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书目的概念、功能及检索方法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书目的概念、功能及检索方法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目工作就是解决不断增长着的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的活动。书目也因此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称谓。这一年也被认为是现代图书书目的开端。书目具有通报的功能。书目就是通报文献的理想工具。书目的检索功能是其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书目的概念、功能及检索方法

1.书目的概念

书目产生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是在文献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书目工作就是解决不断增长着的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的活动。

书目(Bibliography),或称目录,是指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的工具。凡按一定次序编排的篇名或书名,均可视为书目,而不在于它是否用了“书目”这一名称。与书目相关的概念是题录,它也是对文献外部特征的著录,但揭示的是单篇文章的外部特征,揭示的信息比较简单。

(1)我国书目的演变

古代汉语文献中,“目”为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名,“录”是指对一篇诗文或一部书的内容所做出的提要。两者合在一起就成了“目录”。目录作为专有名词最早见于汉代。刘歆在《七略》中有“《尚书》有青丝编目录”的说法,这里的“目录”是指一书之目录;班固在《汉书·叙传》中说:“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这里的目录则是作为群书的目录。汉武帝时(前140—前88年)杨仆纪奏的《兵录》,是现有文献记载中我国最早的群书目录。

我国早在殷代就出现了原始的目录工作,比如殷人对大量的甲骨文就采用了按时间顺序收藏的方法。到了周代则发展为按学术分类来收藏典籍了。汉代之后,各种目录和书目工作蓬勃兴起,连绵不绝。书目也因此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称谓。这些书目主要有:以《别录》、《七略》为代表的图书分类目录,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史志目录,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官修目录,以南朝宋王俭编撰的《七志》、南宋晁公武编修的《群斋读书志》等为代表的私家藏书目录,以钱曾撰修的《读书敏求记》为代表的版本目录,以及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和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为代表的推荐目录,等等。

(2)西方书目的发展

在西方,Bibliography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由Biblion(图书)和Graphein(抄写)两个单词融合而成,其含义是“图书的抄写”(The Writing of Books)。后演变为关于图书著录或描述(Writing About Books),多指各种不限收藏范围的书本式目录。与Bibliography相关的还有Catalogue、Index、Guide、Record、Bibliotheca等。

在西方书目的发展史上,古希腊书目学家、诗人卡利马科斯(Callimachus,约前305—前240)编撰的《皮纳克斯》(又名《各科著名学者及其著作书目》),是世界上最早的书目。该书目长达120卷,不仅记录了卡利马科斯领导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状况,还包括当时所有的希腊文献。(www.xing528.com)

1545年,瑞士博物学家、文献学家格斯纳(Conrad von Gesner)编制了《世界书目: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全部书籍的目录》(Bibliotheca Universalis),几乎收录了当时能收集到的3 000名作家的各科著作约12 000种,占当时欧洲出版物的20%~25%。《世界书目》包括著者字顺目录、分类目录和主题字顺索引,其中分类部分设有21个大类,250个细目,是西方第1部检索系统较为完备、著录详尽的综合性大型书目。格斯纳也因此被誉为西方的“目录学之父”。

1564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版的《法兰克福图书市场书目》成为出版发行书目的开端。这一年也被认为是现代图书书目的开端。随着文献工作的发展,各种卡片式书目、定期出版的国家书目以及现代的机读书目,都纷纷进入文献信息世界,成为书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书目的功能

书目是一种最早出现并且比较常用的检索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功能。

(1)书目具有导读的功能。我国唐代目录学家毋煚在《古今书录·序》中认为:“夫经籍者,开物成务,垂教作程,……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经坟之精术尽探,贤哲之睿思咸识”。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指出:“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门而入。”“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书目能够开阔视野,使我们看到自己需要阅读哪些书,并告诉我们在这些书中,哪些是基本的,应当先读、精读;哪些是次要的,可以后读、粗读,还有哪些书只可供参考。另一方面,目录也是治学的前提,是继承和发展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清代学者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就曾说到:“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易得?书即师也。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遍,即略知学问门径矣。”

(2)书目具有通报的功能。古今中外,书籍浩如烟海,这么多的文献如何才能让社会广为知晓,并充分地得到开发利用?书目就是通报文献的理想工具。书目报道的文献信息不限于一个空间或时间范围,通过目录可以了解各国科研的历史、现状和基本动向;通过书目也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文献的著述、收藏、流传、存佚的状况,从而可以窥见各个时代文化学术的盛衰。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曾对《七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七略》综合了西周以来主要是战国的文化遗产,……是一部完整的巨著。它不只是目录学、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部极可珍贵的古代文化史。书目的情报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迅速地为读者报道有关某一学科或某一科研课题最新出版的文献信息和最新的科研动态

(3)书目具有检索功能。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科研实践中需要继承和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就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文献目录来查阅所需文献,从一定的文献库中查明所需文献的情况、线索或出处。无论是目录工作者进行书目情报服务和咨询服务,还是读者在求学、治学过程中,都需要利用各种文献目录检索有关文献信息。书目的检索功能是其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早在公元前7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就既带有财产登记的性质,又体现了原始目录的检索作用。目录能起到“纲纪群籍,部次甲乙”的作用,为人们掌握浩如烟海的图书状况提供了检索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