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基本认识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基本认识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教师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并以其为行动指南指导教育教学的开展,从而有效培育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所谓“教材观”,是教师对教材性质、教材价值以及教材处理基本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基本认识

1.建立科学的“教学观”

所谓“教学观”,可简单理解为教师头脑中所建构起来的关于教与学的本质、过程与结果等基本看法的认识框架。显然,教师的“教学观”会反映在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行动表现中,对教学活动规划与教学价值追求起着指导、监控和制约作用,并对学习活动与学习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并以其为行动指南指导教育教学的开展,从而有效培育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如何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其核心在于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这个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对这两者关系的认识必须明确: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是本原性的,教是条件性的,教必须服务于学;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并经自主意义建构,从而改造已有经验的过程。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还应该认识到素养发展是一个自主建构、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学习者围绕特定任务开展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9],从而丰富认识视角与认识思路,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过程。

2.培育正确的“师生观”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如果说“教学观”反映教师对教与学的本质、过程与结果等的基本看法,那么对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承担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建立怎样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则对应为教师的“师生观”。无疑,教师的“师生观”对课堂教学文化、教学结构、教学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制约着素养培育目标的达成。(www.xing528.com)

素养的发展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这就强调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与意义建构能动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参与等工作。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师生观”。

3.建构适切的“教材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的物化形态和文本素材,是实现化学课程目标、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重视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教学系统媒介的作用,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教材对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用的发挥,受到教师个体“教材观”的影响与制约。所谓“教材观”,是教师对教材性质、教材价值以及教材处理基本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必须建立正确的教材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功能从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功能的转变,导致教材的编写理念、价值取向等的转变。专家指出,教材转变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教材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而是引导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范例和素材;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材执行者,而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此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生成性资源,对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言,这一资源是教材文本资源的必要补充,和教材文本资源一道发挥应有的功能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