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的关系解析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的关系解析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认为,都城与帝陵构成各个王朝最高统治者阳间与阴间的二元世界,帝王陵墓可以说是帝王所谓阴间之都城,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陵墓若都邑”的说法。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事死如生”是古人的不变理念。人们生前在阳间世界的一切,死后延续到了阴间世界,因此,“事死如生”成为中国古代殡葬文化上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汉武帝茂陵的方形陵园、覆斗形陵墓封土的“方上”与“方中”的墓室,体现了崇“方”尚“中”理念。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的关系解析

古代王朝建立之后的国家大事有二:一是营建都城,二是营建帝陵。古人认为,都城与帝陵构成各个王朝最高统治者阳间与阴间的二元世界,帝王陵墓可以说是帝王所谓阴间之都城,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陵墓若都邑”的说法。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事死如生”是古人的不变理念。我们把帝陵作为都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缘于这一传统文化理念。

中华民族的先民把生老病死视为人生历史的全过程,生死又被视为其中最重要的节点,而死比生更为社会所重视,因为死是人生的终点,生则仅仅是人生的起点。人类生与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生时空,在华夏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却被赋予意义相近而形式相反的两个世界概念,即阳间与阴间的二元世界。所谓阳间世界就是人们现实生活着的世界,阴间世界则是人去世后去往的虚拟世界,灵魂之生存空间。人们生前在阳间世界的一切,死后延续到了阴间世界,因此,“事死如生”成为中国古代殡葬文化上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

唐高宗乾陵蕃臣像(www.xing528.com)

皇帝、国王生前在都城、宫城、大朝正殿统治着国家,死后其陵墓也要仿照其生前的宫室等进行建设并开展祭祀活动。从安阳殷墟西北岗的商代王陵“亞”字形墓(墓葬四面各有一条墓道),到秦始皇陵墓室之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埋葬内容,以及反映秦始皇生前政治、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秦始皇陵园与陵区之中的兵马俑坑等180多座陪葬坑,再到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与唐高宗乾陵等,无不是那个时代历史的缩影。汉武帝茂陵的方形陵园、覆斗形陵墓封土的“方上”与“方中”的墓室,体现了崇“方”尚“中”理念。霍去病墓、卫青墓、金日䃅墓等茂陵陪葬墓反映了汉武帝及周围政治家、军事家等的丰功伟绩。唐太宗昭陵一百多座陪葬墓折射出大唐贞观之治盛世的政治气象。唐高宗乾陵三重阙象征大唐都城的宫城、皇城、郭城的三重正门。乾陵石像生中的原64尊(现存61尊)蕃像反映了中外友好的丝绸之路盛况等。

基于上述所说的古代墓葬所凝聚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说阴间世界是阳间世界的一面历史镜子。殡葬史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社会历史的缩影,古代墓葬浓缩着华夏与中华民族的相关重要历史文化信息,成为礼仪之邦的礼制物化载体,构成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礼制文明史,蕴含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核心基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