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生产: 增殖与生成

人的生产: 增殖与生成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刘怀玉教授在《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再生产实践概念》[32]中提到的,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二个原初活动就是人自身的生产——“增殖”。作为个人的生产必须以某种自然关系作为其生产的前提和条件。人的生产归根结底就是人的本质的生成过程。这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发生了重心的转移,即从树立人的价值理想变成了探求人的存在和运动的事实联系。

人的生产: 增殖与生成

正如刘怀玉教授在《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再生产实践概念》[32]中提到的,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二个原初活动就是人自身的生产——“增殖”。物质生产虽然是人类历史的现实起点,但它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直接目的,物质生产是为了维系人的生存,也是为了人类主体本身的生产与再生产。这里,人的生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主体自身的自然生产过程,二是主体之间的某种自然关系。而人的主体关系一开始就是从人的自然(血缘关系)开始的。“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这种家庭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德国除外)。”[33]人自身的生产一方面是人的逐渐自我完善和生成的过程,同时也是作为家族的一代乃至数代人的更迭和繁衍。作为个人的生产必须以某种自然关系作为其生产的前提和条件。按照马克思的看法,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下,人的生产,也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一样,都是由社会的需求,或者说是资本的需要来支配的。由此,人类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还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总是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人的生产归根结底就是人的本质的生成过程。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在《人的价值本质与事实本质的辩证整合》[34]中,中山大学徐长福教授认为马克思有两种性质不同的人的本质概念,其一是价值本质,关涉人的“应该”;其二是事实本质,关涉人的“是”。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界限,之前马克思主要回答的是“人的本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之后主要回答的是“人的本质事实上是什么”的问题。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清算中,马克思认识到建立新的唯物主义的迫切性,即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目光从抽象的思辨世界投向社会生活的现实,投向人与人之间交往和发展所形成的活生生的、不断生成变化的社会关系之中,并最终得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伟大创新性观点。于是,社会关系成为人的事实本质,而要实际地改变现实的人只要通过改变现实的社会关系就能实现。这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发生了重心的转移,即从树立人的价值理想变成了探求人的存在和运动的事实联系。以社会关系为本质,将人的本质置于社会关系的历史变动之中,既能说明人的本质的流变性,又能维持对人的本质的解释的逻辑确定性。在其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实现了理论逻辑上的彻底化,表现为:他不再泛泛地将社会关系看作人的本质,而是将生活资料的生产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他认为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人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35]进而,马克思又指出物质生产跟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进一步规定了人的本质。“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36]由此可见,这时的马克思已经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明确地将物质生产看成了全部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进而看成了人的本质的决定因素。社会关系的生产也就构成了生产实践的第三层含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