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行道会友的文明饮料介绍

茶:行道会友的文明饮料介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因其具有的色香味形令人神往、赏心悦目,因其可生津益气、提神醒脑之功而为人所用,因此,茶从中国传至世界五大洲,成为各国人民津津乐道的文明饮料,在社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茶会友,向来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宋代有一种茶会,是在太学中举行的,轮日聚集饮茶。近人也多有以茶会友的。以茶会友,友谊长久。

茶:行道会友的文明饮料介绍

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不论哪个行业,从事何种工作,都少不了有社交活动。茶因其具有的色香味形令人神往、赏心悦目,因其可生津益气、提神醒脑之功而为人所用,因此,茶从中国传至世界五大洲,成为各国人民津津乐道的文明饮料,在社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02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尔的献词说道:“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那便是茶。茶味香馥甘醇,意境悠远,象征中庸和平。在今天这个文明与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交流,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这段话简明地说明了茶叶在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我们这个饮茶大国,当今人们就更加重视茶在社交中的作用了。

人们常说以文会友,以书会友,是说文和书都是可以作为媒介的,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其实,以茶会友也是由来已久的,人们在论茶、品茶中敞开心扉、加深了解,以至成为茶友,结下终生友谊,流传过许多动人的佳话。

以茶会友,向来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晋代那个曾官至尚书的陆纳,堪称楷模。卫将军谢安去拜访他,他仅以一杯清茶和几件果品招待。而他侄子陆俶暗暗准备了丰盛的筳席,本想讨好叔父,却不料反遭四十大板。陆纳身居高官位,不尚奢华,“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确实是一位以俭德著称的人物。其实,任何一种社交方式,都是一种文化,一种层次,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观念。他们叔侄二人的不同社交方式,正是他们不同文化层次与生活观念的反映。唐宋以来,名人雅士常以茶来宴请宾朋好友,唐诗中就有许多记叙和吟咏茶宴的诗作。钱起《与赵莒茶宴》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李嘉祐《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有句:“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鲍徽君有《东亭茶宴》诗:“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峰峦、竹林,紫茶、清风,亲朋欢聚,挚友抒怀,其雅趣绝不亚于流霞肴馔。那位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僧皎然,还一反“酒贵茶贱”论,在《与陆处士羽饮茶》中云:“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实足是一位诗僧加茶僧的生活观念。宋代有一种茶会,是在太学中举行的,轮日聚集饮茶。这可能就是今日茶话会的肇端。

近人也多有以茶会友的。诗人柳亚子与毛泽东“饮茶粤海”,一杯清茶,坦诚相见,三十一年萦怀难忘,彼此情真谊隆。这早已传为佳话。20世纪30年代柳亚子在上海还办过一个文艺茶话会。据当时参加者回忆,茶话会不定期地在茶室举行,多次是在南京路的新亚酒店,每人要一盅茶,几碟点心,自己付钱,三三两两,自由交谈,没有形式,也没有固定话题。这种聚会既简洁实惠,又便于交谈讨论,看若清淡,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酒席宴所不能及的。鲁迅最喜欢与朋友上茶馆喝茶,日记中记述很多。他居住北京时常与刘半农、孙伏园、钱玄同等好友去青云阁;或与徐悲鸿等去中兴茶楼,啜茗畅谈,尽欢而散。周作人曾说:“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www.xing528.com)

当年周恩来陈毅常陪外国宾客访茶乡,品新茶。周恩来五次到西湖龙井茶产地梅家坞。1961年8月19日,陈毅陪巴西朋友访梅家坞,品茶别泉,“嘉宾咸喜悦”。可称“茶叶外交”了。

历史延续至今,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不同,但客来敬茶、以茶待客的精神是一致的。云南白族的三道茶、藏族酥油茶蒙古族奶茶、广东福建的工夫茶等等,都是在客人到来时,必用的招待形式。客来敬茶、以茶待客,充分体现了礼仪之邦的我国人民对友人的盛情好客,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茶一杯所联结起来的朋友,情感更纯真。以茶会友,友谊长久。茶,应该更多地走向社交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