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歌的主要特征:强烈的抒情性及音乐性

诗歌的主要特征:强烈的抒情性及音乐性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强烈的抒情性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词以“听雨”为构思的核心,精心选择了三幅不同时空下听雨的画面,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词人少年得意、壮年漂泊、老年失意的一生遭遇。音韵和节奏使诗歌抑扬顿挫、长短有致,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诗歌的音乐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古典诗歌音韵美的代表作。

诗歌的主要特征:强烈的抒情性及音乐性

(一)强烈的抒情性

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他是把感情看作诗的根本。臧克家也在《学诗断想》中明确指出:“诗歌在文艺领域上独树一帜。旗帜上高标着两个大字:抒情。”一切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时都渗透着作家的感情色彩,但诗歌表现得更为突出。与其他文学样式比较起来,诗歌往往能更直接、更鲜明、更强烈地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例如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汉乐府民歌,以一个女子指天发誓的口气,袒露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倾吐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她一连举出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五种自然现象,发誓说,只有这类反常的自然现象出现后,才与所爱的人断绝。诗富于想象,善用比喻,所抒之情如火一般炽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二)独特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美学中重要和基本的审美范畴。意境是诗人把抽象的情绪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把情思融进意象,诗歌的意境则透过诗中的意象浸润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意境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是主导。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触景生情,情随景生;移情入景,景中生情;情景交融,情境相生。“意境”中的“景”并不等同于自然形态的“景”,它既是唤醒诗人特定感情的“景”,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所以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触动。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密集的意象。藤、树、鸦、道、风、马等景物前面各自被加上了“枯、老、昏、古、西、瘦”等字,就都带有了强烈的凋敝、感伤、没落、迟暮的情绪色彩,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小桥、流水、人家的融入,又平添一种冷清和空寂。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在此典型环境之中,羁旅的游人又怎能不凄戚怅惘,肠断魂销!全曲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三)高度的凝练性

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歌较为短小。诗歌要在较短的篇幅内,表达相对完整的诗情和诗美,这就决定了诗人在创作时,必须集中、概括,选择最典型、最动人的事件、场景,并用凝练、跳跃的语言表达出来。清代学者刘熙载所著《艺概》有云:“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绝句中之小见大似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诗歌创作就是要以“一叶”去表现“天下秋”,以“一斑”去反映“全豹”,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以啰唆冗长为丰富、以巨细不遗为充实、以包罗万象为深厚,那样就消解了诗歌的特性。例如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一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以“听雨”为构思的核心,精心选择了三幅不同时空下听雨的画面,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词人少年得意、壮年漂泊、老年失意的一生遭遇。

(四)和谐音乐性(www.xing528.com)

如果说诗歌的内在特点是抒发感情,那么诗歌的外在特点就是讲求韵律。音韵和节奏使诗歌抑扬顿挫、长短有致,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

诗歌的音乐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古典诗歌平仄规范,韵脚明确,音乐性极为浓烈,可用来入乐吟唱。此外,双声、叠韵、叠音在古典诗歌里也运用得相当广泛。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叠词的运用,不但增加了音韵美,也加强了抒情效果。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古典诗歌音韵美的代表作。“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几句诗读来朗朗上口,仿佛耳际响起了抑扬顿挫的琵琶乐调,音乐与诗意融为一体,产生了无比浓郁的审美情趣

现代新诗对平仄格律的要求没有古典诗歌严格,它们以自由体形式为主导,追求的是诗歌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的情感思想与诗歌形式整体上的自然、和谐韵律。例如舒婷的《致橡树》: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雪、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全诗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i”韵统领全诗,整齐的韵律呈现出荡人心魄的音乐美。你有你“像刀,像剑,也像戟”的“铜枝铁干”,我有我“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般的“红硕的花朵”,在自然、和谐的韵律中,舒婷独具慧眼,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对爱情中的男女情谊做了全新的刻画。

此外诗歌的分行排列及意象的跳跃留下或宽或窄的空间,使它们在形式上获得更强的音乐效果。再加上诗人情绪的释放与个性化的话语习惯,使诗歌的音乐性显得格外动人,妙处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