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俏动智能项目案例

俏动智能项目案例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俏动智能是做无人机的一家企业。无人机一天的工作强度可抵40~60人力。俏动研发的主要产品是无人机控制系统,也就是无人机的大脑,简称“飞控”。俏动智能属于无人机领域里少数自主研发提供技术的厂商之一。公司第三块业务是飞行服务,客户买了产品后,公司进行无人机飞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2016年3月开始众筹,5月拿到资金。现在无人机和飞控系统基本结束了,研发阶段两年多。

俏动智能项目案例

俏动智能是做无人机的一家企业。无人机一天的工作强度可抵40~60人力。俏动研发的主要产品是无人机控制系统,也就是无人机的大脑,简称“飞控”。

两年前,市场上很多人做无人机项目,但多数没有技术,只是做一下机架就开始销售,真正从底层开始研发的企业不超过10家。俏动智能属于无人机领域里少数自主研发提供技术的厂商之一。这套控制系统,具有应用在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功能,系统具有可拓展性和可定制性。

系统引入了物联网的概念,所有无人机,只要是安装上控制系统,都会接入到该公司云端管理平台,可以让客户去管理这些飞机,远程地开启锁定、驾驶和身份认证等功能。

公司从制造和销售无人机,到控制系统,逐步延伸到单架飞机和整套的解决方案及周边设备的销售。比如,青海的某项目招商,投资人去参观产业园,但坐在车里无法看到。无人机飞出去,把所有的影像采集回来,飞手在车里操控该飞机,把影像同步传输在大巴的显示屏中,并同步调整角度。这个过程使用的就是一个整套系统而非单个产品,是从飞控到飞机到整套解决方案。

公司的另一项业务是无人机保险合作业务,如对无人机本身在操作期间造成的损坏,无人机进水、电池、地面设备损坏等情况提供的机身险,还有在正常使用、操控无人机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提供的第三者责任险等。无人机保险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保率是多少,赔率是多少,都需要基于数据进行测算。公司就这方面与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进行了合作。

公司第三块业务是飞行服务,客户买了产品后,公司进行无人机飞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

公司通过众筹融资起源于一次业务上的需求。一次公司接到一个电话,咨询农业植保无人机,他们需要一套控制系统,而非市场上简单地搭个架子,再安装控制器就使用的植保无人机。为此,公司专门为该客户进行了植保无人机的定制开发,无论是基本的飞行功能还是其他功能(比如自动控制农业喷洒量等)都达到了客户的要求。

产品研发成功后,急需资金进行量产。2016年3月时,在别人推荐之下,了解了众筹的融资模式,并开始在蚂蚁天使上融资。

整个融资的过程,速度是特别快的,当时的融资金额是100万元,但上线之后反响特别好,很快就突破了100万元。最后平台设置了最高融资额,超过这个融资额之后的投资就不再接受,最后获得了150万元的融资。项目众筹结束后,仍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联系公司,希望投资,但考虑到公司当时的发展情况,只增加两位投资人,凑到了200万元,出让了20%的股份。当时是1 000万元的估值,共49位投资人,也是蚂蚁天使平台上投资人最多的一个项目。

资金拿到后,公司开始量产和销售。其实销售的过程中也碰到很多问题,对于无人机飞控这样的新产品出来,是需要装在各种机型上去飞的。一飞就可能出现问题,然后就要改进。但是又不知道改完后装在其他的机型上可不可以。然后全国各地乡下买的机架也是千奇百怪的。所以除了做量产和销售,公司也一直在继续研发改进产品。

2016年3月开始众筹,5月拿到资金。2017年公司陆续签了一些订单,开始进入自给自足阶段。这时候众筹的资金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年中的时候另外一家机构“苏合汇”想要投,由于他们也能提供一些资源,就这样公司又出让了2%的股份,拿到了40万元融资,这时候公司的估值是2 000万元了。此外公司还获得上海市创新创业基金和政府专项基金等支持,加起来大概200万元。2017年企业就是这样运营起来的。

公司最初是做农业领域的无人机,由于太多企业的无人机质量不高,产品整体表现差导致了农业客户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将无人机拓展到工业应用领域,比如巡检、观光、物流等。客户需要的无人机很多是需要定制方案,而非买一架无人机直接使用,其中有些比较复杂的需求,公司接了很多这样的项目。

公司团队11人,研发占7人。现在无人机和飞控系统基本结束了,研发阶段两年多。现在有机型4种,分别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无人机和一般的电子消费产品是不同的,产品做好了,就一直批量卖。无人机这个产品更像是做一个项目。所以无人机现在也很难规模化复制,做一个爆频的市场。

至于盈利方面,现在公司属于收支平衡。暂时没有新一轮的融资计划,现在在资本圈,无人机的风口基本已经过了,所以融资会比较艰难一点。现在花心思去融资,反而会分散现阶段专心做业务的精力。

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希望找到一个无人机的细分领域,去做规模化的复制。现在公司做了很多方向,但这些方向还没有找到一个像消费无人机一样是可以批量出货的。如果找到了,那么这时候资金进来是比较有意义的。

以下是众筹家访谈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公司创始人的回答。

问:众筹融资您有什么体会?(www.xing528.com)

答: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第一,融资速度非常快,这对初创企业是很重要的。

第二,领投方的帮助很大,本身领投方也是做孵化器的,所以也比较专业,没有对我们做过多的干涉,很多事情都能得到他的支持。比如政策上能提供一些信息,另外就是资源上,他接触到很多项目,看到很多项目的兴衰,在商业模式上给我们很多启发。他是始终站在一个很专业的投资人角度。在众筹上,GP比LP要专业很多。

第三,众筹对于初创企业是有帮助的。众筹不仅能吸纳早期的资金,同时能把项目这样托起来做一个曝光和关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特别是在中国,本身在资源越来越聚集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没有一个很强的人脉关系或者投资的话,只靠自己的朋友、亲戚和人脉融资是很困难的。

问:您认为你们众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以下几个方面吧。

(1)风口:当时客户非常需要飞控,也有让我们磨炼的契机。

(2)技术和研发:做无人机的很多,但是做飞控的不多。技术壁垒已经足够高,因为公司一直坚持在做自主研发。研发能力对一个高科技产业是非常重要的。

(3)团队:技术研发团队中,有思科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其余团队成员都来自北航和南航,整体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4)估值合理:当时有另几家做飞控的企业,估值都非常高,我们是相对很合理的。

问:您是如何选择众筹平台的?

答:第一次不是选择平台,是机缘认识了平台的负责人,大家沟通过程很流畅,就想试一试。平台每个月有路演日,当时我们路演的时候,反响就挺热烈的,有好几个人都说可以给我们做领投,也来办公室考察过。再加上我们当时急于融资量产,觉得众筹这样的融资方式比较快,就将这事很快定下来了。

对于如何选择平台,应该选择融资速度快的、资源多的(如很快能找到领头投资人)和服务好的平台吧。这个平台做得还不错,虽然我们融资完这么久了,算是平台上一个很老的项目了,企业也在不停地探索调整方向,但平台一直都有追踪我们的最新动态,不是说投资完成后就不管了,平台方和领投还和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系。

问:您认为众筹平台还需要做些什么?

答:培训和教育。在中国的早期投资领域,很多投资人的认知度是不够的,有些人甚至觉得投资初创企业,就像买一个理财产品,不像领投一样专业。早期风险高,很多创业项目最后都死掉了。一般人很难以一种专业的眼光来看待早期投资,平台需要去教育和培养他们。这一点可能是很多众筹平台都需要去推动的一件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