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文明与网络道德的分析介绍

网络文明与网络道德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道德同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是有机统一的,两者既互相交叉又有所区别。此外,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原有的社会公德教育模式,继续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办宣传网络文明的先进典型,曝光不文明的网上行为,形成多方参与的网络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繁荣网络文明。其次,实施以网络道德为重点的学生网络文明建设,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网络文明与网络道德的分析介绍

一、网络文明与网络道德

(一)网络道德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络文明是人类文明,特别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文明由技术文明与人文关怀组成,也就是由硬件文明与软件文明组成。坚实的网络技术文明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健康的软件环境,健全的道德和法制。如果能在网络文化中引入成熟的道德体系,移植为社会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那么网络行为就会自觉服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从而实现网络文明同现实社会精神文明的协调一致。

网络道德同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是有机统一的,两者既互相交叉又有所区别。一方面,网络道德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公德的内容。传统的社会公德只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彼此之间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同时相当一部分社会公德准则都只限于一定的地域和领域。这种由于彼此熟悉,人际关系娴熟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公德易于得到社会个体的认同,也易于遵守与监督,从而形成潜在的道德自律。而网络的出现给传统的社会公德提出了新的约束领域。网络基于自身的虚拟性,使用主体可以跨地域、长距离的与不同主体进行交流,需要网民具有更强的网络道德自律性,以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一旦使用者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置网络道德准则于不顾,那么网络道德准则也就荡然无存。因此,网络文明不可能像社会公德一样利用群众雪亮的眼睛进行监督。

另一方面,社会公德也将促进网络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尽管网络世界是虚拟世界,网民可以用匿名的、虚假的、多重的身份进行交流,但是透过网络的虚拟世界,网络文明的本质关系仍然是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这种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多元的。网络参与者通过彼此间利益的博弈,就会形成遵循一定网络道德准则的共识,以求实现自身的利益。因此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德准则移植于网络文明中,以促进网络文明建设。

此外,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原有的社会公德教育模式,继续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办宣传网络文明的先进典型,曝光不文明的网上行为,形成多方参与的网络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繁荣网络文明。(www.xing528.com)

(二)以网络道德为重点,实施学生网络文明教育

大学生作为我国网民结构的重要主体,校园网络也相应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思想文化和行为方式越来越明显地受到网络的影响,如何把握和引导大学生网民的网络行为,在大学校园普及以网络道德建设为重点的网络文明教育,已经成为网络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和长期实践。

在校园实施以网络道德建设为重点的网络文明建设,首先要进行正确的网络观教育。行为是思想的反映,行为受思想控制,有什么样的网络观也就有相应的行为。在自由的网络社会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资源,网民形成形形色色的网络观。部分学生对网络黑客、不文明行为的认识存在偏差,崇拜黑客,把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电脑系统当作宣扬和炫耀自己“才华”的表现。因此,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对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大有裨益。中共中央2001年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传播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其次,实施以网络道德为重点的学生网络文明建设,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网络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扩张大开方便之门,对网民传统的道德认知形成冲击。现在网络间谍也已经成为公开秘密了,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互联网窃取别国机密,破坏别国安全。同时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输出、渗透,对别国实施和平演变策略,利用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攻击、诋毁,企图侵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而在国内,有些人禁不住诱惑,出卖国家机密,损害国家利益,在网上抹黑社会主义制度,鼓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世界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将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触角也应该伸到网络的世界中去。因此,在提倡尊重社会个体网络行为自由的同时,必须对广大学生展开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本身的传播优势,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

再次,实施以网络道德为重点的学生网络文明建设,应在学生中树立可操作易操作的网络道德规范。2001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公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2006年4月19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号召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在以积极态度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始终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具有指导意义。当然,这些公约只概括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准则,还有待完善。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民数量呈几何级增长,需要尽快建立可操作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占领网络阵地,通过网络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将正确的、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内容移植到网络文明建设上来,传播主流价值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