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级茶叶品鉴:乌龙茶与绿茶的品质鉴别

高级茶叶品鉴:乌龙茶与绿茶的品质鉴别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各种茶叶都有它的高级品和劣等货。目前的品茶用茶,主要集中在两类:一是乌龙茶中的高级茶及其名丛,如铁观音、黄金桂、冻顶乌龙及武夷名丛、凤凰单丛等;二是以绿茶中的细嫩名茶为主,以及白茶、红茶、黄茶中的部分高档名茶。冷后浑出现早且呈粉红色者,是茶味浓、汤色艳的表征;冷后浑呈暗褐色,是茶味钝、汤色暗的红茶。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

高级茶叶品鉴:乌龙茶与绿茶的品质鉴别

1.品饮要义

品茶,是一门综合艺术茶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完全要看个人喜欢哪种口味而定。也就是说,各种茶叶都有它的高级品和劣等货。茶中有高级的乌龙茶,也有劣等的乌龙茶;有上等的绿茶,也有下等的绿茶。所谓的好茶、坏茶是就比较质量的等级和主观的喜恶来说的。

目前的品茶用茶,主要集中在两类:一是乌龙茶中的高级茶及其名丛,如铁观音黄金桂、冻顶乌龙及武夷名丛、凤凰单丛等;二是以绿茶中的细嫩名茶为主,以及白茶红茶黄茶中的部分高档名茶。这些高档名茶,或色、香、味、形兼而有之,它们都在一个因子或某一个方面有独特的表现。一般说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察看茶叶、嗅闻茶香、品尝茶味和分辨茶渣入手。

2.观茶

观茶,即察看茶叶。察看茶叶,就是观赏干茶和茶叶开汤后的形状变化。所谓干茶,就是未冲泡的茶叶;所谓开汤,就是指干茶用开水冲泡出茶汤的内质来。

茶叶的外形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各种形态,有扁形、针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兰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弯曲形等,各具优美的姿态。而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形态会产生各种变化,或快或慢,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

观察干茶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购买使用;另外,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像龙井茶是剑片状,冻顶茶揉成半球形,铁观音茶紧结成球状,香片则切成细条或者碎条。不过,光是看干茶顶多只能看出30%,并不能马上看出是否是好茶。

由于制作方法不同,茶树品种有别,采摘标准各异,因而,茶叶的形状显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制作,形态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1)针形:外形圆直如针,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龙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3)条索形:外形呈条状稍弯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径山茶、庐山云雾等。

(4)螺形:外形卷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临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冈翠绿等。

(5)兰花形:外形似兰,如太平猴魁、兰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状,如六安爪片、齐山名片等。

(7)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绿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圆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岗辉白、溪火青等。

此外,还有半月形、卷曲形、单芽形,等等。

3.察色

品茶观色,即观茶色、汤色和底色。

(1)茶色:茶叶依颜色分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指干茶)。由于茶的制作方法不同,其色泽是不同的,有红与绿、青与黄、白与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种茶叶,采用相同的制作工艺,也会因茶树品种、生态环境、采摘季节的不同,色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细嫩的高档绿茶,色泽有嫩绿、翠绿、绿润之分;高档红茶,色泽又有红艳明亮、乌润显红之别。而闽北武夷岩茶的青褐油润,闽南铁观音的砂绿油润,广东凤凰水仙的黄褐油润,台湾冻顶乌龙的深绿油润,都是高级乌龙茶中有代表性的色泽,也是鉴别乌龙茶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

(2)汤色:茶叶冲泡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有一定差异。凡上乘的茶品,都汤色明亮,有光泽。具体说来,绿茶汤色浅绿或黄绿,清而不浊,明亮澄澈;红茶汤色乌黑油润,若在茶汤周边形成一圈金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更属上品;乌龙茶则以青褐光润为好;白茶,汤色微黄,黄中显绿,并有光亮。

将适量茶叶放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里用热水一冲,茶叶就会慢慢舒展开。通常可以同时冲泡几杯来比较不同茶叶的好坏,其中舒展顺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叶身段最柔软飘逸的茶叶是最好的。观察茶汤要快要及时,因为茶多酚类溶解在热水中后与空气接触很容易呈氧化色,例如绿茶的汤色氧化即变黄,红茶的汤色氧化变暗等,时间拖延过久,会使茶汤混汤而沉淀;红茶则在茶汤温度降至20℃以下后,常发生凝乳混汤现象,俗称“冷后浑”,这是红茶色素和咖啡碱结合产生黄浆状不溶物的结果。冷后浑出现早且呈粉红色者,是茶味浓、汤色艳的表征;冷后浑呈暗褐色,是茶味钝、汤色暗的红茶。

茶汤的颜色也会因为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轻重的差别而呈现深浅不一的颜色。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不管颜色深或浅,一定不能浑浊、灰暗,清澈透明才是好茶汤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随着汤温的下降,汤色会逐渐变深。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内,红茶汤色变化大于绿茶,大叶种大于小叶种,嫩茶大于老茶,新茶大于陈茶。茶汤的颜色,以冲泡滤出后10分钟以内来观察较能代表茶的原有汤色。不过千万要记住,在做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拿同一种类的茶叶做比较。

(3)底色:所谓底色,就是欣赏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色泽。除看叶底显现的色彩外,还可观察叶底的老嫩、光糙、匀净等。

4.赏姿

茶在冲泡过程中,经吸水浸润而舒展,或似春笋,或如雀舌,或若兰花或像墨菊。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太平猴魁舒展时,犹如一只机灵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动;君山银针舒展时,好似翠竹争阳,针针挺立;西湖龙井舒展时,活像春兰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真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www.xing528.com)

5.闻香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干闻),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热闻),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冷闻)。

先闻干茶,干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如绿茶应清新鲜爽、红茶应浓烈纯正、花茶应芬芳扑鼻、乌龙茶应馥郁清幽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带有焦、烟、酸、霉、陈或其他异味者为次品。

将少许干茶放在器皿中(或直接抓一把茶叶放在手中),闻一闻干茶的清香、浓香、糖香,判断一下有无异味、杂味等。

闻香的方式,多采用湿闻,即将冲泡的茶叶,按茶类不同,经1—3分钟后,将杯送至鼻端,闻茶汤面发出的茶香;若用有盖的杯泡茶,则可闻盖香和面香;倘如台湾人冲泡乌龙茶用闻香杯作过渡盛器,还可闻杯香和面香。另外,随着茶汤温度的变化,茶香还有热闻、温闻和冷闻之分。热闻的重点是辨别香气的正常与否,香气的类型如何,以及香气高低;冷闻则判断茶叶香气的持久度;而温闻重在鉴别茶香的雅与俗,即优与次。

一般来说,绿茶以有清香鲜爽感,甚至有果香、花香者为佳;红茶以有清香、花香为上,尤以香气浓烈、持久者为上乘;乌龙茶以具有浓郁的熟桃香者为好;而花茶则以具有清纯芬芳者为优。

透过玻璃杯,只能看出茶叶表面的优劣,至于茶叶的香气、滋味并不能够完全体会,所以开汤泡一壶茶来仔细地品味是有必要的。茶泡好、茶汤倒出来后,可以趁热打开壶盖,或端起茶杯闻闻茶汤的热香,判断一下茶汤的香型(有菜香、花香、果香、麦芽糖香),同时要判断有无烟味、油臭味、焦味或其他的异味。这样,可以判断出茶叶的新旧、发酵程度、焙火轻重。

在茶汤温度稍降后,即可品尝茶汤。这时,可以仔细辨别茶汤香味的清浊浓淡及闻闻中温茶的香气,更能认识其香气特质。等喝完茶汤、茶渣冷却之后,还可以回过头来欣赏茶渣的冷香,嗅闻茶杯的杯底香。如果劣等的茶叶,这个时候香气已经消失殆尽了。嗅香气的技巧很重要。在茶汤浸泡5分钟左右就应该开始嗅香气,最适合嗅茶叶香气的叶底温度为45℃—55℃,超过此温度时,感到烫鼻;低于30℃时,茶香低沉,特别对染有烟气、木气等异气者,很容易随热气挥发而变得难以辨别。

嗅香气,应以左手握杯,靠近杯沿用鼻趁热轻嗅或深嗅杯中叶底发出的香气,也有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扩大接触香气面积,增加嗅感。为了正确判断茶叶香气的高低、长短、强弱、清浊及纯杂等,嗅时应重复一两次,但每次嗅时不宜过久,以免因嗅觉疲劳而失去灵敏感,一般是3秒左右。嗅茶香的过程是:吸(1秒)——停(0.5秒)——吸(1秒),依照这样的方法嗅出茶的香气是“高温香”。另外,可以在品味时,嗅出茶的“中温香”。而在品味后,更可嗅茶的“低温香”或者“冷香”。好的茶叶,有持久的香气。只有香气较高且持久的茶叶,才有余香、冷香,也才会是好茶。

热闻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安溪铁观音冲泡后,有一抹浓郁的天然花香;红茶具有甜香和果味香;绿茶则有清香;花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茶叶的香气,与所用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制作技术的高下有关,原料越细嫩,所含芳香物质越多,香气也就越高。冷闻则在茶汤冷却后进行,这时可以闻到原来被茶中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6.尝味

指尝茶汤的滋味。茶汤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适合,就会变得鲜醇可口,回味无穷。茶汤的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喝后喉头甘润的感觉持续很久。

一般认为,绿茶滋味鲜醇爽口,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乌龙茶滋味酽醇回甘,是上乘茶的重要标志。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尝滋味时,要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才能正确而全面地分辨出茶味来;品味时,舌头的姿势要正确:把茶汤吸人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稍向上抬,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腹部呼吸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两次气后,辨出滋味。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汤,应抬高舌位,把茶汤压入舌根,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对有烟味的茶汤,应在茶汤入口后,闭合嘴巴,舌尖顶住上颚板,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重复两三次,对烟味的判别效果就会明确。

品味茶汤的温度以40℃—50℃为最适合,如高于70℃,味觉器官容易烫伤,影响正常的评味;低于30℃时,味觉品评茶汤的灵敏度较差,且溶解于茶汤中与滋味有关的物质,在汤温下降时,逐渐被析出,汤味由协调变为不协调。

品味时,每一品茶汤的量以5毫升左右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嘴是汤,口中难以回旋辨味;过少,会觉得嘴空,不利于辨别。每次在3—4秒内,将5毫升的茶汤在舌中回旋2次,品味3次即可,也就是一杯15毫升的茶汤分3次喝,就是“品”的过程。

品味要自然,速度不能快,也不宜大力吸啜,以免茶汤从齿隙进入口腔,使齿间的食物残渣被吸入口腔与茶汤混合而增加异味。品味,主要是品茶的浓淡、强弱、爽涩、鲜滞、纯异等。为了真正品出茶的本味,在品茶前最好不要吃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糖果等;也不宜吸烟,以保持味觉与嗅觉的灵敏度。喝下茶汤后,喉咙感觉应软甜、甘滑,有韵味,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7.各类茶的品饮

茶类不同,其质量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的侧重点不一样,由此导致品茶方法上的不同。

(1)高级细嫩绿茶的品饮:高级细嫩绿茶,色、香、味、形都别具一格,讨人喜爱。品茶时,先透过晶莹清亮的茶汤,观赏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态;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渗透和汤色的变幻;然后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中,慢慢在口舌间来回旋动,如此往复品赏。

(2)乌龙茶的品饮:重在闻香和尝味,不重品形。在茶事活动中,又有闻香重于品味的,如台湾地区;或品味更重于闻香的,如东南亚一带。潮汕一带强调热品,即洒茶入杯,以拇指和食指按杯沿,中指抵杯底,慢慢由远及近,使杯沿接唇,杯面迎鼻,先闻其香,而后将茶汤含在口中回旋,徐徐品饮其味,通常三小口见杯底,再嗅留存于杯中茶香。台湾采用的是温品,更侧重于闻香,品饮时先将壶中茶汤趁热倾入公道杯,而后分注于闻香杯中,再一一倾入对应的小杯内,而闻香杯内壁留存的茶香,正是人们品乌龙茶的精髓所在;品啜时,先将闻香杯置于双手手心间,使闻香杯口对准鼻孔,再用双手慢慢来回搓动闻香杯,使杯中香气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至于啜茶方式,与潮汕地区并无多大差异。

(3)红茶的品饮:红茶,人称迷人之茶。不仅由于其色泽红艳油润、滋味甘甜可口,还因为品饮红茶,除清饮外,还可以调饮,酸的如柠檬,辛的如肉桂,甜的如砂糖,润的如奶酪

品饮红茶重在领略它的香气、汤色和滋味,所以,通常多采用壶泡后再分洒入杯。品饮时,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尝味。饮红茶,须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斟饮,细细品味,方可获得品饮红茶的真趣。

(4)花茶的品饮:花茶,融茶之味与花之香于一体,构成茶汤适口、香气芬芳的特有韵味,故而人称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

花茶常用有盖的白瓷杯或盖碗冲泡,高级细嫩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冲泡。高级花茶一经冲泡后,可立时观赏茶在水中的飘舞、沉浮、展姿,以及茶汁的渗出和茶汤色泽的变幻。当冲泡2—3分钟后,即可闻香。茶汤稍凉适口时,喝少许茶汤在口中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结合的方法,使茶汤在舌面来回流动,口尝茶味和余香。

(5)细嫩白茶与黄茶的品饮: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制作时,通常将鲜叶经萎凋后,直接烘干而成,所以,汤色和滋味均较清淡。黄茶的质量特点是黄汤黄叶,通常制作时须经揉捻,因此,茶汁很难浸出。

由于白茶和黄茶,特别是白茶中的白毫银针、黄茶中的君山银针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因此是以观赏为主的一种茶品。当然,悠悠的清雅茶香,淡淡的澄黄茶色,微微的甘醇滋味,也是品赏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品饮前,可先观干茶,它似银针落盘,如松针铺地;再用直筒无花纹的玻璃杯以70℃的开水冲泡,观赏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沉、耸直林立的过程;接着,闻香观色。通常要在冲泡后10分钟左右,开始尝味。这些茶特重观赏,其品饮的方法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