组织属性、行业属性与整个社会的治理建立起有效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